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毅将军在写给子女的小诗《示儿女》中写道,“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鼓励儿女心怀理想,为全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1922年,周恩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早期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家总理,在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等方面都颇有作为。

陈毅将军在写给子女的小诗《示儿女》中写道,“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鼓励儿女心怀理想,为全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能够尽心敬业的原初动力。一个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和琐事的人,既不能为自己制定长远的事业规划,也无法找到值得为之努力、拼搏、进取、牺牲的人生目标。故而敬业奉献,当自立志始。

受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正是这样的理想支持着他艰苦求学、投身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国家总理为国家殚精竭虑、奉献一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鞠躬尽瘁的精神永远为人民所铭记。

1911年底,少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讲授的主题是“立命”。校长正讲到精彩处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教室中一时鸦雀无声,没有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对前排一个同学问:“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点点头,又问第二个学生,这个学生的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太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向来威信很高,就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因此,周恩来剪辫子的行动得到了同学们的敬佩。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话便表达了周恩来从小就有的拯救国难、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感动。他示意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

“为中华之崛起”成了周总理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为寻找救治中国的良方,周恩来四处求学。在1917~1924年间先后留学日本、法国和德国,学习西方进步思想。其间,他还参与了“五四”爱国进步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在留学期间,周恩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信念。在法国和德国时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也就是共青团的前身。1922年,周恩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早期建设做出了贡献。

1924年秋,周恩来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职于黄埔军校。先后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为培养政治过硬的革命将领做出了贡献。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昌起义。1928年,周恩来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这一阶段,周恩来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为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931年12月,周恩来离开上海,抵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人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的抗日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一直担任国家总理,在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等方面都颇有作为。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建设,周恩来的身份在革命者、军人、政治家之间不断转换,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从未动摇,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志向从未改变。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永远坚定地走在救中国与建设中国的最前线,在不同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不变的敬业进取精神,在中国的现当代史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周恩来总理去世时,自发为总理送行的百姓排满了十里长街,为了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好总理永远不会被人民遗忘。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意思是说要有高远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事情,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的话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只会碌碌无为地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免不了成为庸俗下流之辈。诸葛亮这两篇家训都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将有高远的志向作为立身安命、成就一番事业的先决条件,这种说法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评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讲述学习写诗的方法时强调“立志须高”,否则在开始学习时便落了下乘。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志向是一个人一生努力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立志的高低因而也就会影响成就的高低。只以挣钱糊口,或者是赚大钱过富裕生活为目标的人往往很难达到真正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理学家张载在他的《横渠四句》中写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短短四句话,几乎囊括了一个人可能拥有的最远大的志向,关乎国家存续、人民幸福、文明发展和世界大同。“立志须高”,便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