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本阅读,开一扇文学的窗

整本阅读,开一扇文学的窗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又把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推出了“专题读书”的创新做法,企图寻找一把钥匙,帮学生们开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大门。为了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我们进行了“导读小课”的研究。阅读过程中,我们倡导让学生全员参与、自由呼吸、个性体验。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尝试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月”活动,以此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引领力度。

(五)整本阅读,开一扇文学的窗

“又要上阅读课喽!”时常听到雀跃不羁的孩子们拍着小手欢呼。孩子对阅读所表现出来的盎然兴趣着实让我高兴,他们那浓浓的阅读期待把调皮和走神都赶到了九霄云外,老师们反映两节课下来很少让人费心。可是,翻翻阅读记录我却忧上心头:借阅频率最高的无非是一些《快乐作文》《智慧故事》等养眼的快餐书籍,而对于《海蒂》《格列佛游记》之类养心益智的营养大餐却很少有人问津。老师们建议把这些“快餐”撤下书架,可是孩子眼里流露出的失望却又让我们不知所措。一群不足10岁的孩子,还不懂读书的奥秘,喜欢读已经不错了,如果突然断了他们爱吃的“饭”,势必会影响他们上阅读课的兴趣。可是,伴随着识字量的增多,“课外阅读课内读”实验的开展,学生积累量大幅度增加,理解水平不断提高,阅读能力也处在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在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如何才能尽快地转移他们的兴趣,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兴致勃勃地在文学长廊里驻足,品尝大师们的盛宴,又成了困扰我们老师的一大问题。为此,我们又把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推出了“专题读书”的创新做法,企图寻找一把钥匙,帮学生们开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大门。老师们在“整本书阅读”实验中的大胆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结合深入课堂捕捉到的一些阅读活动案例展示给大家,希望能给感兴趣的朋友一些启迪。

1.先声夺人的美丽导读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阅读,目的是为了激起学生们灵性的阅读期待。为了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我们进行了“导读小课”的研究。导读的形式灵活多样,但必须要有童心童趣。可以让孩子们借助题目、封面、序言、插图等猜测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书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可以借书中的精彩片段用声音传递美丽;还可以用倒叙法激发阅读的兴趣……我们的老师引导三年级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是采用了长篇小说连播进课堂的方式,让一群八九岁的孩子,以极高的热情读完这部长篇。

长篇小说评书连播的启示

努力了很长时间,这群三年级的孩子仍然对整本书阅读不太感兴趣。我带着困惑回家,刚刚进门,儿子就又迫不及待地收听他喜欢的评书连播《三国演义》。一年多来,这小家伙跟“评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水浒传》《杨门女将》里的英雄们他早已如数家珍。听到兴头上,6岁的儿子也入情入境地拍案叫好,甚至声情并茂地模仿。看着儿子勃勃的兴致,我计上心头——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我,为什么不让长篇小说连播走进我整本阅读的课堂呢?于是,我便开始寻找一本既适合孩子口味又适合连播的书籍。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我决定选择日本女作家黑彻柳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作为连播的脚本。

“小豆豆”的效应

经过精心的准备,大肆的渲染,长篇小说连播终于在一节阅读课上试播了。我告诉孩子们每节课只播5分钟。很快小家伙们就被我的声音和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纷纷要求延长时间,甚至课前5分钟就伸长脖子静静等待了。可是,我欲擒故纵,总是在扣人心弦的地方戛然而止,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孩子们延长时间的强烈要求。被小说情节深深吸引的小家伙纷纷跑进书店先睹为快,于是我又改变策略找那些读过书的孩子们做连播的主持人……这本不被孩子熟知的名著在我任教的班级里被炒得火热。

就这样,老师们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领10岁左右的学生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阅读了十几本名著。看着孩子们那流连忘返的样子,我不由得为老师们的大胆创新叫好。当然,“用就是最好的学”,导读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但我们更喜欢利用学生间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差异,让学生参与导读,成为导读小课的设计者。让我们看看六年级一班的语文课代表为《夏洛的网》设计的导读:

《夏洛的网》导读设计

课代表:同学们都知道蜘蛛能织网,谁能告诉我蜘蛛为什么要织网?

