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林纾的《春觉斋论文》

林纾的《春觉斋论文》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六、林纾的《春觉斋论文》《春觉斋论文》共分述旨、流别论、应知八则、论文十六忌、用笔八则等五章。“述旨”章着重论述古文内容与形式问题。他认为文章之优劣得失,首先是内容决定的。“流别论”章论述各种文体的特色,也谈到了某些文体的演变。在论述神味时,说“论文而及于神味,文之能事毕矣”。认为“深于文者,必敛气而蓄势”。他认为结构要完整,行文要多变化。

十六、林纾的《春觉斋论文

《春觉斋论文》共分述旨、流别论、应知八则、论文十六忌、用笔八则等五章。

“述旨”章着重论述古文内容与形式问题。他认为文章之优劣得失,首先是内容决定的。强调“文者运理之机轴,理者储文之材料”。理,即文章的道理、中心、宗旨;文,即指语言、文字、词采等。文,只能是为了运理,而只有有了理,文也才有所依附寄托。所以要重内容,是为了保持文章的真实性,若是光追求语言文字的夸饰华丽,就失去了真意真情。文章优劣好坏的标准也在这里。

“流别论”章论述各种文体的特色,也谈到了某些文体的演变。骚赋颂赞,铭箴哀辞,记传论说,昭策檄移,章表赠序等等,都有评述。他反对只从形式上模仿,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故作悠扬语。认为形势是可以变化的。

“应知八则”分意境、识度、气势、声调、筋脉、风趣、情韵、神味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评述。作者十分强调意境,说“意境者文之母也,一切奇正之格皆出于是间”,而意境“首先要立意,方能造境”,“要远出俗气”,要“心胸郎彻,名理充备”。在论述神味时,说“论文而及于神味,文之能事毕矣”。所谓文章神味,是指耐人寻味,掩卷后余思无穷。但首先要达到“味者不悖于理,不怫于情”。他认为筋脉的“伏应断续”不但要注意前后呼应,而且要注意变化灵活。在谈到文章气势的重要性时,一方面说文章气势要旺,一方面又强调要懂得蓄。认为“深于文者,必敛气而蓄势”。同时也强调作文前要通盘考虑,做到气“宜吐、宜伸、宜缩、于心了了”,“文中虽未见气势,胸中已具有气势”,即胸有成竹。他所谈的“情韵”近于“风格”,他说“必有性情,然后始有风度”,“凡情之深者,流韵始远”,除读书明理外,要“深之以阅历”,即要有深厚的生活底子,他提醒读者,“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词;心之不和,而欲和其身”是绝对办不到的。他认为,要提高识度,一定要下一番炉火功夫,只有理解力高,眼高,才能提高识别能力,才能得古文之菁华而去其糟粕,才能对作文有所补益。

“文章十六忌”,即忌直率、剽袭、庸絮、虚枵、险怪、凡猥、肤博、轻儇、偏执、狂谬、陈腐、涂饰、繁碎、糅杂、率拘、熟烂等。作者把这十六种文章的弊病,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性很强。作者先列出了弊病的表现形式,认为这些弊病的根源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忽视内容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弊病的病根是盲目学习模仿古人,另外八股时文也是造成弊病的一大祸害!作者在指出病源时,也指明了治病之法。如学古文,一再强调必须“镕化为液,储之胸中”,“为文当肖自己,不当肖古人”。

“用笔八则”,谈起笔、伏笔、顿笔、顶笔、插笔、省笔、绕笔、收笔等八个问题,主要就文章结构正面论述如何处理好开头、结尾、穿插、接榫、呼应等表现手法。他认为结构要完整,行文要多变化。文章起笔要严洁,如至名山,“未到菁华荟萃处,已有一股秀气扑人”;文章线索必须“阳断而阴连”,要似暗若明,线索太明,就会一览无遗,打伏笔时似不经意,而到文章兴会淋漓时,“回眸顾盼”,“伏笔皆现”。谈顿笔,实际上谈要注意蓄势,有低潮才有高潮,顿笔是抑,有抑才有扬,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所以说顿出须“言外有意,笔外有神”。停顿后如何顶接,作者强调不能平平而接,而删除闲话,突然而起,似与上文无关,有时宜后者反先,宜直者反曲,吃紧处,甚而故作停顿,要出人意料,“令人有不测之感”。插笔要自然无嵌附、挖补之弊。如叙到吃紧处来一插笔,既舒缓一下文势,又能使行文眉清目秀。绕笔更是明确强调必须灵活曲折,耐人寻味,有移步换形之妙。收笔即结尾,他强调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