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本阅读有温度

整本阅读有温度

时间:2022-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附中进一步探究了如何读一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系列课程。在这份书单的基础之上,清华附中的阅读整本书的计划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了不同的阅读推荐目录和相应的阅读一本书的具体指导及要求。

清华附中学生从入学就接受系统的阅读指导,一般在第一个学期,便可以系统学习到单篇精读方法、纵向深度阅读方法和横向比较阅读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三个方法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了批注、写迷你文学评论、写整篇文学赏析的一些经验。这些学习,为学生读整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运用在阅读指导课上学到的方法,科学有效地阅读呢?清华附中进一步探究了如何读一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系列课程

为什么要阅读整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美国的教育人士都承认,教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成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一个不懂得如何阅读的年轻男子或年轻女子,在他追求美国梦的途中就会受到阻碍。如果他不在学校里,那主要是他个人的大问题。但如果他还在高中或大学求学,那就会成为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关心的问题。”这些话道出阅读教育的一个方向:为理解而阅读。同时,也很直接点明了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一本书是学校教育中老师同学共同承担的责任。

从阅读一篇文章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到专题阅读的深入指导和训练,学生已经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阅读的方法,也会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思考。整本书的阅读就基于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的需求的提高。阅读一本书首先是阅读经典著作。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人安身立命的典册。之所以要阅读经典,正如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赫钦斯所说:“这些书历经若干世纪,获得了经典性。经典著作乃是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当代性的书籍。例如,苏格拉底对话提出的那些问题,对于今天来说,就是同柏拉图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同样紧迫。这些乃是我们知道的最好的书籍。没有读过这些书的人就是没有受到过教育。如果我们读牛顿的《原理》,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在活动。”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对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青少年时代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不管是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海淀区教委在2014年下发的推荐书目中列举初中阶段必读书目21本,其中小说12本、诗集2本、传记及散文随笔集7本。选读书目21本涵盖了小说、诗集、剧本等各种文学样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做出了具体的指导。在这份书单的基础之上,清华附中的阅读整本书的计划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了不同的阅读推荐目录和相应的阅读一本书的具体指导及要求(具体内容见后面清华附中读整本书课程的目录)。

“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场对话的结果取决于三者统一协调的程度,但是文本的既定性决定了这场对话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面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及合作程度。经典文本的阅读有经典本身已经形成的持续的社会影响力带来的历史氛围,也有教师和学生在自我生活阅历中形成的个性化理解带来的不同认知层次。如何将经典文本的本身价值与现实生活的实际思考形成有效的对接,对于阅读一本书是很重要的。主动的阅读和被动的阅读之间的差异,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效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今后的阅读和成长。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一本书的愿望?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一本书的内容?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阅读一本书的习惯?这些问题是我们在进行一本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阅读整本书的意义就是在前期指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通过各种问题或活动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理解力。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方法、知识能力进行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得以充实愉悦的过程,一个精神得以丰富锤炼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将是一个关键的基础,也是一个追求的目的。有研究论文指出:阅读期待,也叫阅读的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所先行具有的结构图式与阅读趋向。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充满期待地走进阅读的殿堂,充满乐趣地探索阅读的内容,充满收获地总结阅读的感受,这就构成了清华附中在阅读一本书的教学指导中的追求目标。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一本经典著作?

清华附中指导学生完成一本书阅读的基本构思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一)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张曙光在其论文《阅读期待与创造性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期待”的解释学思想例释》中认为,“从阅读期待入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清华附中阅读整本书的设计构思就是基于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关注和认知,并以此为兴趣激发点,由课内学习的相关内容,由阅读设计的脉络,创设推荐新书的环境,启发学生带着疑问或设想去读书。

例如,在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之前,我们会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在课内学习苏东坡的诗词以及校本教材《诗风词韵》诵读苏词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抓住时机,利用诗词内容、相关故事等点拨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苏东坡的情感态度和人生阅历的探究兴趣。

(2)补充阅读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用他人的看法丰富学生“阅读期待”的内涵。

(3)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交流“苏轼传说故事”等活泼有趣的内容,进一步拓展“阅读期待”的内容层次。在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全面激发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阅历的学生各自的阅读期待心理,让每一个孩子都对阅读的书籍产生新的期待。

(二)阅

阅读过程对于孩子们的考验主要是时间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休息和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效地进行阅读,需要老师有技巧的督促。清华附中阅读一本书的教学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间可能,规划出行之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措施,并且能够在实际阅读进行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保证阅读过程的时效性。例如:

(1)阅读计划:阅读之前,根据书本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安排阅读整本书的整体计划,就像每天20页之类的规划就会对一部分学生产生很好的督促效果;当然,这个阅读计划既要有教师的整体规划,也要包括阅读者个体规划。两者协调统一才是阅读能顺利进行的最好的保障。

