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舍育英造新币

校舍育英造新币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家庄这座城市,被誉为“新中国奠基之城”,许多新中国的第一,都从这里走来。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这个联合中学就迁到柏林庄。尽管石家庄已经解放了,但敌机还总来轰炸。她们至今忘不了柏林庄村老乡们亲人般的关怀。上页联中校友阮崇武视察柏林庄小学时的照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刚刚从柏林庄迁走,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众书店”便迁入了柏林庄小学。







小小村庄,与拜祭赵佗有何关系?田间地头,是谁遗失了巨额现金?自办村报,柏林庄人究竟想要记录些什么?


石家庄这座城市,被誉为“新中国奠基之城”,许多新中国的第一,都从这里走来。其中,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就在这里。

那么,你可曾知道,这第一套人民币是在哪里印制出来的吗?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说的这个村子——柏林庄,去一探究竟。


“柏林”原先名“拜陵”


柏林庄位于市区北部、一环与二环之间,老村坐落在中华大街与红星街、联盟路与柏林南路围起来的方块儿内。其中,这“方块儿”的西南角和东边缘,分别是该村村民居住的生活一区和二区。而在“方块儿”的北边,新建起来的多栋高层,则是柏林庄村民的住宅区。

历史上的柏林庄原属获鹿县,1941年划入市郊,历来地理位置重要,人口众多。目前有居民七千余人,其中,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达到两至三万人,是市区北部重要的密集居住区。

猛一听村名“柏林庄”,很容易使人猜想是“柏树林”的“庄儿”,难道说这“柏林庄”的由来是因为柏树多的缘故吗?但是在这村里几乎是看不到什么柏树的。那么,柏林庄的村名到底是因何而来的呢?我们还要从另一个村赵陵铺说起。

⊙ 刘家小楼

赵陵铺是秦汉时南越王赵佗先人墓所在的地方。赵佗去世后,每逢清明节,分布在各地的赵姓后人纷纷来扫墓凭吊先祖。人越聚越多,没有地方住,就有人在离赵陵铺五里外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柏林庄的位置)搭建帐篷,作为栖息之地。后来,每逢祭祖,人们都会先到这个地方落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居住场所,因此得名“拜陵庄”。后来因为谐音,再加上当时的村子周围确实种有一些柏树,这才逐渐演变成了人们现在所说的“柏林庄”。

除此之外,在《石家庄市地名志》中还记载着另一种关于柏林庄村名由来的说法。

书上是这么说的:因村边多墓冢而得名“百陵庄”,后因明初山西移民迁居此地,渐谐音演变为“柏林庄”。也就是说,最初的时候是因为这村边有很多的坟、墓,所以就把这个地方叫作了“百陵庄”,后来,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大量的山西移民迁到这里,村名逐渐谐音叫成了“柏林庄”。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进一步推进,柏林庄往日的影子或许还存在,但今日的改变就像蝉蜕,只剩下些外壳了。

打开沉重的木门,走进院落。破旧的房门、青灰的砖瓦、墙头上的枯草,让这个古老的建筑,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据村里人介绍,这处古建筑是刘家祖上传下来的,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两层小楼就是刘家的先祖清朝武官刘宏聚当年居住的地方。

刘宏聚本是山西洪洞县人,在河南当了十七年驻军长官,后来被乾隆帝调往新疆平藩,两年之后平藩归来,就在这柏林庄建了这处自己的宅子。


北京101中学“出身”于柏林“联中”


这处院落紧邻街道,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便是曾经的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所在地——柏林庄小学。

柏林庄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2年至1943年间,就在村里建起了完全小学,有六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这是周边村子都没有的。

1947年末,石家庄刚刚解放的时候,随着解放军进城的脚步,一支穿灰色服装、代号为“新保安部队”的特殊队伍进驻柏林庄。他们居住在老乡家里,上课在村小学教室,过着边工作、边学习、边生产的半军事化生活,这就是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简称“联中”)。

联中的前身是1946年晋察冀边区教育委员会在张家口中学旧址创办的“张家口市立中学”。全面内战爆发后,张家口市立中学与回民中学、女子中学师生奉命随边区党政机关转移到建屏县(今平山县)西黄泥村,合并成立联中。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这个联合中学就迁到柏林庄。当时村里把最好的房子腾给了联中,联中进入这里,本村的小学生则另找房间上课。

⊙ 柏林庄小学旧貌新颜

后来,联中与晋冀鲁豫边区“行知中学”合并,1948年暑假前,改建为“华北育才中学”,学生中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子女留校。在1949年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这所学校一起迁往北京,1955年改为“北京市第101中学”。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意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谁能想到,现今著名的北京101中学,这样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建校六十多年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知名学府,当年竟在柏林庄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里,驻扎过半年多的时间。

很多校友在离开多年后,还和房东老乡像亲戚一样往来。有些校友在离开多年后,还多次回访柏林庄。究竟是怎样的情感牵引着他们来到这里,又是怎样的过往使他们久久无法忘怀呢?


