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人理论的演进

经济人理论的演进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这是历史上对经济人理论的首次系统描述。在亚当·斯密之后,各国经济学家对经济人理论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狭义的经济人理论得以逐步完善。19世纪末,伴随着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狭义的经济人理论也开始向新古典经济人理论过渡,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新古典经济人理论明确了经济行为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经济动机与利己动机的不同,从而使经济人理论内涵更加丰富。

人们通常认为经济人理论起源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人理论。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从人的经济行为具有利己性出发指出,每个人从事经济活动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和动机;尽管个人通常不打算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只盘算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但他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却最终达到了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历史上对经济人理论的首次系统描述。

在亚当·斯密之后,各国经济学家对经济人理论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狭义的经济人理论得以逐步完善。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大纲》中指出,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没有人会感到他的全部欲望应经获得充分满足,每个人总有些未经满足的欲望,觉得再多得些财富,才可以使他满足;个人的欲望性质不同,迫切的程度不同。1836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定义以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一文中提出,政治经济学预设了一个对人的任意定义,把人看做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最少的劳动和最小的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

19世纪末,伴随着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狭义的经济人理论也开始向新古典经济人理论过渡,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马歇尔认为,经济动机与利己动机并不能完全画等号,金钱欲望也并不都是低等的动机。因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斥金钱以外的影响,这种欲望本身也许出于高尚的动机;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包括许多利人的活动在内。

新古典经济人理论明确了经济行为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经济动机与利己动机的不同,从而使经济人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当然,其仍不能完全解释经济行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动机所在。基于此,于20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非财富最大化、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等三大经济行为主体行为假设,将新古典经济人理论推进到了广义经济人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