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写人性课文的课中作业设计

基于写人性课文的课中作业设计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又以第六自然段对“托德”笑容的刻画最为生动、细致与传神。一篇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才能真正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学到手。小学教材中写人的课文通常都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塑造人物,当中又以前四种居多,学生见得多用得也更为频繁。

除了叙事,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也不在少数。编者安排这类文章的目的,除了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如何通过描绘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刻画的方法。所以一位老师在执教《金钱的魔力》时这样设计课中作业:

《金钱的魔力》中,马克·吐温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刻画,使得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中,又以第六自然段对“托德”笑容的刻画最为生动、细致与传神。

原文: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师:这段话描写的是托德的什么?(笑容)你们对笑有研究吗?能不能说出十种以上不同的笑?(微笑、讥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皮笑肉不笑……)

师:托德的笑属于哪一种?(皮笑肉不笑),看这一张像托德这样笑容的图片。

师:认识它吗?(生:沙皮狗)这就是托德的笑。(引读句子:这张脸上有……有……还有……就像你往……又像……)

师:看了图片,你会觉得托德的笑太——(肉麻;丑陋;难看;恶心)

师:托德人不难看,为什么笑起来如此丑陋?

生:因为他看到了“我”的大钞票,是冲着钱笑的,是虚情假意的笑。

师:这就是托德的人品啊——见钱眼开、虚情假意(板书)

师: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刻画托德的笑容?

生: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这样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钱至上者的丑态。

师:马克·吐温不愧为语言大师,托德见钱后,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见是大钱后,他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简单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拜金主义者的形象。

这位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写人物时抓住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品质的表达效果和重要作用。随后布置练笔: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个人。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案例中的这位老师紧紧抓住动作和神态这一细节描写,从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体会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之后,再从思想内容出发回到语言文字——运用这种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人。这种从文本中习得并当堂内化运用的写法,可以外化迁移写一个片段或文章。一篇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才能真正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学到手。

小学教材中写人的课文通常都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塑造人物,当中又以前四种居多,学生见得多用得也更为频繁。一位老师在解读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时,把目光投向了课文的心理描写,并做了如下处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以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桑娜淳朴、善良的美德,在教学时教师反复指导学生揣摩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手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生:这段话中有五个省略号。

师:这儿一连用了五个省略号,有什么用意呢?再去读读这五个省略号,你觉得这时候的桑娜会想些什么呢?

生1:第一个省略号我觉得桑娜会想这两个孩子会给这个家、给她的丈夫增添更大的负担。

生2:第二个省略号我读出了桑娜很紧张,怕她的丈夫回来。

生3:第三个省略号桑娜在问自己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有点责怪自己。

生4:第四个省略号桑娜在害怕自己会被丈夫揍。

生5:第五个省略号我读出了桑娜的坚定。

师:在这段心理描写中,我们的主人公桑娜经历了一连串的心理斗争,先是?(激动)再是?(紧张)继而?(担忧、害怕)最后?(坚定)师:而你是从哪感受到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这种复杂的心情?

生:省略号里。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桑娜一样忐忑矛盾的时候呢?(生交流)接下来,请你也学着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来写一写你当时的心理活动,写的时候,请你用一两句话简单说明当时的情境。

在老师引领下,学生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例子,明白了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习得了“怎么写”的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字、词的准确使用,表达意境的技巧等方法的习得、领悟,在言语训练中不断得到巩固与深化。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教师要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段落,甚至是一个个标点符号,给学生架起一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