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塑造学生创新人格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人格教育,正是着眼于对青少年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明,因而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创新人格促进个体创新意识的强化,促进个体创新精神的发扬,促进个体创新潜能的挖掘,促进个体创新行为的成功。反之,创新又强化人格特点,使之进一步巩固和突出。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对创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新行为是有意识的创新活动。要特别强调对高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赵志杰

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前进的,要改革就离不开创造与竞争。创造性与竞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社会特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更应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挫折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重视人格教育,也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建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波动、意志较脆弱、认知易扭曲、内心存冲突、思想易消沉等人格弱点。如果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人格失落是当前我国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应引起重视。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非主流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而进入我国,使得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较为普遍,人格“低落”“缺失”“扭曲”“变态”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从更广的视野来思考人格教育的价值,它还具有推动、升华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特质,如热爱真、善、美;讲求礼、智、信;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这些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需要通过普遍化的人格教育去挖掘和发现,使之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这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而且有助于克服和消除我国传统人格中许多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学校人格教育,正是着眼于对青少年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建构中华民族的新文明,因而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创新人格,包括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还应注重创新人格培养,而后者往往容易被忽视。

一、创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是个体的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或集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创新人格是人格的一部分,是与创造性有关的人格特征。其主要特征是浓厚的求知兴趣、强烈的创新激情、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

二、创新人格对创新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行为”。具有创新人格者,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第二,将这种创新意识凝聚成一种创新精神,矢志不渝,孜孜以求;第三,在创新精神的鼓舞下通过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悉心实践,形成创新能力;最后,将创新能力在创新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创新行动。

创新人格促进个体创新意识的强化,促进个体创新精神的发扬,促进个体创新潜能的挖掘,促进个体创新行为的成功。反之,创新又强化人格特点,使之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这种呈良性循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使创新人格特点在富有创造性的个体身上固定下来,形成固有的、独特的创新人格。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对创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影响

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创新意向和念头。这种意向和念头带有明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影响创新意识的人格特征是浓厚的求知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激情。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个体创新意识十分明显,对创新意识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兴趣能激起人们创新的激情。具有浓厚求知兴趣的人往往对某种观点或怀疑,或不满,这种怀疑和不满是创新的先导。正如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才创立了“日心说”;爱因斯坦不满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而创立了划时代的相对论。有怀疑、有不满,才有突破、有发展、有飞跃。飞跃即是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必须有精神信念来支持。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冒险的精神。哥伦布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扬帆远航,才发现了新大陆;诺贝尔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反复试验,才发明了安全炸药。冒险意味着要有特殊的精神,要有顽强的意志。在创新活动中只有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对创新能力和创新行动的影响

创新能力是个体独立地以新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与运用知识和技能、发展新原理、形成新技能、发明新方法、获得新成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独行敢闯,敢对传统观念进行反驳和对常规进行挑战。创新行为是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做事一丝不苟是创新行为的保障。在科学史上的很多发现就是做事一丝不苟的意外成果。如法国青年化学家巴拉尔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现象,就此不放,最终发现了溴元素。而在此之前,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也曾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却只是武断地认为该物质是“氯化碘”,从而与溴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

五、如何培养创新人格

1.要确立社会责任

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人丢掉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没有志气;人忘了什么都可以,但是别忘了自己的父母,别忘了国家。要特别强调对高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它是发自心底的感激,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表现的虚情假意。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往往也难于被他人所接纳。以感恩之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是一种境界,也是健全人格的表现。

感恩的前提是感动。感动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是内心的崇高精神体验。善于发现感动的人是富足的人,善于在感动中成长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感恩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可强求,只能靠自然的情感流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要培养创新毅力

