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变量设计主要依据本书对农合组织和生命系统等主要理论的研究,这些理论观点对具体的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这样设置的变量更贴近现实,更能反映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能使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理事会是农合组织的常设机构,监事会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_中国西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研究

一、文献检索

影响因素设计是否正确、科学,直接关系到调查数据的质量,从而影响研究的实证结果。首先,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变量设计主要依据本书对农合组织和生命系统等主要理论的研究,这些理论观点对具体的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本章所设置农合组织生命系统中物能、调控和形态3个分系统就是参考了生命系统理论 (J.G.Miller,1978) 的理论框架。3个分系统中的很多重要的变量是参照了生命系统理论 (J.G.Miller,1976) 中系统分类、稳态波动、分化原则和层次理论等原理,结合生命系统的3个基本特征进行设置。其次,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是本书设置研究变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变量设计前,笔者阅读了大量关于农合组织的国内外文献,搜集了大量影响农合组织系统发展的具体因素,并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初步形成了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的问题项目。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J.G.Miller (1976,1978,1990)、Stephen Merker (1985)、Lane Tracy (1993)、G.A.Swanson (1986,1997)、Kenneth D.Bailey (2005, 2006,2008)、彭雁红 (1997)、熊斌 (2002)、黄祖辉 (2002,2006,2010)、郭红东 (2004,2007,2009,2010)、楼栋 (2010)、田李静 (2010)、刘婷(2009)、林迪 (2009)、赵建欣 (2008)、王维 (2008) 等的研究成果。

二、实地调研

为了准确反映西部农合组织生命系统特征,有必要在通过文献途径所设的变量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设置变量。这样设置的变量更贴近现实,更能反映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能使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模型中有些变量的设置基于调研中的发现,如农合组织农资与农产品储备所需的仓储设施水平、电子商务开展情况、保安和减灾在制度与人员以及物质上有保障等。

为更好地反映西部农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调研小组在2009年12月对云南、贵州和广西12家不同类型的农合组织进行了首次小规模访谈。通过对组织负责人、高中层管理干部、农业大户和普通成员的结构化面谈,同时辅以开放式的问题,让访谈对象列举出他们最关注的几类问题。根据访谈结果初步设计了反映西部农合组织特征的问卷项目,为了对问题比较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我们尽可能多地设置了一些测量项目,并对前人使用过的问题项目进行了适当的修订。

三、设置初始影响要素指标

根据以上指标设置的理论基础、设置思路与原则,本书对初始影响要素指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置。

(一) 物能系统

1. 供给系统

根据前面小规模调研中深入访谈的结果,农合组织供给系统发展水平主要涉及资金供给和农资供给水平。

(1) 资金规模和运营绩效

虽然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成立并不需要拥有注册资本,大部分农合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也不长,很多才注册成立一两年,但是,农合组织作为一种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独立法人,要想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竞争力,必然需要组织成员出资,使农合组织拥有各种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金、设备。本章用农合组织的总资产增长率来衡量组织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通过何种方式与指标衡量组织运营绩效,一直是困扰理论界的一大难题。而对于农合组织这个兼有共同体和企业属性的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组织而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则更是一个难事。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曾围绕着农合组织的组织运行、运营活动、成员收益、组织发展与社会影响等指标,对农合组织的绩效评价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本章在借鉴该课题组有关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数据的完整性情况,主要从农合组织的净利润增长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这6个经济性指标来衡量农合组织的运营绩效。

(2) 农资采购

化肥、农药、种苗等农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除资金供给之外影响农合组织供给系统发展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这一因素难以用客观数据来衡量,因此本章采用成员对物资供给的满意度来衡量农资采购质量和水平。

2.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是将采购的农产品原材料或初级农产品进行工艺化批量生产、初加工或深加工,制造出产成品的过程。为保障符合品质、目标成本与时效性要求,生产系统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生产计划并实施过程管理,保证农产品能按市场或客户要求及时生产并保证市场需求量; 二是保障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效用价值,它既要制定所提供产品、服务的功能效用种类标准,又要提供功能效用总量标准; 三是对在产品与产成品进行生产成本控制,使企业在后续的价格竞争中获得优势。采用生产效率、产出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生产设备更新率、工艺水平先进程度来衡量农合组织生产系统的先进程度和发展水平。

