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2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论语》、《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著作中的管理思想,备受世界各国管理学界的重视。遗憾的是,我国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缺少系统的整理和提炼,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系统的理论。

2.1.2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论语》、《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著作中的管理思想,备受世界各国管理学界的重视。遗憾的是,我国的管理思想与实践缺少系统的整理和提炼,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系统的理论。

我国学者周三多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归纳为如下九大要点:

一、顺 “道”

顺“道”意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一书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然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夏冬,不更其节。”万物按自然之“轨”运行,对人丝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从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你若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重 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特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在先秦的思想家中,孔子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管子》一书提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求贤若渴,表示对人才的尊重,并把能否得贤能之助,视为关系国家兴衰和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吕氏春秋》中就认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诸葛亮在总结汉朝的历史经验时也提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的“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

三、人 和

“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而言,和能兴邦;对治理民众而言,和能生财。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看成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上下和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古人还认为,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要求君王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

四、守 信

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他对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管子》十分强调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该书认为:“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见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商品质量、价格、交货期,以至借贷往来,都要讲究一个“信”字。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五、利 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中国历来有利器的传统。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吕氏春秋》也认为,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求 实

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儒家提出“守正”原则,即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管子》还认为,凡事应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量力而知攻”,“不知任,不知器,不可”,“妄行则群卒困,强进则锐士挫”。《管子》还提出了“时空”原则,即办事要注意时间(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事以时举”,“动静”,“开阖”,“取予”,“必因于时也,时而动,不时而静”。不顾时间的变化,用老一套的办法,不注意“视时而立仪”,“审时而举事”,必然招致失败。空间不同,政策措施也应有异,不可将老一套办法到处运用。“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七、对 策

对策即在治军、治国、治理民众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古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关于对策的形象描述。《孙子兵法》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治国必须有预见性,备患于无形,“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无形也。”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对策实例,如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等等,都是系统运筹的结果。

八、节 俭

节俭意指用钱节省。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荀子也说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纵观历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招致天下大乱。

九、法 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制、市场法制等等。如韩非等人认为要严刑峻法:“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要奖罚分明:“诱以重赏,赏且信;威以重罚,罚且必,使人怀德畏威。”

小思考2-1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战场上倡导“先礼后兵”。基于这种观点,在今天的商战中哪一种观点与这种思想一致呢?(  )

A.先发制人

B.先入为主

C.先义后利

D.先下手为强

【答案】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