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诗的发展概况

儿童诗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四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诗从当时的新诗中萌发出来。郑振铎还在他主编的我国第一家纯文学儿童周刊《儿童世界》上,以诗配画的形式发表了他特别为幼儿写的诗。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儿童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邵燕祥严厉批评儿童诗歌创作中的不严肃的作风,指出“儿童诗首先应该是诗,并且是儿童的诗”。

二、儿童诗的发展概况

中国是诗的王国,历来就有重视“诗教”的优良传统。从“诗三百”,到屈原的《离骚》,到唐诗宋词,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在诗的海洋中受到熏陶,精神得到濡养。然而,当我们打开浩如烟海的诗歌长卷,却发现只有屈指可数的诗歌作品真正适合幼儿阅读。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的《悯农》等。在历代文人墨客中,能真正自觉地为幼儿创作诗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从晚清开始,中国文坛上便出现了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提倡的“诗界革命”,梁启超还特别重视儿童诗歌的创作,在他的《饮冰室诗话》中多处论述了儿童诗歌,把它看做是“改造国民之品质”的“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他和黄遵宪还亲自创作了不少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其中,黄遵宪写的《幼儿园上学歌》则开了幼儿诗的先河:“春风来,花满枝,儿手牵娘衣。儿今断乳儿不啼。她去买枣梨,待儿读书归。上学去,莫迟迟!……”全诗共十节,在优美的旋律中,描绘了一幅幅情真意切、求善求真、进取向上的幼儿生活图景。但是,由于数千年封建思想的禁锢,儿童没有人权和尊严,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对诗歌的精神需求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诗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出现的时代产物。

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新文化运动是从诗歌的改革开始。为了适应中国现代的社会变革而出现的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词的格律限制,废弃了僵化的文言语词,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形式、运用切合口语的白话进行创作。这一变革,使诗歌这一文学体裁,便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诗体大解放

打破旧体诗歌桎梏的新诗采用人们日常的口语,也不受格律、字数、行数的限制,形式自由。当时,一批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俞平伯、刘半农、汪静之等,采用新诗的形式,积极为儿童写诗,在他们的大力提倡和不懈努力下,我国才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幼儿诗。其中,胡适创作的诗歌《湖上》可谓早期幼儿诗的精品:“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这首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白话诗,虽然结尾的“火”“过”“个”都押着相近的韵,已经摆脱传统儿歌那种以三、五、七言为基本格律的遣词造句模式,逐步走向自由体,逐步靠近散文化。这首诗歌还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清新幽美的意境,诗歌所创造的那种自由甜美的境界,显然不是一般传统儿歌所能达到的。

五四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诗从当时的新诗中萌发出来。郑振铎还在他主编的我国第一家纯文学儿童周刊《儿童世界》上,以诗配画的形式发表了他特别为幼儿写的诗。下面是汪静之1920年12月写的《我们想(拟儿歌)》:

我们想,

生两翼,

飞飞飞上天,

做个好游戏;

白白云,

当作船儿飘;

圆圆月,

当作球儿抛;

平坦的天空,

大家来赛跑。

诗写得清新活泼,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把白云当作船,把月亮当作球,把天空当作跑步比赛的运动场,真是妙不可言的想象。在幼儿诗的萌芽期就有这样优秀的诗作出现,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现代儿童诗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年,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儿童诗发展的速度缓慢,因为它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第一,尚未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的儿童诗创作队伍,绝大多数诗人都是以写成人诗为主,儿童诗只是他们偶尔之作,因此就缺少独具风格的儿童诗诗人;第二,多数儿童诗作品尚残留着白话诗浅白裸露的痕迹,过分浅露的诗,往往意境平淡,缺少隽永的诗味;第三,儿童诗的理论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漫漫的30年中,竟没有一篇系统研究儿童诗的论文发表,更不用说关于儿童诗的学术专著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儿童诗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开始出现一批风格各异的儿童诗诗人,其中颇有影响力的诗人有金近、柯岩、袁鹰、圣野、鲁兵等;其次,儿童诗的题材扩大,诗人们受到蓬勃的新气象的激发,儿童诗歌的题材内容开始跳出学校和家庭的小圈子,也突破了讴歌小英雄的单一框框,题材范围比过去扩大了,内容也比过去更丰富多彩了;再次,儿童诗歌的样式更加多样化,由原来叙事和抒情两大类衍化出许多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如寓言诗、童话诗、儿童诗剧、科学诗、幽默诗、讽刺诗等,形形色色、琳琅满目;此外,开始重视儿童诗歌的理论建设,随着儿童诗歌创作实践的发展,诗人金近、邵燕祥、陈伯吹、贺宜等开始关心儿童诗歌的理论探索。如邵燕祥严厉批评儿童诗歌创作中的不严肃的作风,指出“儿童诗首先应该是诗,并且是儿童的诗”。又如金近对儿童诗的特点、语言、感情等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进入新时期以来,幼儿诗的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成倍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老一辈诗人的幼儿诗作品在艺术上日臻成熟,如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小猪奴尼》,张继楼的《东家西家蒸馍馍》等。值得一提的就是海峡彼岸的台湾,那里也有一支阵容齐整的儿童诗创作队伍,著名诗人林焕彰、谢武彰、林武宪等人也为幼儿写了不少儿童诗。1993年台湾还出版了《小白屋幼儿诗苑》季刊。与此同时,幼儿诗的批评和理论研究也空前繁荣,加强诗歌的理论建设已成为整个儿童文学界的共识,许多诗人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作了理论的探讨,对我国儿童诗歌理论建立科学体系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