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范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范例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规则在哪里》第一课时中,我以感受、领悟、内化为主线,紧扣小学德育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自主活动,力求营造一个德行悄然而至、育人静谧无声的课堂情境。《规则在哪里》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七、小学品德与社会说课范例

《家人的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人的爱》。

(一)说教材、学生

《家人的爱》目的是让孩子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但是,调查表明,当前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养育儿女的艰难并不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生命和关爱被看做是平常和理所当然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熏陶:

1.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能力培养:

3.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重点: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活动难点:理解严也是爱。

(三)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张与家人的合影,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六)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感知爱

1.一开始我就播放一段图片,让学生欣赏动物世界中父母关爱儿女的几组镜头,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其谈感受,体会动物家庭中的爱,从而为感知自己父母的爱作铺垫。

2.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活动二:体验、感悟爱

1.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等能力。

2.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3.课件演示小诗:同样的爱

在体验、领悟了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之后,我让学生续编或仿编、朗诵这首小诗,学生的情感在自主的创造活动中再次深化。

活动三:表达、升华爱

1.以歌曲《我的好妈妈》为引子,为他们找到感情表达的突破口。

2.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3.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此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活动四:课外拓展,播撒爱

品德课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的现象,我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

1.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大人们的节日有哪些,记下日期、名称和来历。

2.如何在节日里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可以与同学交流,听取同学的意见。

3.在节日里,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范例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学生与家长通电话,这一活动设计巧妙,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规则在哪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规则在哪里》。古诗:“润物有情如着意,滋花无语自施工。”形象道出了品德思想教育追求回归生活,淡化教育痕迹,如春雨无声润万物的意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规则在哪里》第一课时中,我以感受、领悟、内化为主线,紧扣小学德育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自主活动,力求营造一个德行悄然而至、育人静谧无声的课堂情境。

(一)说教材

《规则在哪里》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规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

通过课前调研,我了解到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对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规则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年龄所限,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让学生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课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如家庭规则、社会规则、学校规则等,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为此,我根据学生实际和认真钻研教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建立规则概念,懂得遵守规则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体验中,通过调查、交流以及观察合作,发现规则、了解规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规则的重要性,探索身边规则的奥秘,乐于遵守规则。

(三)说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课。学校的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守则》也对学生校内上课下课等各项活动有明文规定。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了解和辨别各类规则的能力,但对除校规之外的生活中的其他规则了解得不够全面、具体。抓住这个年龄段孩子爱模仿、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等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难点: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建立规则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课堂体验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体验规则,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建立规则意识。

课堂体验之旅第一步:游戏导入,认识规则

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则特点,这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以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为立足点,设计了引人入胜的帖鼻子游戏,带领学生走入体验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帖鼻子游戏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使积极参与和在一旁跃跃一式的同学们感受到的游戏不公平而引发争议,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我适时引导学生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导入课题并提问:规则在哪里。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环节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规则概念和规则意识,明白规则很重要。没有它连快乐的游戏也无法进行。

课堂体验之旅第二步:捕捉信息,寻找规则

如果说: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了规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那么,捕捉信息,寻找规则,这一怀节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为了养成习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身边的规则,梳理良好的规则意识。课前,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确定教育渠道,将规则分成不同的主题;学校,家庭,社区,公园,医院,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身边的规则。我安排的课前调查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寻找规则,并主动地进行探究。

学生调查可以让我初步了解,他们对身边常见的规则了解多少,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情况,同时这项活动有助于孩子们深入生活去体验,了解到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规则,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要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授之以渔才是根本,在课堂上的交流中,我在肯定同学们善于观察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多方寻找资料的兴趣,然后契机引导学生,将这些活动方式一一归纳,及时总结。如: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找一找等好方法,进行搜集资料和信息的学法指导,在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实践与归纳中,使学生领悟到规则就在我们身边,并学会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身边的规则。

