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平谷区境内的四座楼保护区,是北京市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涉及平谷区的王辛庄镇、熊儿寨乡、镇罗营镇、黄松峪乡、金海湖镇、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7个乡镇和四座楼国有林场。平谷区内没有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管理。

8.1.1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平谷区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源于物种生存环境趋于单一化。这个过程中,因城市建设、道路修整、城市植物栽培和人为景观营造等人类干扰活动,破坏了动植物栖息的自然生境。这一进程使大量原有的物种灭失的同时,又引进了许多外来物种,这必然导致城市及其郊区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失衡。而且污染和人为干扰严重影响了生物在栖息地的活动,同时打破了生物与栖息地原有的协调关系。

平谷区境内的四座楼保护区,是北京市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涉及平谷区的王辛庄镇、熊儿寨乡、镇罗营镇、黄松峪乡、金海湖镇、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7个乡镇和四座楼国有林场。保护区总面积为198.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6.58平方公里,缓冲区56.82平方公里,试验区94.7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9ˊ—117°22ˊ,北纬40°12ˊ—40°22ˊ,距平谷区城区15千米。

四座楼保护区内部,优良的天然次生林是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京东重要的生态点和生物安全岛,具有不可取代的科研价值、教育价值和旅游价值。

泥石流的多发地区为:黄松峪乡的塔洼和黄土梁;镇罗营镇的五里庙村洪宾西沟,关上村西大桥沟,北水峪村豹岭沟,杨家台村的大岭沟,玻璃台村的栅子沟;熊儿寨乡南岔村的老撇沟等。

四座楼保护区周边的交通比较方便,有平镇路、熊甘路、二零八路和胡黄路几条公路通往四座楼保护区周边的村庄和旅游景点。

现在四座楼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保护区内还有居民居住,人类的进入对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影响,可能导致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对动植物生长环境产生影响;第二,保护区内修建道路,破坏保护区景观;第三,保护区内有盗猎、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破坏保护区植被;第四,保护区内缺乏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专业检测,不利于保护区内珍惜动植物资源的维护和保持;第五,保护区内护林员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收入较低。

针对四座楼保护区的这些问题,在本规划中要做到:第一,妥善安置居民,动员居民拆迁。保护区中涉及7个乡镇的居民,包括王辛庄镇、熊儿寨乡、镇罗营镇、黄松峪乡、金海湖镇、南独乐河镇、山东庄镇,在拆迁过程中,要妥善安置拆迁居民,提高拆迁补偿标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第二,保护区开路情况必须得到遏制,在保护区核心区严禁一切人为活动,保护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在缓冲区和实验区可以适度进行人为活动,比如科学勘探和监测等。对已经开发建设的道路,进行封堵和景观修复。对修路造成的边坡受损现象,将在复绿的同时完善边坡排水系统。第三,对保护区内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进行重点保护,严禁保护区内盗猎、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强化护林员责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惩罚制度。第四,根据实地调研,保护区内护林员工资待遇有待提高,护林员工作环境艰苦,建议提高其工资待遇,加速现代化监控设备的配备,提高护林员森林管护水平。

8.1.2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

防范本地物种资源流失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对于现有保护地之外的极小种群物种种群分布地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建立保护小区或保护点,对于集体林地采用赎买、置换方式转换为国有,由当地林业部门加强保护。建立四座楼和黄松峪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平谷地区的原始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由于早期人为破坏,现已不多见。自然环境在工业发展下急剧变化,明显影响到物种的生存。

四座楼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规划建设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设计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核桃楸、黄檗、紫椴、刺五加等。四座楼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约869种(包括栽培的农作物、蔬菜和部分花卉),分别属于127科、494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6科、19属、33种,裸子植物共有3科、4属、4种,被子植物共有108科、471属、832种。区内动物区系有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共有陆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的有金钱豹,属于国家二级的苍鹰、猎隼、雕鸮、芍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即勺鸡、东方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凤头蜂鹰、日本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红隼、阿穆尔隼、燕隼。

根据实地调研,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监管存在的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资金投入不足,自然保护区建设滞后。在财政上,到目前为止,政府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相当有限,保护和管理设施极其有限,许多工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第二,科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机构部健全。平谷区内没有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管理。第三,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其管理还未形成各项规章制度,生态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首先,在自然保护区内部,应该根据各区域(可以从海拔高度进行划分)内特殊的生物、地理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规划,在众多被保护的物种资源中,珍稀濒危物种、存在灭绝危机的物种及受到破坏的生物群落、对于人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或具有潜在较高价值的物种应该具有优先权。可以设立生态示范区,建立植物园、植物资源引种栽培基地和动物园或繁殖基地,使一些珍稀物种能合理直接地得到人为保护。第二,应该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心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从保护区目前情况来看,除黄松峪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应继续加强保护以外,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应扩展到保护区外围30—50平方公里。第三,完善监管体系,健全保护法规。保护区必须建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体系,在实行大型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和公示,加强以生物监测为主的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第四,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保护教育宣传。加强对保护区关键保护物种的科学研究,如分布于四座楼阴坡的小面积的刺楸群落,紫椴林等组成的阔叶混交林段,分布于景台山和四座楼的楼顶、南坡等地的糠椴林等,应该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手进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弄清其各种资源生物的组成成分、分布、结构及功能,了解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效益。

拟建立黄松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黄松峪水库处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黄松峪乡拥有京东大溶洞、湖洞水、飞龙谷、石林峡等景区,黄松峪水库为平谷区三大水库之一,黄松峪乡建设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森林公园,黄松峪石河流经黄土梁、梨树沟、塔洼、湖洞水、刁窝、黄松峪、黑豆峪和南独乐河镇的南独乐河、北独乐河,于峰台村南汇入泃河主河道,全长13千米。

