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繁多,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明显。中国土地面积144亿亩。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繁多,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明显。

中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日渐突出。

中国地跨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

全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每公顷只有79平方米,为世界平均110平方米的71.8%。

中国针对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出台了相关法律,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问题严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中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量测结果,在现有耕地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全国总耕地的41.6%;对农业利用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面积约占34.5%;对农业利用有较大限制、质量差的三等耕地约占20.3%,不宜农用而需退耕者3.3%。

据统计资料推算,如果以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亩产150千克为一个台阶计算,那么150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21.0%,高于300千克的高产田占22.5%,150~300千克的中产田则占56.5%。

全国农用后备土地资源约5亿亩,按其质量分类,其中一等荒地仅占3.1%,二等荒地占49%,三等荒地占47.9%,包括盐碱地、沼泽地、红黄壤山丘、高寒地、干旱地和沿海滩涂等。且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开垦所需投资较大,要经大力改造后才能使用。

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35°N以北地区,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区的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伊犁河流域等,这些地区的荒地面积约占全国荒地面积的80%。宜农荒地既可以开垦用于农耕,也适于发展牧业与林业,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农、林、牧争地的矛盾。

宜农荒地中约有40%为天然草地,主要适于开垦种植饲草饲料,将天然草地转变为人工牧草地。

另外,有16%~20%的宜农荒地分布在南方各省山丘地区,主要适宜发展木本油料和茶、橘等作物。

中国西部牧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但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平均每亩草场仅产肉0.15千克。如以牧草加上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的剩余部分作为饲料量计算,则西部的饲料量仅占全国的11%,产肉量占4.9%。西部牧区草场不仅生产力低,而且普遍过牧超载,导致草原退化与土地沙化。因此,草原牧区当前不宜大幅度增加载畜量,应休养生息。

通过开发饲草资源的潜力,采用以下办法缓解这个问题:

(1)加强草原管理,使4亿亩退化草场恢复到原有生产水平,估计每亩可增产干牧草30千克;

(2)改良草场,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开辟水源,消除毒草,建立科学的放牧管理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3)开发缺水草场。据调查,全国牧区有3亿~4.5亿亩缺水草场,平均利用率仅有30%~40%,经过开发水源,可扩大利用率;

(4)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南方山地草场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目前利用不到20%,具有很大潜力。

中国林业用地为37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为18.7亿亩。森林中中幼林占10亿亩左右。

无论从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供给木材角度看,对林业建设与林地布局都有必要进行战略调整。即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把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尽快转向山区。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必须作此调整,而且由于山区多属江河上游,或是平原农区屏障,对于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庇护农田、草场,都至关重要。

从全国土地资源特点分析,东北、西南两个老林区恢复资源需时较长,应抓紧筹建新的林区。要重视南方亚热带山丘的开发,那里山丘面积占土地面积的80%,近2/3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土地生产力高,林木生长快,适宜树种多,造林及封山育林均易发挥作用。

当前,国家应集中力量,加速建设,以可能出现森林资源不断大规模减少的情况。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们必须以最严格、最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以免贻害子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