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组进行“扩散性游戏”,游戏方法不限定,实际用的是图块。结果表明,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而扩散性游戏未受条条框框限制,使幼儿有可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游戏性质与幼儿创造力有密切关系,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能促进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引发出多样性联想的态度及其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

创造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包括流.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发散性。对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与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浓厚持续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自由民主的气氛、灵活易变的形式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一致性,不难发现,这些也恰恰是游戏的特点和性质,许多相关性研究显示了游戏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游戏中的创造性特点是十分明显的,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品质都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在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当头棒喝》)一书中指出,游戏是打开阻碍创新能力发展心智枷锁的重要方法。他举了一个喜欢建造的工程师的例子,积木曾是其童年时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后来进入企业界工作时,发现工作的每个领域都与创造性的游戏有相通之处,不管用积木搭桥,还是设计集成电路,还是创办一个新公司,都需要许多新创意和新点子。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幼儿创造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游戏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尤其是以幼儿自己的意愿和想象来进行的创造性游戏,让幼儿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够无拘无束地玩耍,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经验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引发出多种联想,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布鲁纳认为,“游戏具有在低风险的情景下,以行为进行创造性实验的自由”。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没有压力的问题解决环境,有利于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并取得成果,促进其思维的关联性发展。坚持性、好奇心等个性因素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好奇、好问、好动是儿童的共同特点,在游戏中,幼儿怀着好奇心去探索,不断积累新经验,也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游戏增加了幼儿对相似情景作出多样性反应的可能性,可以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玩沙、玩橡皮泥、拼搭积木或积塑时,幼儿可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进行建构。在一些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人物、物品及活动情节上进行尽情的替代性象征和创造性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聚合性思维,不同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不同水平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发散性思维。

实验一

研究者将儿童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性质不同的游戏,一组进行“集中性游戏”,对游戏方法进行限定,实际用的是拼图板。另一组进行“扩散性游戏”,游戏方法不限定,实际用的是图块。实验中,进行集中性游戏的大多数幼儿,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来完成拼图;而进行扩散性游戏的幼儿把时间都花费在研究图块的特征,把图块组装起来进行观察以及把图块比作别的什么东西作象征性游戏上。在幼儿取得游戏经验后,实验者让幼儿进行集中型问题解决和扩散型问题解决。实验发现,在集中型问题解决上,有集中性游戏经验的幼儿比有扩散性游戏经验的幼儿成绩好;在多种方法解决扩散型问题上,有扩散性游戏经验的幼儿则明显好于有集中性游戏经验的幼儿,显示出很大的可塑性。结果表明,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而扩散性游戏未受条条框框限制,使幼儿有可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游戏性质与幼儿创造力有密切关系,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实验二

杰弗里·丹斯基和欧文·西尔弗曼做了一项研究,将4—6岁儿童分为三组,让游戏组儿童在10分钟内自由地玩一些常用物品:一些纸巾和湿塑料杯、一把螺丝刀和一些钉在板上的螺丝钉、一些纸夹和空白卡片以及一些火柴盒。模仿组儿童则模仿成人用这些物品做一些常规的事,如用纸夹夹紧卡片;控制组儿童只用一盒蜡笔给素描着色。随后对儿童进行物品用途测验,要求儿童想出同一物品的多种不同用途,测查儿童的创造力。结果发现,游戏组儿童比另外两组儿童能想出更多的非标准答案,而另外两组儿童成绩相当接近。游戏组儿童对未玩过的物品用途的反应,也明显好于另外两组。由此可见,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能促进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引发出多样性联想的态度及其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实验三

研究者把儿童的非语言反应作为分析对象,从创造性思维的流.性、变通性、独创性因素出发对儿童的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步骤是将5—6岁的儿童分为游戏组和模仿组,分别对实验者所示的操作行为进行模仿和游戏,然后让儿童把一个掉进盛满水的桶里的玩具猴救起来。结果显示,在利用所准备的材料装配成救援工具,无论种类、独创性、同一材料利用的多样性等方面,游戏组都比模仿组高出一筹,在创造性上得分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