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预设(五)

教学预设(五)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我开心,有的孩子竟然提问,为什么手电筒光照的距离与光圈的大小有关系?科学活动支持孩子们探索、发现、总结、运用。

教学预设(五)

活动过程

设疑引题

1.今天我们带来了手电筒,你们平时用过吗?是什么时候用的?用来干什么?

2.产生问题: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

现场分析

◆一代手电筒现在孩子是否有接触,这个我没有把握,因此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说,见过或者没有见过的都不重要,但是教师通过提问了解,有助于下一步的提问与深入。

◆手电筒发光是其功能的集中体现。那么为什么能发光是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关键,孩子们的猜测是进入探索的桥梁。

余味咀嚼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一代手电筒,但是让见过的几个孩子介绍,也能迅速让其他孩子明白,也可举例,如保安叔叔晚上巡逻用、深夜上楼手电筒可以用来提供照明等。

孩子们猜想:发亮是因为有电池。

孩子们的语言在此时得到锻炼,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老师没有给予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谜底自己揭开……

探索一

1.拆手电筒

(1)鼓励幼儿大胆地拆手电筒,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箩筐里。

(2)提问:你发现手电筒里有些什么?

2.装手电筒

(1)你们发现了许多秘密,那能不能再把它组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能发亮?

(2)幼儿组装手电筒。

现场分析

◆手电筒在老师准备的大筐里,放置得相当有序。请孩子们自己过来取一个,提醒每个孩子都有,让好朋友先拿吧。

◆人手一个透明的操作盒,拆下来的材料各不相同,有拆得彻底与不彻底之分。

◆敢与不敢——动手能力的强弱。

◆认识零件——原来手电筒里有这些东西帮助它发亮。

◆让孩子们把亲手拆开的零件组合在一起,要求装好后像原来一样会发亮。老师没有任何提示,孩子们要凭自己拆开时的印象进行组装。

◆老师巡视,给予不同能力的孩子以相关的提示或者帮助。

余味咀嚼

要求拆得彻底。现在的孩子缺乏动手拆装的机会,所以有的孩子开始很困惑,手持会亮的手电筒不知从何处下手。

以小组为单位的操作给了孩子们互相学习模仿的机会,还有的会求助老师。老师在巡视时给予相应的语言提示,所有的孩子都对拆的环节感兴趣,且坚持自己动手。

装手电筒的环节比拆更难,需要凭着原先的印象进行组合。

孩子们的能力差异在此一览无疑,快的孩子转眼就能完成,而有的孩子需要琢磨,更甚者学着一步步慢慢来。

装的应该都不错,而且在验证手电筒发亮的瞬间,孩子们的成功是用欢呼声来证明的。

讨论活动

1.你的手电筒会亮吗?是怎么组装的?

2.有些手电筒为什么不亮了呢?

现场分析

◆手电筒发亮与不会亮是与手电筒的构造直接相关的。

◆这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理解与不理解的重要环节,认知是需要表达来传递与确认的。

余味咀嚼

表达和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知识是在孩子们的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完成的。因此,幼儿要组织自己的想法,并设法向别人说明,或是设法说服别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

在此过程中,观点确认:电珠、电池、盖子等零件都需要正确的安装。少一个部分或者一个方向不对都会造成手电筒不会亮。

再次探索

1.幼儿合作寻找手电筒不会亮的原因。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你发现手电筒是因什么原因不会亮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使它变亮的?

4.出示示意图,演示安装电池,认识“+”、“-”标志

现场分析

◆让孩子们一起寻找手电筒不会亮的原因,看看组装时的问题在哪里?这是大班孩子合作互助能力的集中体现。

◆图谱是对手电筒结构的放大版。孩子们通过自己拆装过程的实践与理解,请个别孩子上来从立体到平面的组合,通俗易解。

◆知识经验的提升与小结。

余味咀嚼

幼儿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准确判断幼儿忍受挫折的限度,在不影响他们个人情绪的同时,让同伴互助,这在大班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有相当高的价值。

有的孩子在同伴帮助下操作成功,但是还会主动再次尝试组装,直到又一次成功。

图谱出现是高潮,帮助孩子们认识了手电筒的安装原理,有趣的是孩子们发现电池安装的顺序与发光竟然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发现可是颠覆了我们成人的认识,所以,要尊重事实,尊重幼儿的探知能力。

设疑:为什么有的手电筒会发烫?这是课程新生成的内容。

经验拓展,合作游戏

1.现在手电筒的类型越来也多,你知道的有几种?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玩玩,与我们刚才认识的一样吗?区别在什么地方?

2.幼儿互相玩手电筒,交流自己的发现,合作游戏。

现场分析

◆新时代的手电筒花样百出,充电的、手动的、感应的应有尽有。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了解手电筒的用处的同时认识了富有现代色彩的手电筒。如何使用、如何开关同样带给孩子们许多乐趣。

◆用手电筒玩手影游戏,兴趣盎然。

余味咀嚼

由于手电筒品种准备得丰富,孩子们的选择各种各样,过程中都爱不释手,而且交流发现彼此的不同,互相尝试拆装。

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我开心,有的孩子竟然提问,为什么手电筒光照的距离与光圈的大小有关系?“为什么”多好的提问!科学活动支持孩子们探索、发现、总结、运用。因此又一个关于手电筒的课程在自然生成中熠熠生辉。

(冯 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