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台节日展演中的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

舞台节日展演中的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节日的法定化和假日化,意味着民族节日纳入了国家组织管理的事务之中,表明了国家对民族节日的认同和支持,民族节日通过国家实体获得了意义表达。民族节日中的舞台展演成为民族符号展示的场域,也是少数民族节日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少数民族参与国家文化建构的行动。

节日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具象载体,依托于祭祀仪式、祈祷字符、庆典爆竹、戏剧舞蹈、雕刻绘画、服饰展演等方式,体现了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审美、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深层次文化。法定化与市场化的舞台节日表达了民族情感,传承了民族文化,体现了认同倾向,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了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传统节日中家人、朋友、集体的共同祭祀和聚餐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聚合了人们的集体情感和心理认同。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风土人情唤起了少数民族参与者共同的情感,唤醒了节日民众潜意识中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和谐对称、淑世情怀、历史意识、乐观自信等文化精神,对内促进文化认同与社会整合,对外成为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75]

云南民族节日仪式活动和参与方式反映了云南各民族崇尚平等、紧密团结的价值观念,表达了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互相渗透性,即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并非单纯属于某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播、相互参与和共同欢庆。诸如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共度泼水节,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共度二月八节,彝族、白族、纳西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阿昌族、普米族共度火把节,拉祜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景颇族、壮族共度尝新节(新米节、新谷节)。此类民族节日流传、传承、演化的范围广并且影响大,展示了这些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从而使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体会到共同的节日氛围和民族情感,激发了参与者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参与者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节日的法定化和假日化,意味着民族节日纳入了国家组织管理的事务之中,表明了国家对民族节日的认同和支持,民族节日通过国家实体获得了意义表达。各级政府对舞台节日的举办予以财政支持和补贴,意味着民族节日持续存在的经济基础得以强化,舞台节日也是以经济手段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且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感。民族节日中的舞台展演成为民族符号展示的场域,也是少数民族节日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少数民族参与国家文化建构的行动。同时,民族文化的市场化和产品化也成就了舞台节日,而舞台节日又关联到文化消费市场和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产品版权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现代市场元素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于舞台节日之中,且部分地实现了文化符号数字化,并被纳入国家文化建设工程和发展战略之中。文化符号的集中出现和场景再现强化了民族文化元素在国家认同意识和共同价值意义中的积极作用。

舞台节日展现了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表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诉求了各民族之间自由、民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愿景,共享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共同情感,有利于构建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舞台节日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国家关于民族发展的法律、法规、路线、方针、政策,凸显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民族节日中各民族之间的大联欢和大融合也蕴涵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也是对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的发扬。民族节日的法定化和假日化以及政府主办的事实,说明了舞台节日是边缘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对接,是精神文化和物质利益的结合点,是民族共同心理和文化认同的集中展现。

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伦理、悠久历史、人生意义等价值理念的集合体,而城镇化以及村寨空洞化致使传统节日式微。为了振兴民族节日,光复传统文化,国家发明了舞台节日,舞台节日中的祭祀仪式、民间歌舞、叙事方式等,或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关系等,或体现了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国家发明和政府主办的舞台节日是国家权力关于民间文化传承的体现,有助于回归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节日,彰显人文精神,凸显民族认同,促进国家认同,有助于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鸣谢:云南大学马翀炜教授对本文提出过宝贵意见,谨致谢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