3. 销售系统

采用销售渠道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品市场占有率、营销费用投入比例来衡量农合组织销售系统的完善程度。

4. 仓储系统

采用仓储设施投入比例、仓储设施满足农资与农产品储备程度来衡量农合组织仓储系统的完善程度。

(二) 调控系统

1. 决策系统

根据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层次性和分化性这一重要特征的分析,本章主要通过分析农合组织的治理结构、决策成本和战略决策能力来研究决策系统的影响因素。

所谓治理结构,就公司组织而言,狭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因此,农合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组织,其治理结构大致可视为有关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制度安排,以及具体执行与体现这种制度安排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物理层组织框架和成员投票、异议和退出等组织制度设计 (黄祖辉,2010)。目前西部大部分农合组织建立了成员 (代表)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具体经营部门。成员 (代表) 大会由全体成员 (代表) 组成,监事会和绝大多数理事会都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提名方式主要有生产经营大户提名、理事长提名和海选。理事会是农合组织的常设机构,监事会代表大会执行对理事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投票方式主要为一人一票,也有一股一票、按人投票与按股投票相结合、交易额与股权相结合等方式。一些农合组织对出资额较多的成员给予附加表决权,但为避免“一股独大”,保障普通社员的决策权利,一般对单个成员表决权占表决权总数的比例进行限制。本部分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参考黄祖辉对于治理结构的研究,从农合组织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运作情况和财务公开情况来反映农合组织的决策系统。

(1) 农合组织的理事会运作情况

农合组织理事会是农合组织事务的执行机构,负责农合组织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农合组织理事会运作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农合组织的发展。本章用理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情况、理事会成员数和理事会在一年内的召开次数来反映理事会的运作情况。

(2) 农合组织的监事会运作情况

监事会是农合组织的监察机构,代表全体成员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和理事会的关注视角类似,本章也用监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情况、监事会成员数和监事会在一年内的召开次数来反映监事会的运作情况。

(3) 农合组织的成员 (代表) 大会运作情况

成员 (代表) 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成员表达意见的最主要途径,能充分实行民主管理。作为农合组织最高权力机构的成员 (代表) 大会,拥有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等职责。本章用前三位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成员 (代表) 大会年度召开次数来反映农合组织成员大会的运作情况。另外,由于成员 (代表) 大会拥有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等职权,所以本书还用财务公开次数来反映成员 (代表)大会的运作情况。

(4) 决策成本

决策是为未来的行动制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决定采用何种方案的过程,它是一个建立在环境和条件分析基础上,利用信息为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对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进行选择并决定一个优化合理的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决策是贯穿管理活动过程始终的基本活动,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执行管理其他职能的前提。农合组织各项管理职能都存在着如何合理决策问题,决策是农合组织管理的核心。决策在农合组织生命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着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方向与成长战略的实施,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农合组织的生存和生命系统发展水平。本书利用3年来的平均决策机会成本来衡量农合组织决策系统的决策成本。

(5) 战略决策能力

用决策的正确率反映农合组织的战略决策能力。

2. 管理系统

(1) 组织结构

根据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开放性和封闭性这一重要特征,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分析,组织结构是否具有弹性,是否有利于组织积极适应环境、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促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是体现农合组织生命力是否旺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农合组织将主动和行业协会科技协会、公司等组建成区域性的联动组织,主动加入全国乃至全球农合组织网络大平台的资源整合中。同时,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有与组织结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具备较为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工资和保险制度,等等,是体现组织管理科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用组织结构满足组织发展程度、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程度和合作单位数量来衡量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否有利于组织生命系统发展。

(2) 组织文化

农合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既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中国农村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内生型的组织,农合组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组织文化因素的推动或制约作用的两个方面的影响。本书用组织文化被成员接受程度、成员对组织满意度和成员学习培训次数来衡量组织文化建设。

(3) 管理信息化

用ERP管理进程、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信息化投入增长率、广告投入增长率、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增长率、资源利用程度 (用总资产周转率代替) 来衡量组织信息化水平。