黄松峪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矿山资源和森林资源,在一个地区兼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很多动植物资源生长、繁衍创造了条件,根据调研,现在在黄松峪乡还没有开展相关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缺少统计资料和动植物资源统计名录,百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识不够。针对黄松峪的实际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建议在黄松峪乡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选取试点对黄松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具体做法:第一,邀请动植物专家对黄松峪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进行选址,确定监测点范围,进行统一规划。第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黄松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编制该地区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三,建立健全的生物多样性小区管理机制,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第四,黄松峪地区因为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因此应对划定在生物多样性小区的地区进行旅游限制开发,限制人为进入。第五,对黄松峪地区的领导干部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环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是一项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减小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几率。境域植被丰富,有野生植物资源500余种。到2020年建立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可以防范本地物种资源流失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平谷区作为京城北京生态环境的首善之区,保护好平谷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乃至整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8.1.3 监管转基因等生物安全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物安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产品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防范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和生态系统的安全风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棉花,基因工程酶制剂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改变传统的生活,基因工程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基因工程研究及其产品的应用,尤其应该考虑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就是生物体对人体及生态系统是否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生物安全。

平谷区是京都地区重要的果品生产区、蔬菜生产区,同时平谷区马坊镇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大宗货物在此进入,未来通航产业的发展都对平谷区未来的转基因等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过调研,现在平谷区对转基因等生物安全的监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统一管理,权责不清。转基因等生物安全问题涉及农委、科委、发改委、进出口等诸多部门,但是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普遍性,在很多领域必然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管理,而其管理权的依据来源于各自的部门规章文件,因此权限的冲突必然出现。第二,社会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较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民众对生物安全问题认识过少,对面临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明晰的了解。

针对现在平谷区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现状,考虑到未来由于转基因产品的进入,对平谷区生物安全可能产生的威胁,建议平谷区应高度重视转基因等生物安全问题。首先,建立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不同方面,确定主管机关。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储运、加工、释放、使用、废弃物处理和越境转移等方面,发挥交通局、农委、科委、环保局等单位在各个环节的作用,各个部门要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加强合作,以应对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复杂现状。建立许可证制度、可追踪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第二,在生物安全监管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储运、加工、释放、使用、废弃物处理和越境转移等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生物安全知识水平的重要性,采取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措施,提高公众参与生物安全监管的能力。第三,要加强对国外相关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在生物安全方面与我国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时刻洞悉其立法动向,以便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出适时调整。

8.1.4 监控资源开发过程的生态风险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防范潜在的生态风险,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对于生态系统产生损伤的不确定性灾害和事故,需要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控。

资源开发过程的生态风险首先表现在土壤的污染风险,人类的活动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由于废弃物垃圾管理问题造成土壤污染。其次是水污染的风险,平谷区属于独立水系,同时又是首都北京的应急水源地,因此保护平谷区水环境显得非常重要。

针对平谷区存在的土壤污染问题,平谷区在农业用地(粮田、菜地)、居住区和城市建设区布设采样点,对重金属进行监测调查,分析重金属含量,对比标准限值,对平谷区在保护土壤环境的文明状态下发展的状态进行监测。农业用地选点包括粮田用地选点和菜田用地选点,粮田用地选点可以选在本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峪口镇,菜地选点可以选在本区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东高村,居住区选点可以选在渔阳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区可以选在滨河街道办事处。水环境污染监测点可以选在海子水库、大兴庄,海子水库对于保证平谷区的供水有重要作用,大兴庄位于城郊结合部,坑塘养殖面积大,所以选择这两个点。

平谷区作为首都北京的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应急水源供应地,是首都北京东北部的绿色屏障,因此保护平谷区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生产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风险防范,对平谷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为首都北京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涵养功能。同时,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也能够促进平谷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8.1.5 建设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控体系

利用卫星、网络技术建立京津冀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控站。平谷区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是保障京津冀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省协同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有利于维护地区生物多样性,根据监控结果,形成合力,集中治理和管控,更好地发挥监控体系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建立以监测和预测预报为基础,提高生态系统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综合预警技术,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综合生境敏感性特征进行监测,从而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

现在京津冀地区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还没有成型,缺乏统一的协同管理机制。区域内未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各地区监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监测点尚未全面覆盖区域划定的各个功能区,监测方式以定期巡测、人工监测为主,监测手段以地面监测为主,信息时效性较差,监测频次难以满足决策需要。平谷区虽然开展了天地一体化监控,对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开展监控,但是存在监控设备陈旧老化、监控点过少、监控技术落后、监控人员对先进技术掌握不足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规划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召开京津冀三省天地一体化监控协同会议,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研讨,制定京津冀天地一体化监测协同机制。第二,组织京津冀三省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京津冀三省各个地区的生态功能动态变化情况、森林覆盖情况、生态破坏情况等进行监测。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绩效评估提供依据。第三,将遥感与GIS技术相融合,对该区域内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提出京津冀三省生态空间格局。第四,开展农村地区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工作,有效获取秸秆焚烧火点的分布、数量和经纬度信息,为全面推进秸秆焚烧工作提供技术职称。第五,改变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的局面,建立反应灵敏,高效可靠的专业防灾控灾队伍,并完善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三省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第六,建设智能全区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对整个区域的森林、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农田和湿地实现中心监控室进行定时自动监控,监测资源的变化,分析资源的变化趋势。第七,通过GPS卫星定位、无线传输系统和各种生态环境风险项目的应急监测仪器,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监测体系,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确保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