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度的古代园林

印度的古代园林

时间:2022-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的建筑与造型艺术主要同佛教文化有关。戈塞因在其所著的《印度的庭园》一书中,以诞生在古印度的两大叙事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的王宫庭园为始,尝试着传递了古代印度庭园的信息。征服印度的穆斯林使印度有了许多变化。从巴布尔的《回忆录》中可见,那时庭园与古代庭园的主要因素同样都是浴池,不过新式花坛被引入园中。

第一节 印度的古代园林

一、历史与时代背景

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化对世界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宗教——佛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称他为释迦牟尼。佛教提倡佛门之内,众生平等。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向南传入东南亚,向北传入中亚、东亚,其中一支传入中国西藏,成为今天的喇嘛教。此后佛教又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除了宗教之外,古印度人在文学、数学和造型艺术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数学方面,我们今天通用的0~9十个数字符号及十进位法实际上源自印度。“0”符号的发明是古印度人献给全人类最精妙的礼物。古印度的建筑与造型艺术主要同佛教文化有关。

与这种文化的发展相呼应,在美术史上也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印度美术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所谓的佛教美术。人们认为造园也与其他美术并驾齐驱地发展着,但因古代庭园的遗构现已荡然无存,所以要了解造园情况只好求助于文献。戈塞因在其所著的《印度的庭园》一书中,以诞生在古印度的两大叙事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的王宫庭园为始,尝试着传递了古代印度庭园的信息。通过描写,可知古印度宫殿与庭园关系密切,以及构成古印度庭园的主要元素是什么。从这些资料来看,庭园构成的主要成分中,水居首位,而水常被贮放在水池中,具有装饰、沐浴、灌溉三种用途。水池既是荡漾着清新凉爽气息的泉池,也是进行沐浴净身宗教活动的浴池,还是培育浇灌植物用的贮水池。除水池之外,凉亭在庭园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水池一样,兼有装饰与实用的功能,在炎炎烈日之下,它是绝好的凉台,也是舒适的庭园生活的休憩场所。由于是热带气候,故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寻求凉爽的强烈愿望,尽管水及凉台等的使用也实现了这一目的,但他们还在庭院中创造更多的绿树浓阴。因此,作为庭园植物的绿荫树也备受印度人的重视,他们不用花草造园,只在水池中种莲花,而且他们似乎还特别喜欢开花的树木。

在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开始发展经济和文化,印度人却接连遭受了一系列的异族的劫掠和蹂躏。征服印度的穆斯林使印度有了许多变化。他们建造了一些工艺精美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如清真寺等,但在文化上却很少有创新,一度生机勃勃的文化艺术事业,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

比这种古代庭园更正统的印度庭园,到11世纪左右才与其他古代印度文化一起繁荣起来。8世纪初,曾一度入侵印度西北部的阿拉伯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再次入侵这个国度,他们来势凶猛,接着印度国内出现了伊斯兰教徒的王朝,他们在整个印度疆域内移植了伊斯兰文化,结果,传统的印度文化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冲击,逐渐改变了其原来的形态。这种冲击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伊斯兰王朝之后的莫卧儿帝国时代(公元1526—1858年),这两种文化就完全融为一体了。

二、不同时期的园林形式与文化1.巴布尔时代的造园

铁木尔的后裔巴布尔征服了北印度后,在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的亚格拉建立了首都。此地自古以来就没有任何值得一看的风景,并且由于战事连绵而成为荒凉的不毛之地,国王定居这里,首先要筑造庭园。从巴布尔的《回忆录》中可见,那时庭园与古代庭园的主要因素同样都是浴池,不过新式花坛被引入园中。后世印度细密画中曾多次描绘过这种带有规则整齐花坛的庭园。现在在亚格拉,由巴布尔王建造的建筑和庭园几乎都荡然无存了。

据说,位于亚穆纳河左岸、围以高墙的“拉姆园”(见图11-1)大庭园区就是巴布尔王建造的莫卧儿时代最古老的庭园,遗憾的是,近年修筑道路以及植树致使这个庭园已面目全非。拉姆巴格附近还有其他的大围墙区——扎哈拉园,这是亚格拉最大的宫苑,为巴布尔王之女扎哈拉所有。除这些宫苑之外,在巴布尔王的埋葬地伊斯塔里弗的卡布勒周围还铸造了“基兰园”和“瓦法园”。瓦法园的细密画(见图11-2)中描绘了巴布尔王初次参观瓦法园,并指导设计“四分区栽培地”的情况。画中两个园艺师在测量路线,带着设计图的建筑师充当了国王的陪同,画的下角画着尺寸稍被缩小的贮水池。方形地域边缘种着石榴树和橘树,墙上耸立着洁白如雪的山,为了突出它的高度又在低矮的斜坡上画了松鸡和山羊。