(4) 组织技术创新

农合组织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处于特定创新环境中的农合组织在创新动力的激发下,为了培育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对组织内外资源进行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与协同运用,使之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或新功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积累 (综合) 性能力。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复合作用的结果,它既包括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包括使创新主体资源运用能力得以实现的载体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农合组织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与组织身的创新运行机制紧密相关,但目前西部多数农合组织规模偏小,组织治理制度不完善,整体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低下,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产阶段,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仅依靠组织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农合组织与外部其他组织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结合方式,以及知识配置能力,即外部组织向农合组织及时提供渠道,使其获得相关知识配置的能力,它们影响着农合组织知识的获取速度,进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本书用研发人员比例、研发投入比例 (占销售收入比例)、研发成功率、申请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来衡量组织创新水平。

(5) 人力资源

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高科技人才是影响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合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把农合组织人才培养纳入其中,同时,农业部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合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和现代农业人才,优化培训环境,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切实加大合作社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但调研结果显示,西部农合组织成员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包括文化水平低和专业技能差,人力资本技术含量低等。

因此,本书用学历层次 (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 和成员技术等级衡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用成员规模增加比例衡量组织成员规模的扩大,用成员离职率衡量成员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满意状况。

(三) 形态系统

1. 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对于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北京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装备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工程”,近两年每年扶持近8000万元,用于帮助农合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合作社生产条件。本书用场地、房屋和设备投入比例来衡量支持系统的支持力度。

2. 驱动系统

用运输、供电、供热设施投入比例来衡量驱动系统的驱动能力。在调研时,一家农合组织负责人反映他们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一座大型果蔬贮藏冷库,但当地供电不稳定。有天晚上突然停电,未提前通知,当时8月份天气非常炎热,第二天上班时才发现果蔬全部变质,最后只好亏本处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驱动系统对于保障农合组织正常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3. 安全系统

各类风险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农合组织的成长过程,具有不可规避性。除了上文提到的自然环境风险外,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风险:

(1) 行业风险。行业内其他农合组织的发展、分布、战略都会对本组织产生重要影响,这就形成了行业风险。新的农合组织的投产、某农合组织的购并行为等,都会构成行业风险。不难想象,在某一地区同行的农合组织越多,则相互之间的竞争必然激烈,引发各种风险的概率就会增加,例如,不断快速推出新产品的研发竞争将引起技术风险; 市场份额的竞争,使市场总需求快速趋于饱和,导致产品的鲜活性与时效性风险的产生等。

(2) 政策法律风险。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或调整,都会影响农合组织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这就形成了农合组织的政策法律风险。比如,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整与限制、贷款政策变动等,都是农合组织政策法律风险的来源。

(3)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农合组织技术创新。组织技术创新是既具有潜在高效益、又具有潜在高风险的活动,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入市场做出完全预测,还受自身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致使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产生技术风险。农合组织生产加工过程每个部分在运行中都有自己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尤其对于农产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产品,国家有其严格的国家标准。但是由于某些技术不够成熟,该类组织还有许多尚未攻克的难题,这样使农合组织就可能面临当前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技术风险。

(4) 流通风险。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同时由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 (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且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巨大。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损失率达25%~30%,每年有总值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腐坏、损失。由于参与者的规模很小,使得供应链在纵向上被分割成由买卖交易连接而成的很多阶段,横向上集聚了大量的从事相同活动的参与者,市场交易成本高,而且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组织化程度低、长期的封闭经营,造成了信息偏离,市场供需量和交易价格波动性大,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参与者各自为战,很难搜寻到充足、准确的信息,同时辨别和评估能力很低,其行动的结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且参与者的经济规模较小,加上农业本身存在的自然风险,导致参与者抗风险能力较低。

(5) 决策风险。农合组织在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由于决策者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或信息的不完全,等等,导致选择失误,可能使农合组织蒙受损失。例如,广告选择、投资项目选择、设备是否进口、各种风险如何处理等都面临着决策风险。

