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问题”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问题”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的改造意义重大。“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后,应立刻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做到有据可查,这样会大大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因为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能否教育好“问题”学生,关键在老师。

第二节 教育“问题”学生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育“问题”学生的思路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改造任重道远,在明确改造“问题”学生的意义后,我们具体可以通过家庭小环境、学校老师的亲力亲为和学校大环境等方面来进行,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和计划。

(一)通过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的改造意义重大。“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有的因为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导致小孩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等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小孩过于溺爱,导致小孩产生自私、霸道、强占他人财物等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建立家校共教机制,例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等方式,让家长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对家庭来说,转化改造“问题”学生的思路大概有以下四点。

1.尊重学生,建立感情基础,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

大多“问题”学生的感情有缺失,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爱和温暖,而他们所得到的往往却是冷漠、鄙视,甚至敌视的目光和行为表达方式。他们不但感觉不到亲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反而觉得他们离自己越来越远,从而自己也就越来越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是尊重他们并与他们建立感情基础。这也是许多优秀班主任教育“问题”学生的经验——“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2.讲究沟通方法和艺术,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基础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强调沟通方法与艺术的重要性,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要讲究沟通的方法与艺术。我们要求家长一定要注重批评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易位式(交换位置)批评、温情式批评、自责式批评、提问式批评和勉励式批评等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抓住闪光点,选准突破口,是“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制胜法宝

“问题”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总是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那么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也就只能令他们烦恼,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家长应善于挖掘和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使他们重回正常的学习、生活之路。

4.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对“问题”学生有效教育转化的必经之路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说教、沟通、关爱和激励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家长在转化“问题”学生的问题上应做到持之以恒。因为“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最大的难点就是“反复无常”。很多“问题”学生当着家长的面承诺得很好,表现得很乖巧,但背着家长又是另外一套;还有的“问题”学生这段时间表现有好转,但过一段时间情况又开始恶化。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转化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只有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转化。

(二)通过学校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学校,学校大环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学校教育是改造“问题”学生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学校教育一旦搞得不好,其他方面再努力也是毫无用处的。而学校的教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包括学校大环境的全面教育和具体老师的个别教育。

1.学校大环境的教育思路

(1)新生进校后进行全面普查,摸清“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管理这些“问题”学生,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会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可能问题发生时会使学校措手不及。所以,在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个月,教师就应对新生进行全面普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全面掌握与“问题”学生相关的信息。

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后,应立刻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做到有据可查,这样会大大提高对“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

(3)齐抓共管,对“问题”学生实行分层和分类管理。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因为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建立行政领导与“问题”学生“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机制,那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抓好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风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的呈现,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教研、学习、生活、管理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非标准、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综合凝聚,是一所学校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具有稳定的导向性。

校风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能起到潜移默化和教育熏陶的作用,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所以抓好校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至关重要。

(5)与学校周边的派出所、居委会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形成学校周边良好的育人环境,不让“问题”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6)建立家校共教机制,让家长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老师教育学生的思路

下面我们来看教师教育“问题”学生一些常见的思路。

(1)错误思路举例。

①没有关爱学生,只有“管”学生。

②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③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④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⑤思维缺乏逻辑性。

⑥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⑦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⑧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⑨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⑩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2)正确思路举例。

①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②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③不搞“态度挂帅”。

④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⑤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⑥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⑦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要首先考虑问题出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⑧根据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⑨军事训练:通过一些适合孩子的军事训练科目,让其养成团结、关爱互助的意识,学会严格要求、遵守纪律、锻炼体质、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⑩自理培养:通过内务管理,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改变其懒惰、依赖的坏习惯,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img1生活体验:通过农业基地的一些劳动,让孩子感悟收获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感恩。让孩子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学会爱心的付出,改变自私的坏习惯,养成自强的好习惯。

img2心理疏导:通过心与心的互动和撞击,让孩子敞开心扉,明白事理,学会分析,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充满阳光、自信、朝气的新新少年。

img3沟通互动:教孩子掌握沟通的技能方法,让孩子学会沟通,主动融入家庭氛围,加深感情,回归亲情。

img4换位思考:提升孩子的分析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为别人着想,理解、体谅、宽容、关爱他人,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img5兴趣塑造: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应是单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兴趣的塑造,这也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氛围的重要因素。知识的学习和兴趣塑造相辅相成,是文化学习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img6潜能拓展:通过潜能拓展中的一些游戏项目让孩子在游戏中感悟人生、学习道理,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意识和潜力,找回自信。

img7文化补习:“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以前所学的知识链已断,所掌握的文化基础极差,无法跟上现有教学进度。要让孩子充满阳光地回到学校,重新开始文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孩子把已断的文化链给接上。给他们进行文化补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孩子重新回归学校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老师。因此,能否教育好“问题”学生,关键在老师。在此,我们为广大老师提供以下12种方法。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愉快、友善的集体氛围和环境,发动其他同学一起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教育其他同学在思想上不要歧视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照顾他们,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孤独,从而不断改掉身上的缺点。

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问题”学生的立场上,感受他们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态度,分析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预测他们在某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方式,告诫他们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这样处理既尊重了他们的人格,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又能避免事态的恶化和师生之间的对立,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注意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切的批评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之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教师批评学生,评价要客观,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既不能捕风捉影,也不能牵强附会;而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来,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其找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注意善解人意的尊重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老师若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当发现学生某种错误的言行举动时,教师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批评学生。因为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从而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让学生感受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四)投入情真意切的感情

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真情,最反感的是虚伪。感情真挚的批评才能打开学生心内的门窗,切忌故弄玄虚,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伤。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教师面对的还是脆弱、敏感易受伤害的心灵。

