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林纾不懂外语也能翻译小说

为什么林纾不懂外语也能翻译小说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7年春,林纾的夫人不幸去世,林纾哀痛极深,家人劝他到朋友魏瀚处散心。为让林纾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王寿昌向林纾介绍了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部名著。《茶花女》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35 为什么林纾不懂外语也能翻译小说?

因为他是意译

翻译都是要懂外语的,然而,在翻译的早期,也是有不懂外语的翻译的,这个人就是林纾。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生于1852年,福建人。他不但是我国著名古文家,也是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左右。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塾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但由于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他不得不为生计终日奔波。闲时他也不忘苦读诗书,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

1882 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在摆脱贫困窘境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897年春,林纾的夫人不幸去世,林纾哀痛极深,家人劝他到朋友魏瀚处散心。在魏瀚家中,林纾结识了留法归来的王寿昌。王寿昌不但精通法语,中文造诣也很高。为让林纾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王寿昌向林纾介绍了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部名著。林纾与王寿昌来到石鼓山,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逐字逐句绘声绘色口译,林则铺纸于几,边听边译。当然这“译”,并非是机械地记下王寿昌的口译,而是运笔写出“信、达、雅”的文言文。由于译文妙语连珠,富于情感,这部译品出版后洛阳纸贵,一时被梁启超誉为“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茶花女》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短暂的27 年生命里,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而且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英国司哥特著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符著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林纾译小说在20世纪初能引起巨大影响,一是中国读者通过他的译作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再则是他成功运用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的结果。尽管他不懂外文,有误译、漏译,但他以非凡的古文功底,传达了原作的风格。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林纾非常聪明,听到口译就立刻能悟出原著的情感和魅力,并用优美的汉语表达出来。由于林纾的中文译作流畅、通俗,顿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反倒胜过那些懂双语的翻译家。也许真正的翻译家由于拘泥于忠实原著,读来晦涩、难懂,倒比不过这个“冒牌”的翻译家。可见翻译实在是难事,好的翻译家不但要精通外文,对本国的文字和文化也应当有足够的掌握。

【格言】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难,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

——傅雷一名警察费尽周折,终于将一名说西班牙语的抢劫犯缉拿归案。

为了从抢劫犯口中得知他把抢来的钱放到哪儿去了,他找来一名翻译公司的西班牙语翻译。

警察:“快老实交待,钱放哪儿去了?”

翻译如实对抢劫犯翻译了。抢劫犯:“死我也不说!”

翻译一字不漏地转达。

警察大怒,拔出手枪对着抢劫犯吼道:“你如果不说,我就一枪毙了你!”

翻译面无表情地对抢劫犯翻译着。

抢劫犯大惊,忙说道:“我说,你千万别开枪。钱全部都放在住宅外面的那辆汽车里面。”

翻译面不改色地对警察译道:“你打死我吧,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告诉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