生:网是蜘蛛布的八卦阵,为了捉虫子填饱肚子。

生:那是它的地盘,其实也就是它的房子,是蜘蛛的自我保护方式。

课代表:同学们说的都是普通的蜘蛛。大家知道吗?有一种蜘蛛能在网上织出字来,而且还可以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大家相信吗?

生窃窃私语,半信半疑。

课代表:不信?赶紧读读《夏洛的网》,看看书中的蜘蛛到底有多神奇!

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转移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用心去寻找激起他们兴趣的方法。只要我们让阅读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长远规划,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就一定能让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让一滴水变成一片汪洋。

2.不可忽视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制订自己班级的阅读计划。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却非常苦恼地发现,似乎计划只是老师的,阅读行为才是学生的,它们并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是,我时常思考怎样才能让计划真正指导孩子们的阅读行为——只有让计划也成为学生的。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水平等诸因素,结合班级计划再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如月读书计划、单元读书计划、网络读书计划等,而且我们还尝试让读书小组共同制订计划,家长参与制订计划,让小组成员和家长成为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友情监督员。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读书计划,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约束作用。

附:“儿童文学专题”读书月阅读计划

阅读专题:儿童文学

阅读书目:《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草房子》

阅读时间:2008年9月5日~2008年10月5日

阅读目标:

1.激发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在童话世界里寻找真善美。

3.学会合作阅读,分享读书体验。

阅读过程:

1.班内制订专题阅读计划(略)。

2.成立书友队,小队长制订具体阅读计划。

3.课余时间自由阅读,每天保证40分钟阅读时间。

4.书友队队长了解队员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提出交流的话题。

5.阅读课上以书友队为单位,阅读书籍,进行话题交流,作好记录。

3.自由呼吸的阅读体验

“文学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练就一双诗意的眼睛。阅读过程中,我们倡导让学生全员参与、自由呼吸、个性体验。老师们很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会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孩子,但可以不留痕迹地进行方法的指导,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发现作品的情节美、语言美、情感美、个性美,并把这些美丽用阅读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背一背,写一写,谈一谈,在书友会里能针对某一个话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加深体验。在学生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从不过多地给学生语言与格式的约束,而重在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拓展空间,让心灵在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中自由成长。

要让学生喜爱阅读,首先教师自己要喜爱阅读,只有这样,才能那一份激情传递给学生。每推荐阅读一本书,我们的老师都是先行阅读,然后和学生同读,而且是不止一遍地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老师要借助于“梗概”与“精彩片段”高效地进行名著导读,要把读书的过程更多地处理成体验与发现的过程。

4.美丽无限的阅读期待

在整本阅读实验中,我们发现随意性阅读不利于各类读书活动的延续。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尝试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月”活动,以此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引领力度。为了保障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学段教研组制订了详尽可行的读书方案,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推荐了优秀书目,希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引领孩子体验读书的快乐。专题读书月活动,不仅有助于浓郁的读书大氛围的形成和序列化读书工程的实施,统一的专题还有利于各类延续及评价活动的开展。读书活动还因此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格局,读书也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

我们开展专题读书月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了解一类书籍,走近一位作家……从而帮助他们开启一扇通向文学的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用这种方式组织开展了“儿童文学”“名人传记”“科普科幻”“国学”等十几个主题的整本阅读活动。令我欣慰的是,每次跟孩子们度过一个专题读书月,一个专题的结束,又会成为大量阅读的开始。所以,我们不会让每一个专题戛然而止,而是借助班级图书银行,继续开展存两本读百本的活动,会鼓励学生相互推荐每个专题的优秀书籍,跟孩子们一起在某一个周末共享儿童文学的童真童趣,体验科幻作品的奇思妙想,领略国学的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班级读书会上分享读书的快乐。

只要学校创设环境,教师有心指导,学生用心阅读,好书定会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幸福地学习、生活。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就拥有了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我们也就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受益终生的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