(五)讲究刚柔相济的方式

“恩威并重”的统一,“软硬兼施”的手法有时是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教育,往往以刚制柔,以柔克刚,注意刚柔相济。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退缩,过分的温和会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柔和得让人胆大妄为。含蓄的批评有时比那种“闪电雷鸣”式的训斥效果更好。

(六)把握有的放矢的原则

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不痛不痒地泛泛而谈,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无所畏惧,还是我行我素,放任自流。批语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批评学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不同情况的学生对批语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七)注意留有回旋的余地

教师对“问题”学生批评教育应该有“后劲”,意在言后,让学生去琢磨。力求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最好能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他们才能自觉地去做。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百般责备,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八)坚持一视同仁的标准

“待人处事公正公平合理”被学生列入“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的重要标准。新时代赋予了学生更多对平等的追求与需要,这就要求把学生视为在人格、思想和感情上完全平等的个体,给学生平等的地位与机会。只要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就可让学生从心底产生一种平等心理,进而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才能心悦诚服。

(九)擦亮发扬个性优点的眼光

魏书生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发扬其个性优点,亮出其闪光点,欣赏其独特性,尽可能对其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进步,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发现了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学生就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快感,往往也就找到了他们的转折点。正如卢梭所说:“赞扬学生极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

(十)常用低声细语的交谈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教师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或这或那的过错。一些老师,尤其是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会不问缘由地向“过错”学生大声呵斥、挖苦讽刺,甚至大发雷霆。他们认为,对“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粗暴式的大声训斥会产生教育效果,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诚然,高声训斥能暂时制住学生的不良言行,但这样做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有时还会把学生推向老师的对立面。高声训斥会使学生遭受突然刺激而高度紧张,听不进老师对他们的教育,甚至会引起反感,“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在这种状态下,就谈不上有教育效果,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固执、刁怪的个性,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坏习惯,从而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近感,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感情的疏远、破裂。

反之,当教师用低声细语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就会体会到教师的沉着与威严,这深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在学生稳住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冷静地进行有效教育。在“低声细语”谈话过程中学生感到师生处在平等地位上,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能引起学生对老师谈话的兴趣,真正领会教师所谈内容的涵义,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的内容。

(十一)给予任务

让学生具有完成工作的充实感,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方法对那些不跟别人合作、不合群的“不好”学生很有效。很多孩子不爱说话,也不愿跟老师说话。对这种学生,教师要尽量给他安排一些需要与老师接触的任务,把他放在一个不得不张口说话的位置上。总之,要让学生对一件任务负起责任,通过完成工作,使他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自己与他人同样受到承认,从而鼓起干劲来。

(十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在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基础之上,为其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帮助他选取易突破的有一定基础的近期目标,使其能在短时期内通过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及相应的身心体验,从而增强努力的信心,带动行为习惯的改观和文化知识学习的进步。同时,让学生把短期目标、阶段目标、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一步步向目标迈进。当然还可以尝试采用目标激励法,学生一旦实现了某一目标,哪怕是细小的进步,教师可以以各种表扬或奖励的形式加以肯定。

俗话说,“千个师傅万个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一项耐心细致而又持久的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课题。我们只要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随意,把一颗真诚的心扎根于“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联系配合家长,全心投入,全力奉献,就一定能把“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处理好。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转化一位“问题”学生时的教育心得。

【案例一】

我们班在开学时来了一个男生,头发很长,对老师说话的态度很不友好,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刺头”。再后来与他及他家长的接触,我发现比起他的学习成绩来,他接人待物的态度问题更大!对于他的教育,我一直以来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用爱心点燃希望

“问题”学生由于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双差,多年来都被同学、老师、家长嫌弃。他们大多心理不健全,自卑、自弃、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在教育他们时,必须用真诚和热情去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温暖他们,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彰,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他们不犯错误,老师的脸上就永远充满着微笑!

我们班的这个“问题”学生曾经有着很好的成绩,甚至在个别学科上还优秀于其他学生,在他仅有的几次上课听讲的时候,我都尽量让他来回答一些看似他有把握能答对的问题,并且适时地表扬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时刻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是点燃他心中的希望的一种方式!我很希望能以点带面,使他节节课如此,天天如此!

2.用严教纠正陋习

在老师眼中“问题”学生常犯错误,犯了错误绝不能姑息,一定要严教,要他为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同时还要令其将功补过。这样才能纠正他们的坏习气,培养他们的公众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让我总是犯难的这个“问题”学生身上真可谓是问题多多,不但对学习不感兴趣,从不完成作业,还上课讲话,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值日,不上操……对于他每次犯错误我没有姑息纵容,只要被我知道的我都会严厉地批评并惩罚他,尽力去改正他身上的坏习气。这样一来,不仅让他知道了最起码的责任和道德,也使他有种从未被放弃的感觉!

3.用教艺激发感恩

“问题”学生的基础差,课堂上听不懂,坐不住,对学习丧失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要用风趣的语言吸引他们,用优秀的语言去影响他们。前面说过了在课堂上对这个学生的点面提携,在课堂上注重对他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让他形成感恩之心,这样一来再难的工作都会水到渠成。

我班的这个“问题”学生给我的工作着实带来了不少难度,对他的处理又不能等同于其他同学,其实班级里的其他学生对他也有不少意见。曾经几次趁他不在时,我对其他同学说,对于他,我们都应该再有耐心些,老师从没想要放弃他,请你们也帮帮他,我们再给他一些时间。说来也怪,还真就有学生把我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他。一想到我真的没有放弃他,而不是就表面文章说说而已,他怎能不心存感激?这样一来,我再批评教育他时,效果自然更好了。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哪怕是最令人头疼的学生,也要相信他们也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也许这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他们长大的那一天,也就是我们成功的那一天。努力吧,老师们!为了每一个学生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要坚持不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