img153

图11-1 拉姆园

img154

图11-2 瓦法园细密画

2.胡马雍时代的造园

巴布尔死后胡马雍继位。他遭阿富汗贵族谢尔·夏的驱逐,曾一时处于后者的统治之下。在谢尔·夏之子沙利姆·夏死后,胡马雍借波斯人之力重新收复了失地。此后不久,他也与世长辞,其子亚克巴继承了王位。转瞬即逝的胡马雍国王时代与各先王时代不同之处就是几乎不造庭园,我们唯一知道的这一时期的庭园只有德里陵园。胡马雍是第一个葬在印度的莫卧儿王,他的陵墓建在德里以南约四英里的地方。这是莫卧儿时代最早的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物。据说它的设计在八十年后还为泰姬陵所沿袭。这座建筑物高耸在环抱德里的平原之上,它的巨大的圆形屋顶格外引人注目,而现在,拥抱着陵墓、占地十三英亩的陵园已成为一片煞风景的不毛之地,果树、绿荫树也已销声匿迹,但石造水渠和喷水池经修复大致保持了原状。

3.亚克巴时代的造园

亚克巴大帝继承了祖先的事业,除使阿富汗人臣服于他之外,他还完全征服了中印度以北的疆域,在这里完成了莫卧儿帝国的建设伟业。亚克巴大帝对印度的知识和艺术深感兴趣,尤其注重使印度教徒与回教徒在宗教上融合,通过这种融合,他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正如戈塞因所指出的那样,亚克巴大帝的造园工程首先开辟了国内的道路,连接亚格拉市与法特普尔·吉克利的街道。自巴布尔时代以来,亚格拉一直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亚克巴曾在法特普尔·吉克利另辟新都,在那里筑造了宫殿和许多庭园。没过几年,宫廷又迁回亚格拉,虽然这座城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它从未成为侵略者的军事根据地,部分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好。

据戈塞因记载,因为亚克巴大帝是绘画爱好者,在他的宫殿及附属物中都装饰着绘画作品,这类作品就是受波斯细密画的影响绘出的壁画。尽管这种遗物为数甚少,但与这类壁画技法相同的绘画却作为书籍的插图而流行起来,它们就是残存下来的今天所谓的mininature。这些细密画对庭园做了详细的描绘,如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庭园的全景和细部景观,有的甚至还使人想到当时庭园生活的情景。这些细密画有的是纯绘画性的,有的则是说明性的,它们的构图既有透视画风格,又有鸟瞰图风格。对于了解今天已完全荒废了的庭园原貌而言,所有这些细密画都是绝好的材料。

除法特普尔·吉克利之外,亚克巴晚年还以亚格拉和拉合尔两城市作为他的居住地。亚克巴时代的庭园也有建造在远离上述两城市的北方山区克什米尔的庭园,亚克巴是第一个进入克什米尔地区的国王。

4.查罕杰时代的造园

查罕杰皇帝(公元1567—1627年),莫卧儿帝国统治者。查罕杰的庭园多与他的爱妃努尔·贾汉有关。查罕杰王与爱妃有每年移居克什米尔的习惯。此地风景迷人,是极好的避暑胜地。

图11-3为伊蒂默德-乌德-道拉墓(Itmad-ud-daulah)。这座精美的大理石陵墓是由查罕杰皇帝的宠后努尔·贾汉于公元1622—1628年为其父亲米尔扎·吉亚斯·贝格所建的。伊蒂默德-乌德-道拉墓的建造工艺后来也应用于泰姬陵的修建过程中。宝石嵌饰工艺第一次在该建筑中使用,这种工艺后来成为泰姬陵的特色。

img155

图11-3 伊蒂默德-乌德-道拉墓

这一时期,马图拉、温达文等地修建了数座雄伟的寺院和供印度教徒沐浴的河边石阶。莫卧儿时期的建筑特色表现在大量采用大理石、光滑的彩色地面、精美的石雕窗饰及镶嵌装饰,充分体现了印度和穆斯林建筑风格之间的融合。

