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的未来发展

科学的未来发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两种文化的提出科学与人文的分隔和争论,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由来已久,内容广泛。两种文化的提出又一次引起知识界的聚讼纷纭。因而出现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以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这将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科学的未来发展_科学与人文的交融_现代科学与技术

第二节 科学的未来发展——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伽利略(意大利)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学类似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道”,而人文则当属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人道”范畴。从理论上讲,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摆脱愚昧、认识真理,提供知识和方法,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增加,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科学更具有刚性,更能解答或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强调和谐和感情,关心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追求善和美,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以意义和价值的导向。因此,人文更具有柔韧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导向性。如果科学有人文相辅,就可以更加明确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创新思维上有所启迪;如果人文有科学支撑,就可以更加严谨和厚重,避免模糊和玄虚,在研究、创作、知识的授受和考察方法上有所借鉴。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即在此层面上实现“天人合一”,可以刚柔相济,相互借鉴,相辅相成,有利于彼此的健康发展,并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一)两种文化的提出

科学与人文的分隔和争论,在欧洲近代历史上由来已久,内容广泛。1959年,斯诺在(C.P.Snow,1905~1980年)剑桥大学的讲演《两种文化及再谈谈两种文化》鲜明地提出“两种文化”的问题,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一方是文学知识分子,另一方是科学家,并尤以物理学家最为代表。两种文化的提出又一次引起知识界的聚讼纷纭。20世纪70年代初斯诺为他的《两种文化》增订本写的一篇前言,这样概括了自己的基本立场:

第一,我们(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走向极其危险的境地。危险之一是热核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尽管是现实的,但概率小于另外两个主要危险:世界上富国和穷国之间的鸿沟,人口膨胀以及所导致的苦难的前景。

第二,这些危险并不是由技术或我们现在所谓的应用科学带来的,这是我们理解、控制和利用自然界某些方面的能力。技术具有两面性:行善和威慑。在全部历史中它都给我们带来了福和祸,对此,我一再重申过。

第三,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恶果的惟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没有别的武器。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伊甸园

第四,人们必须了解技术、应用科学和科学本身究竟如何,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们需要有一种共有文化,科学属于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分。否则我们将永远看不到行善或作恶的各种可能性。

(二)交融是历史的趋势

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科学内部涌现了一批交叉科学和综合科学,如系统科学、生态学、技术经济学等。科学和人文的交融,既来源于科学的内部动力,也来源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外部动力。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Popper,1922~1994年)认为一切科学发现中都包含非理性因素。库恩(T.Kuhn,1922~1996年)强调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接受某一理论的影响,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1924~1994年)则认为科学并没有独特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他提倡多元方法论原则。20世纪中后期以后,科学史和技术史逐步从以研究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技术设备和过程的历史为主的“内史”倾向转向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外史”倾向。

(三)交融是时代的需求

由于科学可以通过技术作为中介物化为生产力,所以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本质上是同一系列的规律,而人的精神境界、价值追求则是另一种规律。科学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使人在思考,科学技术能确保人类的幸福吗?为什么有人享受着物质文明却并不感到幸福?为什么物质财富如此丰富的今天还没有消除贫困和不公正?人是不是会成为技术的奴隶?技术是否终将失控?

人们所讲的同人们所做的往往是两种不同的逻辑,这是人性的矛盾。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这个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了人的伦理危机。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危机。今天,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人口的过度膨胀、资源即将面临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在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上述危机,更深刻的危机是科技危机和伦理危机,它们都是人的危机,其实质都是物的进化抑制了人自身的进化,甚至导致人的异化。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确实,研究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需要考虑人文、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已成了一种包括大量人员、巨额资金、昂贵设备和复杂组织在内的大科学、大技术,成为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产业。科技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因而出现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以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技术和社会(STS)。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以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不仅从历史、经济、哲学、文化与社会学等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而且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目前STS的研究和教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已建制化。这将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面对新世纪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应提高全人类所有成员、特别是那些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的人文素质,以消除世界范围的人文精神危机。我们要通过教育改革,不断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社科教育的融合,使培养出的人才既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能够做到“不仅控制自然力和生产力,而且也控制社会力,从而控制他自己、他的抉择和他的行动”。只有这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进一步了解科学和人文文化,请登陆: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14/content-114477.htm

【思考题】

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对科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注释】

[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