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如何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如何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教育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善社会教育环境也势在必行:第一,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应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此项任务的艰巨性。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许多研究都表明,家庭的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长的素质及教育观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家长的期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表现突出: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常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全然不顾,使孩子和家长之间时常产生矛盾与冲突。结果是许多孩子由于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压抑心理,有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这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没有转化为孩子的内心需要,甚至与其需要相冲突,最容易引起精神压力,并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学校教育因素

心理卫生专家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里,儿童时期与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周围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其中,学校在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当前许多学校的教育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学校的主要工作仍是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使学生无法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有些学校的校风、学校人际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管理方式,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些都会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生理上的骤然变化,带来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而且,就目前来说,整个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新旧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更迭,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强烈撞击,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新闻媒介对现实问题的曝光等等,都使处于敏感期的青少年出现种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

由此可见,改善和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才能收到实效。

一、改善家庭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的改善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应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形成的偏态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教给他们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注意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第二,家长要经常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根据期望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的期望进行调整,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过高和过低的期望值都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第三,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它不仅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上,还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二、改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工作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全体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育思想,还应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要注意有效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心理教育,同时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矫治。第三,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培养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咨询中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做顾问,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障碍。第四,定期地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生的经验,提高教职员工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育人水平。第五,举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利用学校专业教育的优势向家长们传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家长按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三、改善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教育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善社会教育环境也势在必行:第一,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应充分认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此项任务的艰巨性。第二,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促进学校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防止因为片面的升学教育而引起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第三,有关的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注意大众宣传媒介的导向,净化各种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