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文化发展概况

茶文化发展概况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蜀地区也被称为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可见,自汉至唐的800年间,我国的茶业不断发展,新的茶叶集散市场相继形成,饮茶区域已经日渐扩大。斗茶,已完全是艺术性的品鉴。分茶比斗茶更文雅,更有艺术气息。也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真正普及到整个社会,逐渐与社会生活、人情风俗、人生礼仪结合起来,并产生深入广泛的影响,是在散茶的兴起和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之际。

第二节 茶文化发展概况

一、西南地区是茶 文化的摇篮

茶,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最初是作为食物,后又成为药物,慢慢又演变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区,也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业文化的发源地。

首先从西南地区的地理条件来看。自公元4世纪以来,华夏大地普遍受到冰河期的巨大灾害,这种灾害,给茶树的生长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从当时全国各大地区来看,茶树长得好的地方已不多,唯独云南、四川等地受冰河期危害很轻,所有的茶树生长茂盛,并且特别高大和粗壮。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称:“其巴山峡川之茶树,有两人合抱者,不计其数……”据我国1 700多年前的发现记载:云南、四川等地茶树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30多棵;尤其是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区野生茶树群落有数千亩之多,成为当今世界茶树之最。到了周朝时期,这时的西南地区已是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成为最宜茶树生长的地方。基于这种原因,西南地区的茶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成为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四川、贵州、云南一带也就成了茶树种植的中心地带。

再从西南地区的人文条件来看。西南地区居住的部落有巴人和蜀人(今四川人),还有10多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他们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图2)。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和劳动,使他们有大量时间接触到茶树,思考能否用来药用或食用。发现茶树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茶叶还是从野生茶树摘取,用作解毒治病的。大约到了西周初期,茶叶发展为菜食,即“生煮羹饮”了。据《华阳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巴蜀等西南四小国还将其所产茶叶,当成“贡品”献给武王,使武王大开眼界,同时,周武王也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在周武王的倡导下,华夏大地开始普遍饮茶。茶叶从药用、菜食、作祭品,发展为饮料,大约起于战国,始于巴蜀,而后又由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传播至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img4

图2 蜀韵

补充材料

古代的巴蜀地区即现在的四川一带,东部为巴,即现在的重庆一带,西部为蜀,即现在的成都一带。巴蜀地区也被称为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二、唐朝茶文化的兴起

茶兴于唐。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句话:“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而西汉时,蜀人王褒在为家奴详细规定的《僮约》中有“烹茶尽(净)具” “武阳买茶”两项。可见,自汉至唐的800年间,我国的茶业不断发展,新的茶叶集散市场相继形成,饮茶区域已经日渐扩大。茶叶在唐代广为流传,除了跟唐朝宫廷提倡、经济发达有关系外,陆羽及其所著的《茶经》的影响更是功不可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使饮茶学问有了系统的理论,使东方独特的茶文化得以形成。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唐以前,茶在南方广大地区已是比屋皆饮时,北方还没有形成习俗。所谓“南人重茗饮,北人贵酪浆”。北朝中那些出身游牧部落的王公贵族,仍习惯以乳酪为浆,视茶饮为“水厄”。到了盛唐,北方开始效仿南方饮茶的习惯,江南大批茶叶运往华北各地,饮茶的风俗从山东兖州、临淄、惠民和河北的沧州,渐渐扩大到东都洛阳和国都长安。

茶在唐朝时也传到了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带去了茶叶。至中唐时,在陆羽的倡导下,茶开始由加配料调制羹饮,发展提高为纯茶煮饮,追求茶汤的真香真味,此时饮茶的目的,不单纯在生理和药理方面了,已把饮茶看作是精神生活的享受。

三、宋朝茶文化的兴盛

宋时,饮茶之风空前盛行,茶由朱门走向柴户。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夫茶是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如果说,唐时把饮茶从南方推行到北方,宋代则已普及到整个东北,使茶真正成为举国之饮,而且饮用方法更为讲究,一些王公大臣、文人雅士已不甘于品茶玩赏,想方设法翻弄出新花样来,“斗茶”就是其中之一。

