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解温度和转折温度

分解温度和转折温度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杏鲍菇属于中偏低温型菇类,菌丝生长范围为5~33℃,最适温度25℃左右。原基分化的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85%~90%。杏鲍菇在出菇期间当地气温应降至18℃以下,按此时间提前50天左右制作栽培菌袋,接种期间温度不超过28℃。气温超过20℃易使菇体发黄萎蔫,气温低于8℃则基本停止生长,子实体表面有瘤状物出现。覆土栽培是将已发菌完毕的菌袋,部分脱袋,然后用泥土或营养土全面或部分覆土出菇的方法。

(一)栽培条件

1.温度

杏鲍菇属于中偏低温型菇类,菌丝生长范围为5~33℃,最适温度25℃左右。子实体分化温度因菌株而异,多数在8~20℃之间,子实体分化和发育最适温度12~18℃,低于8℃不形成原基,高于20℃子实体易畸形,受病虫侵染,菇体容易变黄萎蔫。

2.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

培养料配制时含水量62%~68%,菌丝体生长阶段含水量60%~65%,出菇时期含水量60%左右。原基分化的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85%~90%。

3.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否则菌丝生长减缓。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需要500~1000勒克斯的散射光。应保持菇房明亮,黑暗条件下原基难以分化和发育,光照不足易形成畸形菇。

4.空气

杏鲍菇属于好气性真菌,生活史中都喜好新鲜空气。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阶段通气量要大。若氧气不足,会使子实体原基不分化,膨大成球的畸形菇。

5.酸碱度

菌丝体可以在pH4~8的基质中生长,但最适pH为6.5~7.5。在配制培养基时,pH值一般调到7.5~7.8 。

(二)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菌种

选用杏鲍菇Pe-1号、杏鲍菇川选1号、杏鲍菇1号等优良菌株。

2.适时栽培

杏鲍菇在出菇期间当地气温应降至18℃以下,按此时间提前50天左右制作栽培菌袋,接种期间温度不超过28℃。子实体分化和出菇期间气温在8~20 ℃。在武汉市秋季和春季均可栽培。

3.培养料的配制

配方一:棉籽壳60%,杂木屑20%,麦麸10%,玉米粉8%,磷酸二氢钾0.2%,石膏1%,石灰0.8%。

配方二:棉籽壳30%,玉米芯5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4.拌料装袋灭菌接种

杂木屑,玉米芯选粗颗粒,可预湿。含水量调至62%~68%,先堆制发酵再灭菌(发酵熟料)比直接灭菌(熟料)可减少杂菌污染。气温高时加石灰提高pH以防杂菌污染,气温低时不必加石灰,可适当增加石膏用量。低温时加少许糖(1%以下)以利于菌丝定殖。气温高时,不加糖,以免污染。

培养料pH值7.5~7.8。各种方式扎口均可,袋中打洞通气。灭菌升温应尽快,避免时间长而出现酸败。长袋接种一般在侧面打3个接种眼,接种量应适当加大,以便菌丝快速封面。

5.发菌管理

培养温度控制在20~26℃为宜。初期气温25℃左右,后期气温降到22℃左右。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在菌丝封面后可以扎眼透气。每10天左右翻袋一次,40天左右长满菌袋。满袋后菌丝生理后熟期10天左右,此时温度应在10~18℃。

6.催蕾与出菇管理:催蕾措施包括搔菌和温差刺激

搔菌:满袋后即耙去袋口表面老菌皮。搔菌10天后开始现蕾。不搔菌也可以出菇。搔菌后用塑料薄膜将袋口覆盖保湿

温度:10~18℃,增大空气湿度到90%~95%,加大光照,加强通风。

出菇管理措施:幼蕾期当原基分化到1~2厘米小菇蕾时,松开袋口,挽起袋口至高于料面2~3厘米,露出菇蕾,适当疏蕾,汰劣留优,每袋留1~3朵。

子实体生长期保持8~20℃, 90%~95%的相对湿度,通风,氧气充足,散射光500~1000勒克斯。光照过弱会形成无头菇。气温超过20℃易使菇体发黄萎蔫,气温低于8℃则基本停止生长,子实体表面有瘤状物出现。

7.采收

采收标准:菌盖平展,未弹射孢子;菌盖直径与菌柄一致或稍小。

一般采一潮菇后,清理料面,停水4~5天,再调节好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需14天左右可采收第二潮菇,生物学效率50%~60%。

第一潮菇占总产量70%,质量好。第二潮菇品质差,工厂化栽培往往只收第一潮菇。

(三)覆土栽培

覆土栽培是将已发菌完毕的菌袋,部分脱袋,然后用泥土或营养土全面或部分覆土出菇的方法。可以分为墙式覆土和洼地覆土。覆土可明显提高产量,收2~3茬菇。

双排菌墙式覆土栽培技术要点:

1.覆土选择

河塘泥或田园土,富含有机质,疏松通气,含水20%~22%,加2%甲醛和0.1%敌敌畏对覆土密闭熏蒸24~48小时,最后加2%石灰拌匀。

2.步骤

晒干→打碎→过筛→加2%甲醛和0.1%敌敌畏→密闭熏蒸24~28小时→加2%石灰→加水调和成泥

3.脱袋覆土

将菌袋一半的塑料袋脱去,两端相对,最下层相距40厘米,最上层相距10厘米,菌袋与泥土交替排列。下层泥土20厘米,中间菌袋与泥土交替,袋间距离2厘米,层与层之间2~4厘米,上层泥土厚8~10厘米,并留水槽式浅沟,用于补充水分。

在第一茬采收后,停水7天,再浇水保湿。覆土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