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突发情况下的教学应变能力,是课堂评价的主要因素。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以关注,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现学生评价的多维度化。形成性评价是基于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中的问题,促使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最后,评价过程注意多角度化,注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建立和谐评价观

和谐评价观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局面。他们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做出判断,同时也需要换位思考。和谐评价观的建立是多元化评价主体共同协作的结果。他们在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和责任感的感召下,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表达出不同的心声,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首先,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交互式的,这样的符合评价主体可以提升师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辨别能力,可以使管理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找出更合理、更规范的策略。其次,要以和谐的评价标准贯穿始终,要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和谐评价观要遵循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原则,评价者要摒弃一切利益的诱惑,使被评价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营造民主评价氛围

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在评价中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事实表明,这种评价氛围不仅能够使评价更为公平,更能使评价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对学生的评价是在常规测验中体现出来的。它的评价内容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而不应把选拔性内容带入常规测验之中。常规测验不同于常模参照测验,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矫正,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推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评价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性的评价,要从多维度来评价学生,而常规测验恰恰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把差异化的教学引入课堂并采用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它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还为师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8]最后,常规测验能够有效地提供教学反馈,其目的也是为了优化教师的教学素质,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师生只有正确理解测验的目的,才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更加和谐的民主评价氛围。

(三)教师评价多角度化

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对教师自身的多角度评价。第一,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环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环境,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尤其是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的突发情况下的教学应变能力,是课堂评价的主要因素。第二,建立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这也是教师根据教学方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出的具有特色性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四)学生评价多维度化

巢宗祺指出:“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本质内涵,具体表现值是‘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给以关注,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并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现学生评价的多维度化。首先,提倡学生自评或互评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各自的评价视角,能自觉能动地对自己或者他人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使他们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树立起对自身和对社会有益的价值观。其次,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维度评价学生。表现性评价能直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出学习过程中最真实的自己。形成性评价是基于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中的问题,促使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最后,评价过程注意多角度化,注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在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面。

综上,通过这样的评价策略,使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来优化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语文课程的魅力,找到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教育管理者持续关注课改情况,了解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