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旅游业的“消费群体”(古代的游客)

古代旅游业的“消费群体”(古代的游客)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行路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旅游,不要以为旅游只是我们现在那些“背包驴友”的独特爱好,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同样也是促进交通的重要形式。郑和作为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比较有个性化的旅游者,应该是士人阶层的漫游,中国古代的文人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他们几乎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历史。

说到行路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旅游,不要以为旅游只是我们现在那些“背包驴友”的独特爱好,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同样也是促进交通的重要形式。在古代,如果把那些行走在孤岛上的人称为“旅者”,他们大体上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最排场的当然是帝王的巡游。古代的皇帝,为了维护统治,炫耀文治武功,往往到全国各地去巡游。有人把西周时期的穆王,称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他曾宣称要走遍天下,让全国都留下他的车轮痕迹和御骑的马蹄印。不过有关周穆王的故事大都是传说,甚至有人说他最远到达过今天的伊朗。而秦始皇、汉武帝出外巡游的事情却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还有隋炀帝去扬州观琼花,清康熙、乾隆下江南等都是帝王巡游的典型事例。

前面也提到了“宦游”,古代的官吏,经常需要被派出去完成任务,他们的出使各地,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旅游吧。要是在这里面找到模范,那么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应该最有名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建立了不朽功绩。郑和作为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他把中国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绝伦的丝绸、罗纱、锦绮带到外国,又把西方的胡椒、象牙、宝石、药材、染料、香料、硫磺以及狮、豹等物带回了中国,在扩大贸易的同时,也加强了各国的友谊。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商旅”,商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要往返各地做买卖,所以,连他们常走的那些路,都被称为“商路”。商路的开辟,为商旅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也促使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春秋战国时的著名商人、被称为陶朱公的范蠡和秦朝的吕不韦等都因为常年经商,走过了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

比较有个性化的旅游者,应该是士人阶层的漫游,中国古代的文人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他们几乎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历史。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屈原、司马迁、郦道元、李白、徐霞客,都留下了很多行走中的美丽故事。和文人的了解风物差不多,古代的许多高僧也喜欢云游天下,而法显、玄奘、鉴真等人,甚至都走到了国外。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西天取经的玄奘被世人知道的比较多,但其实法显也很了不起。东晋隆安三年,法显从长安出发,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通过长达14年的出外旅行,他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佛国记》一书,书中简明扼要地描绘了30多个国家的山川风物。这部书可以说是现存的关于中国海上交通的书籍,也可以说是5世纪初亚洲的佛教史,和中印等国的交通史。

对于一般百姓来说,那么漫长的出外旅途是不常发生的,然而,平常的节会庆游却是必不可少的。较为流行的游览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习俗、节会喜庆有关,如春节时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清明节的踏青、端午节的赛船、中秋节的赏月、重阳节的登高等。不过,由于他们游览范围的局限,这些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郊区游”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