5.沙·贾汗时代的造园

在历代莫卧儿国王中,沙·贾汗王才华横溢,又崇拜艺术与美,他的治国能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他在和平治理未遭破坏的领土长达三十年之后,却被王子中最活跃的奥朗则布篡夺了王位,沙·贾汗王在遭禁闭八年后逝世。如戈塞因所说,这个结果正说明了国王的软弱,而这种软弱还反映在他的建筑样式之中。事实上,沙·贾汗时代的印度建筑最为发达,亚克巴时代的印度建筑因素被一扫无余,开始产生并完成了伊斯兰建筑样式。

三、园林实例介绍

img156

图11-4 优美动人的泰姬·玛哈尔陵

1.泰姬·玛哈尔陵

沙·贾汗为爱妃穆姆塔兹·玛哈尔建造的泰姬陵是印度陵墓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这座建筑的优美曾令所有人赞不绝口(见图11-4)。印度诗人泰戈尔称泰姬陵是“历史面颊上挂着的一颗泪珠”。它位于濒临亚穆纳河的地带,它不是建在陡峭的山腹地带的露台园,而是一座优美而平坦的庭园。该园的特征就是它的主要建筑物均不位于庭园中心,而是偏于一侧,这种设计方法是前所未有的,即在通向巨大的圆拱形天井大门之处,以方形池泉为中心,开辟了与水渠垂直相交的大庭园,迎面而立的大理石陵墓动人的形体倒映在一池碧水之中,建筑物建在高三十英尺的平台上,顶部是高高的穹顶圆塔,四隅建有尖塔。稍小于主体建筑的带圆塔的建筑物如侍女一般立在其左右,就像建筑完全对称建造那样,庭园也以建筑物的轴线为中心,取其左右均衡的极其单纯的布局方式,即用十字形水渠来造成在巴布尔的细密画中所见到的那种四分园,在它的中心处没有建筑物,而筑造了一个高于地面的白色大理石的美丽喷水池。这种建筑形式突破了以往印度陵园的传统,也突破了阿拉伯花园的向心格局,使花园本身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也为高大的陵墓建筑提供了应有的观赏距离。在最初的设计中,即便从入口的大门不能看见整座平台,但却能将主体建筑尽收眼底。不过,自英国吞并印度全域的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英国风景式造园思想的影响和土著居民对艺术的漠不关心,这个陵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对它进行了修理,荒废状况稍有改观。宽约三间的大理石砌水渠从庭园门笔直延伸到陵墓,在水渠底部约每隔一间半距离就安装一排喷泉。在中心喷水池处与纵向水渠垂直相交的横向渠道构造与前者相同,一直到达凉亭处为止。现在水渠两侧的草坪地带虽然成了紫杉的林荫道,但这些林荫树是否自古就有还存有疑问。著名的印度观察家、英国人霍奇森于1828年制作的泰姬陵最古老的测量图证明,在水渠两侧只有花坛,从入口处可以随心所欲地眺望全部建筑。

整座陵园位于一块长538米,宽304米的长方形地段上,环绕以红砂石墙,与其他莫卧儿时期陵园相比较,泰姬陵的特点在于陵墓主体建筑耸立在园区的北端,从而把正方形的花园完整地呈现在陵墓之前,突破以往印度陵园的传统,也突破了阿拉伯花园的向心格局,使花园本身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也为高大的陵墓建筑提供了应有的观赏距离(见图11-5)。

img157

图11-5 泰姬·玛哈尔陵园平面图

陵园中,一条用红石铺成的十字形甬道,将庭园划分成四部分。甬道中间是一条十字形水渠,中心为喷泉,四周下沉式的花圃绿树成荫,鲜花似锦,花木高大,密密丛丛,既不排列,又不修剪,与今日绿地风格迥然不同。在中轴线上的甬道尽端是用圣洁典雅的纯白大理石砌筑的陵墓,陵墓主体建筑为一圆顶寝宫,建于一座高7米、边长5米的正方形石基座的中央,寝宫总高74米,下部呈正方形,每条边长约57米,四周抹角,在正方形鼓状石座上,承托着优雅匀称的圆顶。圆顶直径约17米,顶端是一金屋小塔,寝宫屋脊有4座小圆顶,凉亭分布四角,围绕中央圆顶。石基四角耸立的尖塔有3层,高40多米,站在上面可俯瞰亚格拉全城。这种尖塔俗称拜楼,原是阿訇呼吁伊斯兰信徒们向麦加圣地方向朝拜的塔楼,是伊斯兰建筑的特有标志。

