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技巧

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技巧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有的老师会气急迁怒学生、抛开事情针对个人、直斥学生的品德,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这些都会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师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鸿沟!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如果教师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会比从前的任何一代学生都更加厌学。

一、典型表现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大部分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交流的效益最大化?要知道,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

一些老师很有耐心,工作也有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他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地说个没完没了,总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听着也都不耐烦了。这些老师的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但就是没有认真分析教育的对象。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与我们年龄差距并不太大的中学生,在某些事情上懂的道理也很多,我们不能总以一种无知幼儿的眼光看待他们。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学生的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不光是教会学生认识到错误,而且要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另一些老师,当学生犯错后一进办公室,就不问缘由、不听辩解地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这个老师的规律了。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说,批评越严厉,抗拒之心越强烈。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当时就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应。尤其是有的老师会气急迁怒学生、抛开事情针对个人、直斥学生的品德,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这些都会伤害学生感情,造成师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鸿沟!结果就是,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师生关系却又搞僵,而且老师自己也生气的不得了!实践证明,老师在任何情况下的情绪失控除了降低自身威信之外,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

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 老师自己的性格原因,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这样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合适的。

这里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不是针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而是针对交流的有效性。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二、原因分析

1.师生沟通不畅的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 老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学生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凶”?老 师也有 老师的不满和失望: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这样的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较重的职业压力。“现在做老师太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这是 许多 老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教师从来就不是轻松的职业。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且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体制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把教育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了教师,教师成了僵化了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老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2)阅读量少、阅读面窄。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在回答“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七成教师每天业余的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关于不常阅读的原因,有80%的老师选择了“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师生沟通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教师们只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知识,才能继续与学生沟通,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3)“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许多老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教多了!从某些方面来讲,的确如此。以前的学生视教师为权威,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用心上课、读书,因为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教师更是知识的象征。“网络时代”的学生呢?网络世界中的处处平等使他们无视权威,对自我、对民主非常重视。他们经常接触数字科技,在某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了自己的老师,他们看到了老师的不足,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因此,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

老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当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获得知识与信息时,他们当然会喜欢在网络上利用各种搜索器、新闻网站、学术网站取得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这种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十分新颖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学生们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会比从前的任何一代学生都更加厌学。

4)缺乏沟通技巧。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教育理论,而且非常愿意学以致用。但是实际的问题往往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很难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们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老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他们,但是在表达上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在季洛特的《师生之间》一书中,一位教师的话可能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他说:“我也已知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高兴;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难道要成为一个好老师真的要具备这些苛刻的条件吗?当然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记住沟通的原则并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

2.学生之间沟通不畅的原因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前期”向“青春中期”过渡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及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也有较强的失落感和无助感。他们的基础知识还未打牢,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未养成,经 常受到 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无法倾诉自己的想法,颇感无助。他们的自尊心强,意志力弱,学习无目标,对于个人前景找不到方向,遇到困难不敢知难而进。他们的逆反心理强,在校老师不让做的事情偏想尝试,且不计后果。这些现状说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有效沟通,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不回避现实、不顺应现状,通过有条件的接受,师生通力合作,因人、因材施教,并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才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章沟通游戏要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正确地沟通,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