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既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感知觉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智力发展的通道。感知觉的发展是衡量此阶段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儿童依靠感知觉获得的经验,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游戏中必然产生问题,对于学前儿童,游戏是问题的主要发生源,游戏过程是儿童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

一、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游戏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既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又是发展智力的有效手段,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1.游戏与儿童的知识增长

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的对“物”的知识(经验)包括两类:物理和数理逻辑。物理知识主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性质,如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色彩等;数理逻辑知识主要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数的概念就属于这一类,它表示的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儿童在游戏中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往,还会获得对“人”的知识,这是各种人际和社会知识的源泉,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经验)。游戏时,儿童直接接触了各种玩具或材料,通过不断的移动、触摸、聆听、观察、对比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掌握了对物体的性质、物体之间的联系、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发展了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会学到并形成很多相应的概念,从而增长了知识。儿童通过游戏积累了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会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心理加工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注意力、感知觉能力、记忆力的发展,这是其智力的发展尤其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经验基础。

例如,玩积木游戏时幼儿认识了大小、多少、形状、结构,理解了“拼”和“拆”的概念、“连接”和“层次”等构造关系,同时在摆弄积木和其他物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圆球、轮子、圆柱体、圆锥体、悬垂物的运动规律,理解“滚动”、“转动”、“摆动”的概念。

2.游戏与儿童感知能力发展

感知觉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开端,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智力发展的通道。感知觉的发展是衡量此阶段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儿童依靠感知觉获得的经验,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因为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阶段,须通过用各种感官去接触事物,对它们进行直接的感知,才能对事物形成概念、记忆。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一方面,儿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到各种性质的物体,了解到各种事物的特征,发展了感觉;另一方面,儿童通过对空间、形状大小、时间的观察,学会了感知各种事物的状态和属性,发展了知觉。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的,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兴趣,游戏活动使得幼儿充满了主动性、积极性和感知兴趣,在积极进行一定的活动中去完成感知觉任务,有着明显的感知、探索和学习效果。

例如,幼儿接触到一件新的游戏玩具后,可能会自发地、兴致勃勃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观察玩具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变化特点,感知不同的玩法。

在发展感知集中指向的过程中,注意力起着重要的选择和调控作用;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的作用,游戏经常表现为对经历重复的形式,幼儿必须依靠记忆所积累的以往的知识经验或记住一定的游戏规则,才能完成游戏过程。所以,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得以提高,感知能力和观察力得到发展,同时注意力、记忆力也得到综合发展。另外,游戏对知觉上升为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感知的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知觉从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发展为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间的联系,即成为理解了的知觉。皮亚杰将有意识的建构“理解”的过程称为主动教育过程,他认为主动教育过程涉及四个因素:兴趣、游戏、试验和合作。而克里斯汀和史蒂文更进一步认为其中的兴趣、试验、合作均融于游戏内容之中。

3.游戏与儿童想象力发展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想象的产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形象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更缺乏创造力。游戏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象征(假装)、模拟、联想是儿童游戏的普遍特征,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因此,想象是构成儿童游戏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成分。游戏时,玩具或材料可以通过以物代物在想象中使用,幼儿本身也以游戏角色通过以人代人在想象中活动,游戏的情节和场景更是充满了想象的内容。幼儿可以把一个物体不断变化地代替另一个事物,一个人也可以根据想象不断变化地代替另一个人。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角色游戏和造型游戏,能够巩固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随着扮演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游戏内容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角色游戏在发展想象力的同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幼儿的智力。

不过,学前儿童的想象最初是以无意性、不稳定性、再造性想象为主的,其想象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从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成长的过程,游戏正是这一发展过程所必需的。在适应游戏的发展和需要中,儿童的想象会向有意性和创造性发展;在适应游戏的构想和情节中,儿童的想象会发展为稳定性,使得想象按照预定的目的、构思和情节发展。游戏能促进幼儿去思考和创作,促使其想象力向较高的形式发展。例如在搭积木、绘图画、做手工、编讲故事等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会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去思考、去想象,再做出一些创作,表现出主动的创造性。另外,外部环境对想象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自由、宽松、鼓励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

4.游戏与儿童思维能力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需要借助于语言来实现其特性。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需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思维能力是认知的高级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了质的改变,使认知开始成为整体。

思维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综合认知能力。游戏中必然产生问题,对于学前儿童,游戏是问题的主要发生源,游戏过程是儿童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当幼儿积极地学习去思考、加工信息、解决问题时,他们会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得以发展。只有允许幼儿积极探索、鼓励幼儿尝试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实验

布鲁纳等实验研究了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以3—5岁的学前儿童作为试验对象,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不能站起来),从放在远处的一只透明塑料做成的盒子里取出一支彩色粉笔,盒子的开口对着孩子,但它的“门”是用一个“J”形钩子钩住的。孩子唯一可以利用的工具是放在他们脚边的三根长短不一的淡蓝色棍子(长分别为38、30、13厘米,截面均为3厘米×3厘米)和两个“C”形夹钳。孩子如果能拿到粉笔,那么粉笔就归孩子所有。但是盒子放在用最长的棍子也够不着的地方,要拿到粉笔,孩子必须用一只夹钳把两根较长的棍子联结起来构成一根长棍子,去打开门闩,把粉笔拨到他跟前来。在解决问题之前,实验者把孩子分成三组。每一组都有36名被试,男女各半。(1)游戏组:成人先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孩子用10根蓝棍子和7只夹钳自由操作、游戏。(2)观察原理组:成人先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孩子看成人如何用一只夹钳把两根棍子联结起来。(3)控制组(对照组):成人说明一只夹钳可以夹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让孩子去解决上面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在游戏组和观察原理组,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数非常接近。在完成这项指定任务的过程中,自由游戏组幼儿比其他各组有较明确的目标,有较好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游戏可以为儿童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环境,这也是儿童解决问题的心理条件,在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孩子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并取得成果。可见游戏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以儿童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主导操作的创造性游戏对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创造性游戏中,儿童是按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环境、解决问题,儿童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游戏过程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所以,游戏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积极性,促发儿童自发地进行探索,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游戏这一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儿童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