在陵墓东西两侧又有两座红砂石建造的清真寺,它们彼此呼应,衬托着白色大理石的陵墓,色彩对比十分强烈。陵墓前的正方形花园,被缎带般的池水和两旁的数条石径切割成整整齐齐的花坛,展现了伊斯兰几何式的园林美。

2.里夏德园

里夏德园(见图11-6)是一座地处达尔湖南面的美丽别墅庭园,由努尔马哈尔的兄弟、担任高级官职的阿萨孚肯建造。他同家族中其他人一样,官居国王之下,万民之上。这个庭园由十二个露台组成,这十二个露台象征着十二座宫殿,它们沿着达尔湖的东岸向山腹顺次增高。流经水渠的水变成台阶形瀑布落下,每个水池、每条水渠中都有喷泉在喷射着水柱,使庭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些明丽的露台上的花坛中,蔷薇、百合、天竺葵、紫菀、百日草和大波斯菊等争奇斗艳,显得光彩夺目。这个庭园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迷人,而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秋高气爽之时,箭杆杨和悬铃木的金黄色树叶在黛色山峦的衬托之下景色万千。该园与克什米尔的其他庭园一样,由于近代修筑道路,将湖岸边的露台与其余露台隔开,使其景观遭到了明显的破坏。现存全园长为595米,宽为360米,因为是私家园林而非宫苑,所以只分两大部分。主要庭园比其他部分稍高,形成系列露台状。顶层露台上有一道十八英尺高的墙横穿整个庭园。从小凉亭的第二层引出的水渠用砖铺砌为波形图案来造成,在宽十三英尺、深八英尺的水渠两旁留有砖铺地的遗痕。八角形塔伊利在高大的挡土墙两侧,由塔内阶梯可达上层庭园。这个庭园的特征是设有大理石的御座,御座横跨在大半个瀑布的上方。最近对该庭园进行了部分修复,并在原处设置了装饰莫卧儿庭园的露台墙及露台的花瓶。对庭园所做的这些尝试都是些装饰性的工作,只能或多或少地增加一点往日的特征,不过它们相对于庭园的规模而言似有偏小之嫌。

img158

图11-6 里夏德园

3.夏利马庭园

该园以国王之父查罕杰在克什米尔的同名别墅为模式,1634年由建筑师阿里·马丹·坎建造。阿里·马丹·坎还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工程师,将悬铃木移植进该园据说也是他所为。庭园包括三个露台,长520米、宽230米。过去该园外侧也有庭园,其面积更大,地势从南到北逐渐倾斜。最高层露台及最底层露台都采用Char-Bagh的形式,即由四条水渠分区的大庭园形式,连接着位于中央的、比它们狭小的第二层露台。在第二层露台的中央建造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的三边各建一凉亭,水池中央还有一个小平台,由两条石铺小路与岸上相连。另有两条园路和花坛环绕在这个大型水池的四周。底层和顶层露台上的水渠宽约二十英尺,都附有一排小喷泉。两侧的大园路铺砌着小砖,图案为人字形和其他花纹。这种砖砌园路是该园的一大特色。临池而建的砖砌抹灰凉亭在近代被越改越糟,其中只有称为苏万·巴东的一个凉亭是遗留下来的阿里·马丹·坎的原作。大水池中的水穿过这个凉亭一泻而下,注满了下部庭园的水渠。在顶层露台墙上的贮水池之上建有一个大凉亭,水经过这个建筑物,再沿大理石斜面流下来,斜面底部安放的白色大理石御座,宛如飘浮在水面一般。大水池中设有144座喷泉,庭园东墙上的国王浴室与中央的水池相对。顶层露台的四条水渠都连通到大凉亭。底层露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用美丽的烧花瓷砖装饰起来的两个门。西墙上的门直通城堡故道,原是正门,这是因为几乎像大部分莫卧儿庭园那样,这个庭园也是从底层露台进园的,顶层露台的角上用带塔的高大的挡土墙隔出一块地方供妇女们私用。现在设的入口通向顶层露台的伊斯兰王的凉亭房。

四、综述

印度伊斯兰园林依然以伊斯兰天国为样本,布局简单,基本上是精心绿化的庭院。位于中心的十字形水渠把整个园林平均分成四部分,正中央是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喷出后随水渠向四方流去,造园艺术与其他各地的伊斯兰园林大体一致。

构成庭院的主要因素是水。园亭是庭园不可缺少的设施,兼有装饰和实用两种用途。植物着重于栽植绿荫树,形成大片绿荫,偏爱观赏树木,不喜用花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