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业设计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作业设计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业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就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为例,浅谈实践和感想。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样“先学”所呈现出来的是开放的态势。这样的“先学”,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乐学、好学。

北二小学 冯颖娜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作业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课程改革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目标,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为目标,开展了作业设计的研究。以下就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作业设计与实施为例,浅谈实践和感想。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中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包括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几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

【实践一】

《小数大小比较》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回忆自己先前教学时,是从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入手,让学生在猜想中引入新课。在学生学习新课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四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根据你的猜想,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并说说想法。

8.7元( )5.9元 5.36米( )5.92米

第二层次: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2.58元( )2.63元 0.07米( )0.049米

第三层次:试一试,两人一组,一人说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大小,要求小数位数不超过四位。

第四层次: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2.判断。

(1) 6.809> 6.799( ) (2) 5.1> 5.1002( )

(3) 38.748< 38.75( ) (4) 0.009> 0.010( )

思考:

此练习设计意图清晰,学生通过前两个层次的练习,逐步发现并归纳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判断、比较两个小数大小以及给一组小数排序的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提高比较的正确率。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力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练习设计从基础到巩固,有一定坡度。但反思整节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了吗?具有趣味性、应用性、拓展性吗?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了吗?

不难发现,教师如果一味依赖教材和练习册中的配套练习,只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性的作业,就谈不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很难提高。因此,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策略,将《小数大小比较》一课的作业设计进行如下调整:

【实践二】

一、课前作业,尝试探索

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相似,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新知识,借助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完全有能力进行知识迁移。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运用先学后导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自学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前设计了一份学习单:

学习单

一、复习:整数的大小比较

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整数的大小。

314○413  5192○5129  12001○1201

473○46 10347○10343 7281○8001

2.把9999、100101、10000和1001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回忆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归纳。

二、预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如果将复习中的整数改成小数,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请试一试。

3.14○4.13 51.92○512.9 12.001○12.01

0.473○0.46 10.347○10.343 7.281○8.001

2.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你能猜想一下,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动脑筋,试试吧!

课前,笔者以“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尝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小数比较方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运用已学过的小数知识加以验证,尝试归纳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导向性自学,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促使学生先行思考,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样“先学”所呈现出来的是开放的态势。时间上开放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钻研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任务开放了,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方式也开放了,学生可以动手做、动眼看、动手画、动脑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样的“先学”,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获得学习的“自由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乐学、好学。

二、课中练习,巩固运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过程中才能感悟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练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自学后,课一开始,就请学生结合自学情况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比较方法。在生生、师生互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通整数和小数比较方法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编织起知识的网络结构,不仅让学生更稳固地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感悟到知识间的迁移作用,真正参与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课中练习:

活动一:生生互动

1.同桌两人,每人在卡纸上写一个三位小数,并比较结果。

2.组内互查。

活动二:师生互动(教师出一个数,请学生按要求写数)

出示:9.999 写一个比它大的小数

出示:0.1 写一个比它小的小数

活动三:翻牌游戏

1.□□.□ ○ □.□□

师:如果填上“>”,要使这个式子成立,需要翻牌吗?

2.□□.□ ○ □.□□

师:还是填“>”,需要翻牌吗?翻哪一张?现在教师翻出1张,

3.□.□□> 5.□□

要使式子成立,那么还有1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多少?(6~9)

师:是6~9中的1个数吗?看一看:

4.5.□□> 5.□□

师:整数部分相等,还需要翻牌吗?再翻1张:

5.5.8□> 5.□□

师:那么十分位上可能是哪些数?(0~7)(师翻牌)

6.5.8□> 5.7□

师:还需要翻牌吗?什么情况下还需要翻牌?

活动四:问题解决

1.出示:某单位运动会中女子跳高比赛的成绩:

陈萍1.07米,朱梅华0.98米,

邓丽菁1.4米,李燕0.92米。

师:你知道谁得了第一名?能帮她们排出名次吗?

2.出示: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中国)、加西亚(古巴)、特拉梅尔(美国)跑在前三位,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12.91秒,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

(1)刘翔(中国)、加西亚(古巴)、特拉梅尔(美国)跑在前三位,你能给他们排名次吗?

(2)说一说这样排的理由。

3.某校运动会立定跳远的成绩单:

王海3.05米 刘涛2.84米 孙平2.□8米

师:现在你知道第一名是谁吗?第二名呢?

师:如果孙平是第二名,那□是几?

如果孙平是第三名,那□是几?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作业效能,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

活动一:生生互动,通过组内写数、比较、互查,巩固两数比较方法,检测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落实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师生互动,教师出一个数,请学生按要求写数,让学生在写、辨、议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理解“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

活动三:翻牌游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灵活填数,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突破难点。

活动四: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几种体育运动的排名,使学生明白,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比较的内容,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并对几个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扫除了比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比较的正确率,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中笔者精心设计的四个活动既体现练习的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又体现练习的整体性、诊断性,从课堂中出现的一次次学习高潮不难看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后作业,内化提升

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来自生活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在课后,笔者设计了分层作业:

A级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5.24( )14.84 9.83( )9.93 10.01( )9.99

4.334( )4.343 5.33( )5.328 256.9( )257.1

2.把0.985、1.598、0.859、0.589从小到大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年2月18日,在英国伯明翰室内田径赛60米跨栏决赛中,罗伯斯(古巴)、刘翔(中国)、德·富尔克(美国)跑在前三位,罗伯斯的成绩是7.50秒,刘翔的成绩是7.41秒,德·富尔克的成绩是7.54秒,你能给他们排一下名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

□中能填几?

7.86>□.9 0.327< 0.3□8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设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

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那么,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设计与实施适合学生天性的作业,使作业变得更生活化、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乐意完成这些充满童趣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就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