课堂体验之旅第三步:小组合作,交流规则

为使体验活动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规则的建立无处不在,明白规则与生活密不可分,我设计了这一环节。热烈的讨论是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强化,而缜密的思考过程更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同学们根据调查内容各抒己见,在小组内进行汇报,正是使学生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需求的良机,所以在学生活动热情高涨时,我将引导他们为自己小组的交流活动制定活动规则。如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做到有组织有秩序,组内讨论交流时,要做到有分工,有合作,汇报自己找到各个方面的规则时,尽量做到不与别人重复,此时再引导同学们将所搜集的内容按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分类汇报。如:晨起刷牙,饭前洗手,主动向客人问好,是作为家庭成员应遵守的家庭规则,升旗敬礼,上下楼向右行,看完书摆回原处,是作为学生应遵守的学校规则,过马路走斑马线,不践踏草坪,排队挂号是作为小公民应遵守的社会规则,明白了这一交流方法,同学们的思路就会如洪水开闸般势不可挡,能将自己观察到的各类具体的规则,阐述得细微而具体,教学重点,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也将在他们思维的激发与碰撞中溶入与贯穿。

课堂体验之旅第四步:自主汇报,展示规则

为使体验规则的活动深入人心,让学生更能领悟到人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我安排了展示规则环节,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模仿,爱表现等特点,我先出示了一名交警指挥车辆通行的课件,激发他们乐学好学的情绪,再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不同的规则,可以是出示照片说规则,也可以是用快板,歌曲等精彩纷呈的方式展现,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赢得同学们内心的赞许和共鸣,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对规则的认识,进而表现出心中乐于遵守规则的意愿,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学生精彩的展示之后,我将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展示一组以校园规则为内容的图片。如:走廊上张贴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操场上学生排着整齐的路队的画面,配上画外音告诉同学们: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只有遵守其中的各项规则,才能在这个美丽的花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课堂体验之旅第五步:制作小报,宣传规则

为了让学生能将体验和了解到的各项规则,通过自己的宣传从课堂走入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要遵守规则,我设计了制作小报,这个更为轻松愉快的延伸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则究竟在哪里,使这一围绕我们的问号,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变为省略号,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规则,我请同学们以小宣传员的身份归纳生活中的规则,并在课后制成一份份精美的小报。将它们贴到学校和班级的宣传栏内,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也可以把这些宣传报,向其他班的同学发放,为全校的同学送去一份有意义的礼物,这些被孩子们当做良师益友的宣传报,也是为下一课时,进一步了解规则的各种重要作用,学会怎样制定规则,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课外拓展活动不但是课堂的延续,更是将规则意识回归于生活的开始,这堂课,我以儿童的现实社会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为活动载体,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儿童自己的经验,情感,知识,在体验社会生活与理解感悟中,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分四个内容:先用课题:规则在哪里。引入课堂系列体验活动,再用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找一找的有序归纳紧抓课前成果的学法指导,接着板书:学校规则,家庭规则和社会规则进行了课堂交流的分类与提炼,最后的,生活处处有规则,体现了课堂内容的总结与延伸,这样的板书设计,贯穿于以上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梯度,而且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深深懂得:德行教育任重而道远,每一课精心的活动设计,都将成为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为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学习主人,我将一如既往地与学生一起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范例点评】

《规则在哪里》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侧重于从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入手,让学生在体验,观察和对比中认识规则的意义,提高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本着德育课程“课堂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的理念,说课教师针对三年级儿童的特点,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材与学情设置了重难点。

整个说课流程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进行阐述,在关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同时设计了有梯度的体验活动,如:“游戏导入”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规则,初步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捕捉信息,寻找规则”引发学生关注生活现象,深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小组合作,交流规则”环节预设可以说是本说课稿的亮点,不仅可以避免课堂研讨活而无序,而且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的精彩生成中总结身边的各种规则,“自主汇报,展示规则”用照片,快板,歌曲等贴近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作小报,宣传规则”由身处其外的观察与调研,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宣传,让学生在体验规则重要性的同时,也内化了规则意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条理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板书设计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总之,本说课设计的各项活动都能紧紧扣住儿童的现实生活,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按照儿童思维理解的顺序完成对规则的体验、了解、内化。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组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本说课设计在“重点内容重点说”方面做得还不够,对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等叙述还不够,有待改进。