(6) 农产品质量风险。该种风险首先来自于农合组织的原材料质量难以有可靠保证,在农合组织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组织由于直接集中采购原材料数量不足,于是通过中介组织或到分散农户手中收购,使得原材料在质量上很难得到可靠保障,从而使一些产品面临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风险。其次,多数农合组织生产规模较小,有的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加工生产,由于生产过程难以标准化,生产流程个别环节缺失、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条件简陋与卫生不符合要求、生产操作不规范、添加剂超标,等等. 都会引发产品质量低下的可能。最后,即使原材料优质、生产过程达标,也会因为流通滞留期长,使生产或深加工后的某些农产品存在变质的风险。由于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致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检测,加大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另外,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没有统一的进出口标准及检验检疫措施,也致使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7) 资金风险。资金是农合组织生命系统的血液,是组织成长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西部农合组织大多脱胎于当地县域、乡域农产品初级加工工厂,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少,直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自有资金先天不足,内源融资能力差,项目实施后常常导致资金短缺,而且易造成持续性资金短缺。又由于经济规模、资金实力、信誉保证、偿还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寻求担保和贷款非常困难。虽然有专门为农业服务的农业银行,但是在县域经济中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进城”,同时受利益驱动,各分支多追逐利税大的企业,对于规模小、效益相对差的农合组织置若罔闻,因此,农合组织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风险。

(8) 市场风险。这里所提市场风险主要指农合组织在生产要素供给市场与消费者需求市场上面临的风险。生产要素供给市场的供给紧缺会使组织面对较强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使农合组织面临生产不能连续或生产成本增大的困境。在消费者市场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倾向、饮食文化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已有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产生市场风险 (王维,2008)。

根据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自稳定性和波动性这一重要特征的分析,如果外部环境中的以上风险对农合组织的影响在一定的稳定范围内,组织可以通过自我组织、自我适应去形成、完善或改变自己的结构、模式、功能和属性。但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成为病态的系统,必须进行调整。为了避免产生病态的系统,农合组织要及时对经营环境作出反应,本章用预警机制的健全程度、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农业保险投入比例、安保人员所占比例来衡量组织的预警能力、抵制风险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

(四) 外部环境系统

根据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开放性和封闭性这一重要特征的分析,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研究,外部环境系统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反映外部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本书将外部环境系统分为农业物流、信贷、保险、科技、信息5个分系统。

1. 农业物流分系统

在本书的研究中,社会农业物流分系统仅从有农合组织参与的农产品流通角度来分析,包括供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来研究政府、农合组织、市场、农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农产品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为生产农产品的散户,而农产品生产基地则是比较有规模且与农合组织进行合作的生产企业。农产品基本的流通方式是,由农合组织供给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的农资之后,农户和生产基地则把农产品销售给农合组织,农合组织通过物流配送到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直接销售; 或者通过加工、保鲜和储运的渠道,把农产品进行加工后,再通过农产品运销商或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到批发市场或零售市场进行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的分析中得知,在整个流通过程中,需要有政府的参与,政府要提供给农合组织以优惠政策,并且规范农合组织及农户的行为,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等,促使农产品顺利流通。本文用以上政策的扶持程度来衡量农业物流分系统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

2. 农业信贷分系统

在对西部农合组织的小规模访谈中了解到,资金短缺是西部农合组织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农合组织物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农业信贷分系统对农合组织的影响包括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实行信贷优惠政策,使农合组织能够以较低的利率顺利贷到发展资金等。本书用农合组织受国家信贷优惠政策的扶持程度来衡量农业信贷分系统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

3. 农业保险分系统

考虑农业发展的特性,农合组织购买农业保险是转移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一项重要保障。本书的研究将社保部门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给组织带来的扶持程度,来衡量农业保险分系统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科技分系统

产学研合作体系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用提高组织创新力强度和相关科技部门农业技术指导次数来衡量。

5. 农业信息分系统

政府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主体以及大量资金投入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农业信息化不断深入的首要条件。本书用政府畅通信息网络,支持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搭建连通全国甚至全球的农业信息大平台给组织带来的扶持程度,来衡量农业信息分系统对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初始影响要素指标构建

根据每级分系统初始影响要素分析结果,可构建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初始指标体系 (表4.1)。

表4.1 农合组织生命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初始指标体系

(续)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