达官贵人为了向天子争新买宠,在茶叶进贡之前,各自拿出先春绝品,选一个幽静的地方斗茶。斗茶的用具或是金镂玉雕,或是官窑名瓷,讲究非凡。斗茶的胜者,“胜若登仙不可攀”,负者就“败同降将无穷耻”。因为胜负关系到参与者对茶的鉴赏声誉。斗茶,已完全是艺术性的品鉴。

除此之外,宋代的文人雅士中还流行一种名为“分茶”的茶艺。分茶,又称茶百戏、汤戏、水丹青,是在点茶时使茶汁的文脉形成物像,要使汤花在转瞬即灭的刹那,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这需要很高的技艺。宋代的饮茶和茶艺,达到了穷极精巧、奢华富丽的地步。

补充材料 斗茶与分茶的区别

“斗茶”是一种茶叶品质的相互比较方法,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和功利性,它最早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一个“斗”字,已经概括了这种活动的激烈程度,因而“斗茶”也称“茗战”,有输赢之分。

“分茶”有一种淡雅的文人气息。善于分茶之人,可以利用茶碗中的水脉,创造出许多善于变化的书画来,在这些碗中图案里,观赏者和创造者能得到许多美的享受。分茶比斗茶更文雅,更有艺术气息。分茶法现已失传,我们只能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去感受这种高超的技趣了。

四、明代茶文化的改革创新

明代,是我国茶叶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由于加工炒制方法的创新,带来品饮方法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绿茶名品的发展和多种茶类的创制。今日的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成以及品饮方法,基本是明代奠定的。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弃饼(团)茶,“惟令采芽茶以进”,要求以散形条茶代替饼(团)茶,使散茶加工品饮成为发展潮流。茶叶外形的改变使新的泡茶方法也应运而生。以沸水冲泡的瀹饮法改变传统的研末而饮的煎茶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瀹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而饮茶法的变更,又极大地推动了至今依然流行的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迅速兴起和发展,遂使明代成为传统制茶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而且,随着茶叶加工和品饮方式的简化,随着茶类的繁多和生产的发展,由唐宋宫廷文人雅玩为主导的茶俗,转变为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文化。也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真正普及到整个社会,逐渐与社会生活、人情风俗、人生礼仪结合起来,并产生深入广泛的影响,是在散茶的兴起和瀹饮法的定型与发展之际。

补充材料 何为瀹(yue)饮法?

答:“瀹”有“浸、渍”的意思。瀹饮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现在亦称清饮法。

五、清末茶文化的衰退

清朝,是古代或传统茶业、茶学由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大的转折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业革命后全面向近代社会的发展。他们在想方设法扩大市场的同时,也不择手段地大肆进行殖民侵略,反映在对华茶叶贸易上,英国东印度公司长期垄断华茶贸易。随着茶叶贸易额的增加,他们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税收和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因购茶银两倒流中国而怀恨在心,于是异想天开地想出了以有毒的鸦片来换取我国茶叶的做法,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

自此,我国陷入了水深火热的鸦片战争中,茶叶生产直线下落,人们生活动荡不安,食不果腹,几乎无人以饮茶为乐。

补充材料 鸦片战争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又称“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1840年6月,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帝圣旨在广东虎门销烟,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战争最后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告终。

六、现代茶文化的复兴

现代人群,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心理情绪经常处于压抑状态,受到多种辐射、污染的侵害,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时候,人们想要有一种东西或一个场所,让自己安静下来。事实上,“茶”字本身就给出了答案。“茶”字,拆开来为 卄 人 木 ,表示一人在草木间,回归自然,倾听天籁,闻嗅芳香。所以,饮茶以其自身宁静、保健、文化的特质已经成为新的时尚。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财富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多样化,中国人的饮茶尽管沿用了明代开始以散茶冲泡为主的清饮方式,但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花样繁多。

唐朝皎然和尚在《饮茶歌》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这首诗分析了中国人的饮茶实际上存在着三个层次:一是解决生理需要的“牛饮”,二是科学合理的“饮茶”,第三才是讲究艺术的“品茗”。这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三个层次缺一不可。我们也可以把这三个层次当作茶饮的类型。

中国茶饮浩瀚深远的历史发展证明,人们由最初利用茶的药用功效已发展到对饮茶修身养性的追求。而且通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积淀下来的异彩纷呈的内容与形式,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