(本说课稿选自“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教师说课示范”。说课教师:九江市双峰小学,陈莉芬;点评人:江西省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周自兴,九江市教科所课题基地办主任林琼。)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建议,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为此我选择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进行说课,相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火灾灭火和自救教育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接触到安全意识的教育,因此意义重大。同时课程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处理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如何恰当处理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本课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通过对教材及学情分析,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懂得生命的重要性,知道珍惜生命。

2.能力目标:灵活应对火情,学会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3.知识目标:学习消防知识和自救知识。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会拨打“119”,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2.模拟演练,灵活应对火情,学会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使这堂课取得理想的效果,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二)说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准备模拟电话若干部、大火面具若干、多媒体课件、关于火灾资料的视频等

学生方面: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调查火灾中逃生的方法。

(三)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查找资料,调查火灾中逃生的方法。

2.我以学生的生活现实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危险,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懂得生命的重要性,知道珍惜生命。

3.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的有机结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法指导上我力求体现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两个方面。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我采用的是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分别为:案例再现,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活动释疑——模拟演练,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案例再现,创设情境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播放一段火势蔓延、浓烟滚滚的视频,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使193人丧失生命;山东黄岛储油罐大火火焰高达数十米,方圆十几公里都可看见冒起的滚滚浓烟,大火吞噬着人们的生命;黑龙江省伊春市大火燃烧的面积达28万平方米,比吉安县县城的面积还要大,火灾使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在紧张的配乐声中,在凝重的解说中,学生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这样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2.故事导入,活动释疑

四年级的孩子都已初步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生活是源泉,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表演、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处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判断、选择、感悟,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消防认知,形成正确的灭火习惯。基于以上考虑,首先,故事导入,冬冬单独在家写作业,突然发现楼道里已经烟雾弥漫。他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冬冬吧。学生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大声呼叫和自己灭火之前先拨打119报警。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有一句名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让孩子在学习如何报警这个重要环节中,自己提出问题去思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报警,应该从哪几方面说清楚。学生通过讨论及教师评价让学生掌握应从地址、电话、起火原因、火势说清楚。然后通过事先准备好的模拟电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表演,互相评价,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当然,这里老师要强调并解释,可不能随便拨打119。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打通119电话后,我就在家里等消防叔叔来救我,可以吗?谈话达成共识,不能干等。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触目惊心的数字”,了解到许多人是因为缺乏火灾中的自救常识而失去宝贵的生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身感受危险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

为此我安排了交流课前调查资料的活动,让学生在反馈情况时自己重点选择两三种方法进行简介,有条件演示的让学生演示。这是我预设的学生可能调查到的15种逃生自救方案。在交流时我们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意图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优化选择;从而达到掌握方法,资源共享的目的。

再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演示以下三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分别是怎样才能让消防叔叔尽快知道自己的位置、怎样防止烟呛、怎样防止烧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适当加以分析、引导、小结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修正知识的目的。

3.模拟演练解决问题

为了使逃生知识的学习不至于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我设计了模拟的活动来链接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冬冬逃生”模拟演练,安排几个学生头戴大火面具饰演大火,大火挥舞着手臂叫嚷着要烧毁一切,制造紧张气氛。其余学生演小主人冬冬紧急逃生自救。我让学生在全员的参与中直接体验,互相评价,以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应该能够做到灵活应对火情,学会了火灾逃生的常用方法,提高了自救能力

4.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可能面对不同的火势,需要我们正确运用不同的灭火方法来减慢或阻止火势蔓延,从而降低危害的程度。油锅起火盖上锅盖,身上起火脱衣或打滚,有条件还可以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及时抢救用水熄火,电类起火关闭电源,刚起的火可用湿棉衣棉被扑灭,油类起火用泥沙。然后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先是灭火原则,然后是安全用火。通过观看灭火方法的幻灯片和视频,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让学生了解更为全面的安全知识。

课堂最后老师以总结性话语引发学生共鸣:“远离火灾,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生命,更加关注消防安全,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幸福而共同努力吧!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附上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例点评】

本课教师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灾现场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如模拟演练),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