(2)每周激励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讲故事日”之类的活动激励阅读,就是在某个早读时间、课堂时间或每周的阅读课上,安排顺序由一个同学简述自己看过的某一情节,其他同学选择接龙,锻炼学生的记忆力、表达能力,并且形成阅读速度的督促。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竞争机制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阅读的进度。

(三)探

探究阅读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应该是我们设计阅读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认知和思考的重要环节。清华附中阅读整本书的探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

1.作家的维度

作家维度的探究主要是指由作家怎样写作着眼,根据作家的创作特点去解读一本书。

曹文轩曾经说过,文学需要适当地虚构,“没有无中生有,就不可能把作品写好”。在阅读《苏东坡传》这类的传记文学作品时,我们就会从林语堂写作的角度设计阅读。传记文学中的“有”和“无”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读过的传记文学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关注过作品的序言吗?林语堂的序言中表明的态度,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欣赏是否影响传记本身的真实性?从这类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关注作者,结合书中内容说说阅读的感受。

作品的“无中生有”是指作品中的虚构。如何把握一本书中的“无”和“有”之间的关系,对解读人物和作家的情感态度是不是有重要的作用?《苏东坡传》中的“无”和“有”的关系是什么?这个关系体现了林语堂怎样的创作观?

2.作品内容的维度

以《苏东坡传》为例,作为人物传记,我们除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内容,最重要的是通过作者的书写去领略人物。作品的维度就是要探究阅读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安排实践活动去启发深层次阅读,启迪学生通过各个角度的思维或实践活动去将传记人物的生活、情感与现实生活进行比照联系。比如:“一次建设:苏东坡纪念堂的选址;一次布展:展厅布置及前言写作;一场演出:8首歌曲谱曲、传唱歌手的选择等”(此处设计参考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欣老师的阅读《苏东坡传》设计内容)。这种阅读探究的设计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特点的基础之上,最好是根据不同的班级类型和不同的学生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一些基础设计的基础上突出不同类型的设计,供有特点或有特长的学生进行选择,会更加有助于学生阅读探究欲望的激发。

3.现实反思的维度

针对现实的反思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增加思考的深度。清华附中培养领袖人才的教育中更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与现实的接轨,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关注现实的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是以《苏东坡传》为例,我们在前面设计层次的基础上继续探寻书的内容和现实之间的关联,可以发现苏东坡的命运是学生学习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所以,据此可以设计一个论文探究:结合传记内容,探究苏东坡为什么被贬。你认为,他能否避免被一再贬官的命运?如果能,他为什么没这样做?社会现实对于一个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生活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阅读将会是一份厚重的积累,启发阅读者在面对历史和现实的比照中去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

(四)拓

针对阅读一本书的拓展有很多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学生不同阅读阶段设计的不同内容。清华附中指导一本书的阅读按照学生的不同年级有不同的重点设计,拓展活动的类型也会有各个阶段的特点。初一年级的阅读针对具体的书籍设计校内活动,初二年级设计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初三年级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与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以小说阅读为例,初一年级主要设计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拓展活动,以激发学生了解的热情。可以选择同主题的不同作家作品,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二年级的小说就以推进学生设计活动为基本原则。比如,针对初二第一学期的阅读《苏东坡传》,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苏东坡的经历,设计一次“重走东坡路”的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地点,制定考查内容,结合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份“旅游手册”,实地考察苏东坡当年的行程路线、政绩美谈、传世诗文、思想情感。这样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促进学生进行一次文化旅游,在“行万里路”中落实了“读万卷书”的思考,能够让青少年在旅游的实际体验中去更加深切地理解传记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也能够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初三年级则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可以推行“月读计划”,在一个月内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主题,自主选择一本书,然后师生共同设计展示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交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当然,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本身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不断更新的实践课程,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和谐对话需要的是教师更加深入具体的有效设计,对文本的选择,对学生主体的了解以及教师本身的变化都会带来阅读一本书的内容和效果的变化。这个系统工程会在逐步完善中寻求更加适合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及阅读策略,以阅读点亮学生的心灵,以阅读温暖学习的旅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清华附中对于走进图书馆的阅读准备工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以兴趣为前提的,教师应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努力钻研如何帮助学生增加阅读经验,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清华附中在多年语文教研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走进图书馆阅读指导系列课程:学会读单篇文章——学会深度阅读——学会专题阅读——学会读整本书。

这四个步骤,犹如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的关系。由最小最基础的“点”切入,不断指导学生读得深,读得广,进而能独立专业地阅读整本书,阅读更多的书。因此,走进图书馆不是行动上的“走进”,这是一个系统阅读工程,要课堂阅读教学、图书馆阅读实践、课后自读有机结合,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孤立。只有这样,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才是浸润式的,才是有序列的,才是立体化的,才可以有助于学生在终生阅读中不断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