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以这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改革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法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以来,受到很好的效果。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 兰

一、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提出来的,理论的核心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他知道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它们,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注意这些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今,以这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体验性教学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有很多学者、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定义或方式、方法上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所谓体验式教学法,专家、学者等基本上给出了类似的界定,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和教学策略与方法。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身心投入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我体验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它视“体验”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及目标追求,突出了“体验”在课程中的价值和地位,深化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所以,体验式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心灵碰撞的过程。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是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2003年新一轮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启动,国家制定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

2.是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只有学生真心感受、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品质和习惯,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要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换情,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使教与学、知与行实现共振。可见,只有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品质,因为只有有了道德情感的体验,才可以促进思维。

3.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引发积极情感共鸣,使他们能主动追求教学内容,获得知识感悟。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4.教材提供了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的编写给老师更多进行体验式教学操作的机会。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无论在编写理念还是在编写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改革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法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以来,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了。因为注重了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们切实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在自己生活中的价值所在,感到上课就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学生会由衷地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课非常有用。同时教学的实效性强了,体验式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了他们认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将道德知识内化,同时也强化了道德情感,锻炼了道德意志,从而实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许多一线教师非常喜欢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三、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一)体验式活动的设计不能重情境,轻知识,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具有科学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虽然很多内容都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这方法的内涵和实质,如何设计、何种体验往往难以把握分寸,以致出现了许多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教学场面如滥用表演。确实,表演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形式之一,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但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用于课堂表演的,有的课堂教学,场景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看似把主动权全都给了学生,课堂活了,实则上学生并没有得到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受到启迪,反而是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未能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认识得到升华。实际上是否要用表演,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活动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如果不根据教学内容,滥用表演,就会出现重情境轻知识的现象,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使情境与知识有机结合,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功底,教师只有创设了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才能在体验中发展积极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就要根据受教育者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他们所具有的知识背景来创设能够使彼此产生“共鸣的教学情境。就初中阶段而言,尽管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与辩证认识的习惯,但由于他们的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还很有限,其“情境”的创设既应符合教学内容的根本需要,又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是确保情境体验式教学真正有效的重要前提。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能适应体验式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就像是演员,在讲台上讲解教学的内容。而在体验教学中,教师已经上升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导演者,不但要在活动中表演好,更要编辑好、策划好,还要组织好学生参与活动,并且要管理好学生,处理突发事情。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体验式教学方法不是每一节课都适用,对知识点较多、情景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这需要老师仔细的选择,认真的准备。需要老师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很活跃,会经常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甚至与老师设置的目标相悖,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要回避,也没有必要找出统一的答案,重要的是让学生放开思路,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分析、判断和综合的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缺乏深刻性,不能真正达到体验的目的,教师应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充分挖掘知识深层的内容,使教学具有深刻性。

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洋溢着激情,还更应富有思辨和理性,“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但生动的情境往往又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凸显的不只是情境本身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而是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深刻地体验以使课堂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实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才是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情境体验式教学实践的终极目标。如果课堂教学仅流于表面,情境体验只注重感性,即便是创设出再生动的课堂情境也都会丧失其基本的意义。有的教师为了能够把课上得“精彩”,采取了反复排练的方式,将许多预设情境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至于每一个情境究竟起着怎样的教学功效就不细想了,当然其体验后的情感生成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走马观花一般快速浏览一遍,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简单谈点“观后感”便草草了事。可见,能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深刻的体验并实现情感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这是思想品德教师创设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重要,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设问更重要,较高层次的设问能使体验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以体验促思考,以思考加深体验,使学生在有效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感得到升华。其实很多时候一则感人的故事,或是展示一幅震撼心灵的图画,到能引起学生的体验和共鸣。或者通过文学、绘画等手段创设出符合艺术逻辑的“真实”情境,同样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并且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培养他们丰富的艺术情怀与高尚的人文精神。

(四)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缺乏时代性和时效性,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很强,教师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补充新鲜的材料,使教学具有时代性和时效性。

体验式教学时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使思想品德课鲜活丰满,多姿多彩,达成实实在在的体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人格以及责任心等品质的培养都是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的。体验式教学需要一些鲜活的材料,但由于教材中材料的滞后性,使用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所以体验式教学的资源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老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创新;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创设新的情境氛围,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也许常常有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任课教师所备用,不过要在创设某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时恰到好处,就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讲求与时俱进。比如在“让民族精神之树常青”一课预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能够列出体现民族精神的仁人志士可以说不胜枚举,与之相关的史料也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很多时候教师就高谈阔论民族英雄的伟大壮举,激情洋溢地讲解民族精神的博大内涵,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方面的内容,但若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决非易事了。因为学生通常会觉得只有英雄人物才具备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俗子、普通民众就只有“敬而远之”了。显然这种教学的结果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境况。对于“民族精神”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包括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载人航天、感动中国的人物和英雄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资源,可能就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境有更广泛、更亲近、更真实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将课程资源生活化、时尚化、乡土化和校本化,并充分利用好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课堂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这样课堂也就自然会变得“鲜活”起来。

同时教师所提供的情境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诱导学生去感悟,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体验,获得新的知识,要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自身的历练,来验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更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当然,我们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别总犯热热闹闹走过场的通病,而要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瓦西留克著,黄明等译.《体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

[4]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的课程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J999(11).曹石珠《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教育科学》2004.2月

[5]周学良《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丝绸之路》2009.8期黄丽琦《对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反思》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6

[6]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

此文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