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游戏代替课中作业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以游戏代替课中作业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个和第几个》是新教材中准备期的内容,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会书写序数;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排序。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发现一年级学生对文字、图片的理解能力整体落后于其他同龄人,他们看不懂书上的图示,如果直接由老师讲述图意,再直接用语言描述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对他们来说既抽象又乏味。

西郊学校 顾红萍

【背景】

我校本届一年级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束手无策,如果机械地布置常规作业会让学生觉得学数学困难重重,枯燥乏味,这样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以游戏代替作业,游戏要求就是作业要求,游戏的参与就是完成作业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会不会更有效?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探索。

【案例】

下面就以《几个和第几个》这一课内容为例说明。

《几个和第几个》是新教材中准备期的内容,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会书写序数;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排序。

本课内容是建立在学生知道左和右的基础上,这对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普通学生来说不是问题,然而我学校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在做课前准备过程中,发现一半学生都分不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所以针对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的开始时设计“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帮助学生分清左和右,为学习新课扫除障碍

游戏一:听指令做动作

①举左手

②跺右脚

③向左看齐

④摸右耳朵

【评析】

在听到第一个指令时,一半学生在第一时间举起左手,剩下的一半学生有举起右手,也有四处张望,犹豫不决的。做完第二个指令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左和右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会用点头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已经能区分左和右了。做最后两个指令时,他们还相互比速度,脸带得意的笑容,眼里流露出相互较劲的眼神。

经过一个月的接触,发现一年级学生对文字、图片的理解能力整体落后于其他同龄人,他们看不懂书上的图示,如果直接由老师讲述图意,再直接用语言描述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对他们来说既抽象又乏味。怎样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在设计教学方式时,采用集体—分组—示范交流的方式,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使学生对图示有初步印象,再进行分组说话练习,最后请学生示范用“几个”和“第几个”把故事说完整。

游戏二:出示图1:

师:看,图中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生:小朋友们在排队买冰淇淋。

师:小胖来之前有几个小朋友排队?

生:有7个小朋友在排队。

出示图2和图3:

师:看这3幅图,你能看出发生了什么事吗?谁愿意用几句话把这故事说清楚?

生:原来有7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后来小胖插队了……

师:你们猜猜后面的小亚和其他小朋友会对小胖说些什么呢?

【评析】

在这一环节中,把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几个”与“第几个”的不同含义。刚开始只有个别学生敢举手发言,然后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纠错,通过集体力量增强自信心,使更多学生敢于在全班面前发言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学生感到很新奇,张张小脸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同时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正义之情,自然对学生渗透遵守秩序的德育教育。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如果只是在练习纸上做练习题,还不能有效、全面、及时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乏感。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需要动手、动口、动脑的综合游戏,既能够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又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游戏三: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

首先请一排学生起立,教师请从前往后的第2个学生蹲下,其次请从后往前的第2个蹲下。

再次请从前往后的4个学生蹲下。

请一排学生上台,台下的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向大家介绍同学。

如:从左往右数,第几个小朋友叫某某。

问:这一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

【评析】

这个游戏反映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情况,课堂中的学习氛围达到高潮。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听得仔细,动作也比第一次时的游戏快而准确。学生踊跃举手,主动要求做游戏,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这回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而教师通过这个游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目了然。

课后反思:

1.游戏作业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整节课从引入到展开,到巩固,再到小游戏,所有的素材均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如学生非常熟悉的各种车辆、买冰淇淋、全家福照片、学生十分喜欢的各种水果以及小游戏“听指令做动作”等,既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游戏的密切联系,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从听他人的叙述故事中,慢慢构建一个排序概念,让小朋友开始有目的地去听,在听中学会分析。课堂中一直坚持要求学生完整回答,就是让其他听的小朋友注意到句子的完整性。

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在故事情节上,学生的听也会在故事情节上,因而通过“安静”创造良好“听”的环境,也让学生的听力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做好边听边观察边思考的准备。通过比较密集的师生一问一答训练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也训练学生在听他人意见时进行补充、调整。随时随地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善于听,乐于听。

听的训练与说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听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学生边听边思考,边对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进行修整,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3.运用多感官参与游戏,提高学习效率

“几个”与“第几个”是两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尝试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把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形象,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考虑到他们大多来自外地山区,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而且进小学不到一个月,担心课堂中过多的操作活动会使班级纪律失控,因此不敢再多安排其他动手操作活动。然而通过这节课,发现这些顾虑是多余的。只要教学方式设计合理,游戏活动目标明确,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比较快的,就像他们一开始并不认识左与右,但是通过游戏,大部分学生能够立刻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左脚和右脚,进而掌握左右方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大胆尝试更多的游戏形式,如摆一摆、画一画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蕴藏着无限可能,笔者就要做一位细心的雕刻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多种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