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部署

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部署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一、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部署

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1997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后,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又再次凸显出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否沿着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愿望。在纪念和追悼邓小平的活动中,中共中央全面回顾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明确宣示: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用这个理论武装头脑,统一认识,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为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称谓,并强调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在邓小平逝世后,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动摇。讲话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报告还系统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站在新的认识高度,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配方式上,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这一论断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对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搞活搞好公有制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外,又涌现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由公有资产控股或参股的中外合资企业等混合所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些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智慧、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关于跨世纪的发展部署,报告明确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部署使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设想进一步具体化。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江泽民的政治报告,认为报告是中国共产党迈向21世纪的政治宣言,是中华民族迈向新世纪再创新辉煌的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党的行动指南。

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候补中央委员151名,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名。9月19日,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胡锦涛为国家副主席;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选举李瑞环为全国政协主席。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一次大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大会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十五大后,全党按照大会确定的部署,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条件下,面对各种严峻挑战,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多层面、深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全面展开,许多长期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开始走出低谷,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党和政府制定一系列正确政策,切实把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了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大机构对法律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我国的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中央还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和反对腐败,提供了有力保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扩大基层民主工作在我国普遍推开,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1998年我国还开始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和精简,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作了有益探索,为实现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目标迈进了一大步。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心中有数,未雨绸缪,沉着应付,埋头苦干,趋利避害”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扩大内需,积极扩大出口,适当增加进口,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1998年夏,面对特大洪水的袭击,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周密部署,上下紧急动员,军民协同作战,终于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进展和胜利,充分显示了党中央驾驭全局,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中国人民在迈向新世纪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党中央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走出去”等多项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面对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党中央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适应蓬勃兴起的新军事变革潮流,继续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对外关系,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以“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受了一次党内民主生活的严格锻炼。实践证明,“三讲”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是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江泽民对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党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24日,江泽民在广州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113] 200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80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讲话》指出,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讲话》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全党意志,从根本上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讲话》发表后,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国上下很快形成了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在此过程中,党中央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阐述,为全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更加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