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自然保护制度体系

构建自然保护制度体系

时间:2022-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普遍认识到自然保护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迅速提高。

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的战略高度,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党的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这标志着我国生态建设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说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是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事业发展而言,既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意味着需要有更大的改革智慧和勇气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各类生态系统都形成了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体系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物种,对于全球的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普遍认识到自然保护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迅速提高。总体上看,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基本满足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但由于一直以抢救性保护为目标,采取“早划、多划,先划后建,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政策,管理工作明显滞后于划建工作,在数量问题解决的同时,保护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而这其中,制度体系问题一直是制约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度决定了保护事业由谁来管、怎么管、管得怎么样,制度的科学合理,决定着自然保护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