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

试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适应这些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是地理教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必然。因此,地理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由学科中心、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其次,地理教师应成为学习者。

试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和完善素质教育

李泳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式的地理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适应这些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处理好课本知识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合作。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应进行多向信息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不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达到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的境界,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教学总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地理“双基”,更应当通过地理学习,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因此,地理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传统地理教学突出了“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的观念,学生以单纯的记忆知识为根本目的,教学表现为你听我讲、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过程,其结果造成不少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兴趣减退、思维刻板、能力低下、弃学厌学。特别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因而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对人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地理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目的。

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是地理教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的必然。长期以来,人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因此,地理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标准,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由学科中心、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结合课程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掌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文精神。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除教材外,还包括学生生活中以及学校、社会和自然界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校内资源,如教学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专用地理教室、天文及气象观测场馆等;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及农村、工厂、居民小区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为标志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异军突起,以其传输快、信息量大,能突破失控局限等优势,而倍受关注。如果教师争取引导,合理施教,都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创新型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不从事教研。这种只教不研的行为,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诸多新问题进行学习、研究、反思、创新和总结,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首先,地理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打破旧的教学模式,要以研究者姿态进行自我反思,重新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随时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补缺、深化和纠偏,通过问题的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其次,地理教师应成为学习者。中学地理课程跨学科、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综合性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科技发展,地理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地理教师通过学习与研究,并通过地理教学,把自己的所学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另外,新课程对地理教师还提出新的要求,如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等,所以,地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

课程内容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也导致教学缺乏多样化。因而重视方法知识的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而要实现这一知识观的转变,必须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首先要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其次,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中可采用讨论式、参与式、辩论式、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式、角色扮演及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记忆、理解、参与,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方面都得到升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再者,要重视地理学信息资源和多媒体的作用。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象,如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象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加强对地理图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其四,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弹性,为学生自己学习提供条件。应当缩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大胆展开想象,转变角度,突破思维定式,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和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方法和知识的获取。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如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一个多层次、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的过程。

(此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