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怎样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人格和个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所扮的角色。可见,人格的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因此,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完善,是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就是教师教书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其人格逐步自我完善。

怎样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郭学文

所谓“人格”,它的原意是指人在演戏时所戴的面具,后来就借指人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人格和个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所扮的角色。角色不同,他的人格、个性也不同。二是指除所扮角色之外的“真实”的自己(自我)。当所扮演的角色既能为社会所赞许又能为自己真心接受和喜爱的时候,就可以自信地说自己是一个有个性和人格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成熟的人,此时的人格和个性完全等同,都指人们适应了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养成了固定的习惯。《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有三个义项:(1)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指个人的道德品质;(3)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可见,人格的范围广大,内涵丰富。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实际上是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权利的综合概括。人格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格品质的显著差异。人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良好人格品质的主要特征是:意志坚强、目标专一、思维灵活、探索进取、兴趣广泛等;相反,不良的人格品质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鼠目寸光、思维枯竭、自卑迷惘、兴味索然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催人奋进,促人拼搏,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而不良的人格品质会使人满足现状、浑浑噩噩、不学无术,成为社会的渣滓。因此,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完善,是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人格自我完善呢?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格品质。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学生人格自我完善:

一、以身作则,用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对青少年学生的熏陶作用很大,学生不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而且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情操、观念、人格、品质的影响。因为:“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中一切。”况且“要播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所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自己的形象,完善自己的人格,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叶圣陶说过:“身教最为贵”。教师要从外表、品质、气质、知识、行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形成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缜密,品德高尚正直,气质沉稳热情,处事果断周密的人格品质,不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用自己崇高闪光的人格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这样,学生怎能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呢?相反,必然是“亦步亦趋”,“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传道授业,渗透人格品质自我完善的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就是教师教书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身为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依据语文学科“明道”、“载道”、“传道”的原则,利用教材文章文质兼美、文道统一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挖掘出人物形象蕴含的人格美,以此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格品质的自我完善教育。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人格;东晋诗人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愤世嫉俗的人格;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人后己的人格;诗人李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蔑视权贵的人格;杜甫有“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的人格;鲁迅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的人格;朱自清有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粉的宁死不屈的人格的完美的人格……栩栩如生的形象,可敬可佩的贤者,崇高伟大的人格,无一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挥之即去”的是自卑、自欺、自由、自私、自负、自满的思想;“招之即来”的是自尊、自信、自制、自立、自觉、自强的人格。只有这样,才真正遵循了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原则,落实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促进了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自我完善。

三、播种行为,收获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班级管理,而班主任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管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形成。印度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固定的习惯和个性,而人格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由个性构成和决定的,它关系着人的命运。有了良好的性格品质、行为习惯,就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质,也就决定了人的终身发展和前途命运。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其人格逐步自我完善。我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可以归纳为:“‘六自’提倡,‘六自’摒弃”,即提倡自尊、自信、自控、自立、自觉、自强的良好人格品质,摒弃自卑、自欺、自由、自私、自负、自满的不良人格品质。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人都有自尊心,在不尊重或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任何教育都无效,甚至会激化矛盾。尊重学生的自尊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对学生说话要和气,不能盛气凌人;要启发说服,不能盲目压服;要入情入理,不能讽刺挖苦;要就事论事,不揭疮疤搞株连;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体罚、辱骂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使之具有自尊心。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高尚人格渴望和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驱力,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一个对自身价值持积极肯定态度的学生,必然志向远大、乐观充实,勤奋进取。班主任要力求使学生有成功感,多表扬,多鼓励,注重对良好行为规范的表扬赞美,帮助学生爱自己并拥有高度自信。这样可使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也就越来越有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就是使学生具备克制不正当欲望,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制定“班纪班规”和“德育量化考核细则”,让班干部组织学生考核打分,总结记录、奖优罚差。学生很关心其德育成绩,都能遵守班规,规范行为,逐渐养成了较强的自控能力。

4.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

教育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才能减少依赖性,增强自立的能力,而且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奋斗成果。班主任应指导班干部独立处理班级事物,还应对住校生问寒问暖、送衣送药、安慰鼓励,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有较强的独立生活生存能力,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5.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使之最终自强

人有贤能不肖之分和伟人庸人之别,关键在于自觉奋斗的程度不同。自觉是在自尊、自信、自制、自立的基础上养成的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班主任要经常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课余时更应自觉学习,要做到“真学”、“会学”、“乐学”;还要启发学生主动助人为乐,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结成学习“对子”,不计得失,以集体利益为重。学生以上几方面的能力具备了、增强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明辨是非,摒弃自卑、自欺、自由、自负、自私、自满等不良人格品质,而去追求真善美,最终使自己出类拔萃,德才兼备,实现自强。

总之,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不良人格品质会对学生贻害无穷。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和完善,又是目前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勇往直前,自我管理,自我完美,建立健全促进人格发展的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拼搏进取的人格品质,最终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