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

时间:2022-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英属东印度公司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特许令给伦敦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又称英国东印度公司。1702年,在政府的干预之下,两个东印度公司合二为一,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为了加强对东印度公司的控制,英国政府派人插入东印度公司。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持续反抗。东印度公司的这种暴行直接影响到英国政府对印度殖民地的统治。

为了发展英国对远东和印度的贸易,英国女王颁发特许状给伦敦商人,成立了一个贸易团体,这个贸易团体便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只是作为英国商人的海外商馆和货物储藏站,后来逐渐参与到英国的政治事务中去,成为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的代理,在英国对印度的殖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属东印度公司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特许令给伦敦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又称英国东印度公司。当时荷兰、葡萄牙、瑞典、神圣罗马帝国等国都曾建立过东印度公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只是当时西欧数家东印度公司中的一家。经过激烈的竞争、角逐,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但获得了在印度的贸易特权,并将商业活动扩大到波斯湾、东南亚和东亚。

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初规模很小,主要用作英国商人的海外商馆和海外的货物储藏站,并没有多大势力。当时,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还处于阿克巴及其后继者统治之下,正处于鼎盛时期,东印度公司也只是在印度沿海获得了几个贸易据点,仅此而已。

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东印度公司有了可乘之机,开始在印度不断地扩大势力。1689年,在光荣革命中上台的威廉三世给另外一家“英国对东印度贸易公司”以特许状。1600年形成的东公司也依然得到承认,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公司齐头并进的态势,但是也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争端。1702年,在政府的干预之下,两个东印度公司合二为一,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1707年,莫卧儿帝国皇帝奥朗则布病逝,莫卧儿帝国进入衰败期,各省首领割据一方,自立为王,这一时期的皇帝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首领,没有什么实权。莫卧儿帝国的衰败也为东印度公司的崛起创造了条件,18世纪的前半期是东印度公司最为繁荣的一段时间。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仓库

到印度去发财

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东方的贸易对商人而言是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为了保证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公司每年拿出十几万英镑进行贿赂,据说光威廉三世每年接受的贿赂就有上万英镑。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职员几乎都赚足了钱,很多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到印度冒险,不出几年便身价暴增。

东印度公司获得的难以想象的利润引起了无数英国人的羡慕、嫉妒甚至怨恨。他们认为东印度公司之所以在印度立足得力于英国海军、陆军的保护,因此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保护费”,于是从1744年开始,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向国库缴纳40万英镑的赋税。

随着东印度公司规模不断地扩大,公司本身的管理成为英国政府的一个难题。东印度公司富可敌国,英国政府不可能允许一个公司威胁到大英帝国的利益。为了加强对东印度公司的控制,英国政府派人插入东印度公司。1786年,英国政府派康华里勋爵到印度治理东印度公司的徇私舞弊、走私成风的问题。这位精明强干的勋爵却意外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司成员都有贪污行为。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这些英国佬到印度来就是为了发财,除了发财,他们还有别的目的吗?

扩张领土

在现代人看来,公司跟枪炮、杀伐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是300年前的公司不仅仅是个贸易集团,也是个武装集团,东印度公司就是在印度百姓的血泊中攫取难以数计的财富的。

1698年,东印度公司通过莫卧儿帝国政府购买了恒河口的一个名叫加尔各答的小村庄。当时的印度人并没有看出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有多么巨大的商业价值,不过正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为英国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此地腹地广阔,周围土地富饶、河流纵横、交通便捷。加尔各答成为东印度公司的聚宝盆,印度的各种商品通过这里被运往欧洲,东印度公司从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在屠杀印度反抗者。

东印度公司将加尔各答当做据点,在此修建各种军事工事,训练士兵,俨然是一个割据一方的霸主。东印度公司还建立了上百个贸易货栈,在孟加拉地区横征暴敛,巧取豪夺,这引起了孟加拉王公西拉吉的强烈不满,一怒之下,西拉吉决定派兵铲除这颗毒瘤。英国军队指挥克莱武利用西拉吉与地方贵族之间的矛盾,鼓动地方贵族发动叛乱,这样西拉吉腹背受敌,克莱武以3000人的军队打垮了西拉吉5万人的军队。西拉吉兵败被处死,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立住了脚跟。

七年战争的战火也烧到了印度,在七年战争中,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征集军队、宣战、司法审判等权力。有了英国政府的授权,东印度公司更加有恃无恐,克莱武充分利用印度各个王公之间的矛盾,不惜用贿赂的手段离间印度军官之间的关系,使印度各个王公之间互相争斗,英国人从中渔利。

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持续反抗。1857年,坎普尔城的居民发动了起义,打死了200多名英国人。英国军队为了报复,血洗了坎普尔城。图为坎普尔城比步加尔大厦中的惨景。

1765年,通过战争和阴谋,克莱武从莫卧儿帝国皇帝沙·阿姆则手中获得了孟加拉、奥利萨和比哈尔三个省的民政权,虽然克莱武要向皇帝缴纳贡赋,以表示臣服,但他这时已经成为了这三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这是英国殖民者老谋深算的表现,虽然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已经形同虚设,但是他还有道德的影响力。克莱武获得皇帝的批准不但能获得公司内部印度职员的拥护,还能防止印度各地王公的嫉妒。这样一来,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能够更好的运转,克莱武对这种状况非常满意,东印度公司每年可以从印度净赚165万英镑。

不过好景不长,东印度公司由于内部贪污成风,管理费用也水涨船高,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但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个个中饱私囊,富得流油。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该法案规定,加尔各答的纳瓦布(省督)升为总督,总揽加尔各答、比哈尔、奥利萨等三地的民政事务。为了加强对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派驻总督和参事介入其中。即便如此,东印度公司的腐败与霸道依然有增无减,政府派驻的总督及其参事不满东印度公司的专断行为,于是在印度形成了两套行政管理体制。

退出历史舞台

1770年,印度的孟加拉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当地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这次饥荒。东印度公司不仅没有减少地租,依然通过强暴的手段征收租税。东印度公司的这种暴行直接影响到英国政府对印度殖民地的统治。1784年,皮特政府颁布法令对东印度公司的行为进行限制,并且警告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征服与扩张政策是与英国政府的利益、荣誉及其目标相冲突的。”

此后,英国在印度的领土扩张主要掌握在英国政府手中,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也被英国政府收回。1857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取缔,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东印度公司是西方殖民者扩张浪潮中的一分子,虽然名义上为公司,但是却将商业权力和领土征服融于一体,为英国征服、殖民印度鸣锣开道。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掠夺的不仅是财富,也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让印度沉沦于殖民主义的泥潭之中。如马克思所说:“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贪得无厌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不仅依靠贸易进行剥削与掠夺,还通过武力明火执仗地进行掠夺。1757年,英国军队指挥克莱武攻占了孟加拉的国库,当国库大门洞开的时候,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被眼前的金银财宝惊呆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喊:“抢啊!”一场世纪掠夺就这么上演了,孟加拉的国库被洗劫一空,殖民者们个个捞得盆满钵满。后来,克莱武在英国议会描述这场掠夺的过程时,还后悔不迭地说:“我不过抢了20万英镑,要是多抢点儿就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