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比较学习教学法实践探析

化学比较学习教学法实践探析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学习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思维模式。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比较推进教学。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均衡发展,学校尝试着将“比较学习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比较学习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思维模式。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比较推进教学。如何选点比较、怎样比较、比到什么程度,是比较学习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铜仁市实验中学于2008年建校,是一所普通的市直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依次有启明班、实验班、平行班、艺体班。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均衡发展,学校尝试着将“比较学习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出问题,比较分析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比较是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没有比较的问题是肤浅、被动的。在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比较学习小组,提出不同层次的比较教学问题,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释疑、拓展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比较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学生分成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创新拓展4个组别(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更换),让学生按有关问题组合成比较学习小组,老师对学生的比较学习小组可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分组机制。通过问题的设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取比较学习小组的形式解决问题,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比较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创新精神。事实证明,比较学习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潜能的发挥,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比较、创新。

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中,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例,提出如下5个问题。

问题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学习理念思考原电池的设计思路)

问题2:锌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氢离子的?导线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思维深化对电子转移的认识)

问题3:推测氢离子到哪里得电子。导线中有无电流?如何知道导线中有电流?(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认识电子转移的路径,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学习理念思考原电池的设计思路)

问题4:你能科学设计一个原电池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出原电池的设计方案,认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问题5: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和物品,比如水果等,设计一个原电池呢?(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迁移,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思维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氛围,比较探讨

教学不是孤立的、单向的,而是平等的、双边的、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板着面孔”,没有亲和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加以鼓励,致使学生想问而不敢问,想说而不敢说。其实,一个好的教师常常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与同学共同分享问题、质疑问题、比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助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教师质疑,要杜绝在语言上、行为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学习教学能够给师生创造一个自由、愉悦、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解决学生“想问而不敢问,想说而不敢说”的问题,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和畏惧的心理障碍。

例如,在“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中,采取分组合作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新,要求学生用s、p㊣电子云模型尝试s与s、s与p、p与p㊣电子云最大程度重叠方式,模拟H2、HCl、Cl2分子形成时电子云的重叠情况,并观看动画,归纳几种常见的σ㊣键的形成。s-s:σ㊣键的形成(H2分子共价键为s-sσ㊣键);s-p:σ㊣键的形成(HCl分子共价键为s-pσ㊣键);p-p:σ㊣键的形成(Cl2分子共价键为p-pσ㊣键)。同时比较归纳σ㊣键和π键的成键规律(见表6.1)。

表6.1 σ㊣键和π键的比较

续表

三、针对问题,比较强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容易混淆、模糊、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强化训练和比较认识,达到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对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的个人特点分别进行培养,使其“人尽其能,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都能做、能钻、能拼、能想。同时,做好问题反馈、问题矫正和拓展延伸。当然,学生也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通过作业布置、强化练习、目标检测,教师可适时调整比较学习小组的结构,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避免后进生灰心丧气,中等生无所谓,优等生骄傲自满。教师还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怕被学生问,教师不是全才,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承认不知,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比较学习,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例:请问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提供一个最佳方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大胆尝试、科学总结的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比较学习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①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②石灰石+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适中;③鸡蛋壳+稀盐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④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不便于收集;⑤石灰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片刻停止;⑥鸡蛋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四、树立信心,比较评价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激励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评价的层次性、比较性、发展性和科学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信心,这是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在平常训练中,不能忽略后进生,要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对完成的难度与质量可有意或无意地酌情降低或放宽。例如,即使学生写出一个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也要找到其可取之处,寻找闪光点,肯定其进步,适度表扬与鼓励,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收获成功、树立信心、感受喜悦。对中等生,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有退步的学生,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这种比较评价方式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五、激发兴趣,比较发展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化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超乎寻常地研究比较化学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实现比较学习与比较教学的关键。例如,在“酸与碱的反应”的教学中,展示无标签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各一瓶,教师无可奈何地说:“完了,实验做不了了,这两瓶到底哪瓶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我也不知道。”(教师紧张地在讲台上徘徊)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继续提问:“谁上来动手做一下?”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自然来了。同时,抓住创新点,让学生多思、多看、多做、多说、多听、多改进和创新。例如,“焰色反应”实验操作过于烦琐,火焰颜色不明显。老师顺手拿起水杯(其中水为食盐水),喝了一口,喷向酒精灯的灯焰,顿时一股耀眼的黄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兴趣随着火焰的喷发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了“喷雾式焰色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运动式焰色反应实验改进”等。

总之,教师应将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教育资源,变劣势为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表达想法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学习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优等生煽动、中等生冲动、后进生激动”的局面,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比较学习欲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的实效性。另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反馈,促进师生情感交融,以此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