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恒心,需要对真理执著不懈地追求,需要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教益,从而踏上成功之路。做学问是不易的,取得成果更是不易的。它需要毅力、勤奋和热情,还要经得起挫折。许多有成就、有造诣的学者,都有艰苦奋斗的经历。我们往往只看到这些学者的累累成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而看不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数学华罗庚说过一句名言:“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他还说:“在中学时,别人花一小时,我就花两小时。而到工作时,别人花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有时就可能用更少的时间去解决了。”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应该承受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想要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辛的汗水。这一点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过重,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必要的。“减负”所要减去的是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而不是什么负担都没有。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具有与其身心发展大致相当的学习负担。小学讲愉快,初中讲勤奋,高中讲刻苦,大学讲拼搏。笼而统之讲“减负”,很容易产生误解。在实施“减负”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承载学习负担的能力。一个完全不能承担学习压力的人,恐怕也很难承担社会的压力,这对国家、民族来说恐怕也不是幸事。

现在社会大环境还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风。他们喜欢吃“快餐”,做事希望立竿见影。我们对学生创新毅力的培养,就是要针对这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着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真知的不懈追求,让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知难而进,不畏挫折,勇于冒尖,敢为人先。

3.要培养创新激情

创新型人才要有干事业的激情。所谓激情,就是要有面对机遇敢于争先、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创新的勇气。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情感在创新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情感对认识活动的激励作用;二是情感对认识对象的选择作用;三是情感对信息知识的加工作用;四是情感对认识成果的评价作用。只有重视情感作用,人的创新能力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有人用两个字概括美国著名企业家鲍尔默的管理风格——激情。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成功的动力,没有动力,事业就很难发展。激情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和冲动。创新的激情来自于兴趣。如果说激情是“火炬”的话,那么兴趣就是点燃激情的“火种”。因为追求自己的兴趣而充满激情,因为激情而享受快乐。有了兴趣,就能激发潜力,一个人就可能不断获得成功,就可能达到卓越的境界。鲍尔默常讲:“我是天生的激情派。我认为激情对开辟企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不仅仅是我自己,我的管理就是让我周围的人都有激情。激情不是瞬间的一个状态,而是一种文化。”

4.抓住好奇心,增强自信心

好奇是创新的前提。抓住好奇心,首先要抓住教学中许多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像一束火花、一道闪电,是不稳定的,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要向学生说明好奇心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要使学生的好奇心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好奇心迅速转化为持续、稳定、浓厚的求知兴趣。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揭示本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5.树立学生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价值观,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不能一提起创新,就想起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就学生而言,新的实验设计、新的解题思路和新的作文尝试,都是一种创新。其次,要消除学生创新的自卑感。不要认为创新都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事,其实人人都可以创新,人人都能创新。再次,要抓住学生的任何一点新想法、新做法或新设计等,进行简短的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行为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讨,明确自己创新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教学活动中经常涉及中外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和发现,教师要分析这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客观地评价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价值观。同时,要经常赞美学生,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成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6.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敢为人先

要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放飞学生思维。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并在学习上有所创新。进行目的教育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给学生提出要求。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去看待学科学习: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外语是为了培养开放性的视野;学习化学是为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学习美术是为了非功利性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尊严和自由的向往。这些都是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应该向学生讲明这一点。其次,要教育学生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各个学科都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文科的演讲比赛,理科的探索实验和收集标本活动,体育的田径训练。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要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训练内容,以磨炼参加者的意志。再次,引导学生进行一致的自我锤炼,即进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只有发自内心的严格要求和主动去克服困难,才能有效地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最后,还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地贯彻自己的计划,一旦做出正确的决定就要坚持到底,身体力行,不能半途而废。

7.鼓励学生进行超越,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

创新必须进行超越,如对传统学习模式的超越,对现有知识局限的超越,以至对自我的超越。有数据显示:五岁以下的孩子具有创造性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年龄在二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的人具有创造性的只占百分之五,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创造性被各种客观条件所束缚、抑制。这些客观条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等。创造性虽然被抑制,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要挖掘创造性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超越。

高中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可以用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超越了自我,才有可能塑造自己的创新人格,才有可能突破常规,超越常规,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实现自己的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