老校友深情忆“联中”


这是一张20世纪80年代老校友回访柏林庄时留下的珍贵合影。照片中的她们笑容洋溢,重回柏林庄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情感深厚的她们,手拉着手,仿佛又忆起了那曾经的青春岁月。

据老校友回忆,当时联中有七百多名师生,上课时每人拿一个大马扎当桌子,用一个小马扎当凳子。尽管石家庄已经解放了,但敌机还总来轰炸。敌机一来,同学们就拎上马扎跑出教室,躲到隐蔽地点继续上课。平时,师生们就分散住在老乡家。她们至今忘不了柏林庄村老乡们亲人般的关怀。

⊙ 华北育才中学老校友回访合影

⊙ 阮崇武(中)视察柏林庄小学

上页联中校友阮崇武视察柏林庄小学时的照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阮崇武,已经是我们国家的劳动部部长了。如若不是对联中存有深厚的情感,对曾经生活过的柏林庄留有深刻记忆的话,怎么可能在多年之后又重新走进这里呢?

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联中的师生们虽然在柏林庄村只待了半年多,但他们和柏林庄村民结下的深厚友谊却永远印刻在他们的心中。


村庄里诞生人民币


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刚刚从柏林庄迁走,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众书店”便迁入了柏林庄小学。说到这个神秘书店的由来,就要先从位于石家庄市区中华北大街55号的那栋“小灰楼”说起。

这座小灰楼在新中国金融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其一,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宣告成立;其二,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开始发行。目前这里是河北省钱币博物馆。那么,那个神秘书店与这栋小灰楼,到底有着什么关系呢?

当时柏林庄小学的外边,挂的是“民众书店”的牌子,门口总有人站岗值班。村民从墙外经过,听到里边轰隆隆的机器声,都以为是书店里在印书,也没人多想什么。可是,后来有那么一天,从“民众书店”出来一辆胶皮大马车,行走在村边颠簸的大道沟时,掉下一个布口袋。这个口袋正掉在村民王明正家的地头上,王明正走到地头,看见这个口袋,就背回家,打开一看,可了不得,全都是钱!王家人不敢花,小心捆好,等着失主来取。果然没多久,“民众书店”的工作人员就火急火燎地找回来,王明正赶紧把口袋原物奉还。对方一数,一张不少。书店的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擦一把额上的汗,连声向王明正道谢。不多久,“民众书店”发给王明正一笔奖金,奖励他拾金不昧,这笔奖金,据说够他家买一头牛的了。

从那以后,柏林庄的村民就都知道了“民众书店”的真实身份,原来它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印钞厂,也就是我们俗称印票子的工厂。

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和部分券种的印刷,就是在柏林庄的“民众书店”里完成的。当时阜平、涉县等多个地点也都参与了人民币的印制,各地印好的成品都送往位于今天中华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的小灰楼。那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总部,人民币就从那里发行。

⊙ 中国人民银行旧址

在人民币发行前,华北地区有好几种货币,有冀南票、北海票、边区票,同时还流通着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货币不通用,成为解放区经济发展的障碍。人民币的发行,解决了旧社会币种混乱、币值不稳定的问题。而第一套人民币(旧版)的发行,统一了币种,为新中国货币的统一和新中国金融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柏林庄,这个小小的村子可以称为人民币的诞生地。


自办电大出周报


柏林庄重视教育的传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办起了石家庄第一所农民大学——柏林庄电大教学班。

该教学班创办于1984年,1987年毕业,只有一期,共有学生二十九人。这张照片就是这期电大教学班的毕业合影。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的经济对村民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任柏林庄村书记的王庚生迫切感到人才紧缺,于是联系了市电大,从飞机制造厂电大班请来辅导老师,村里先后出资至少十五万元购买了电视等教学设备。1984年9月,石家庄第一所农民大学就在柏林庄小学一间“联中”用过的教室内开课了。这期电大班共招生二十九人,其中本村高中毕业生二十六人,教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对“经济管理”有着怎样迫切的需求。三年学完,所有学生都拿到了大专毕业证。本村学生大多分配到各村办企业工作,后来大都成了管理骨干。

就在电大班学生毕业的前一年,也就是1986年10月,柏林庄还诞生了石家庄第一份农民报纸——《柏林周报》。

那个时候生产队已经解散,想召集人们开个会很困难。村大人多,又离市区近,不让用高音喇叭,许多政策宣传不下去,村里的大事也不能及时传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庚生决定,办一份属于柏林庄村自己的报纸。于是,由王庚生任主编、首批印刷两千份、一张两版的《柏林周报》诞生了。它拥有正规的内部刊号,免费向村办企业和村民发放。这在当时是一件新鲜事,村民见过《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却没见过报道本村人、讲述本村事的“村报”。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最新的政策以及村里的大事、各村办企业的经营动向,都通过报纸传播给村民,而副刊版面则吸引着村里的文学爱好者投稿。

这份报纸办了五年。后来,因王庚生调任村总公司经理,顾不上办报,村里又缺乏合适的后继人选,这份农民报纸才就此停办。

无论是北京101中学的前身——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还是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印钞厂、柏林庄电大教学班,它们的所在地都是这所柏林庄小学。

曾经的校园保留着新中国成长的痕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校园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因此进行了翻盖。

现今新盖的柏林庄小学比曾经的校舍扩大了一倍,据校方介绍,这是因为在翻盖学校的时候,将校后方的一个大坑填平并入了校园,所以现在的校园才会比之前大。

在这教学楼前的操场上,一群群小学生在跑着、笑着、跳着,活泼的校园气氛使学校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虽然曾经的格局已经改变了,但是它曾经的痕迹是无法抹灭的。

⊙ 第一届电大毕业生合影

⊙ 王首道题词

如今,我们还能看见的是遗留下来的几块儿石碑。这些石碑伫立在这里,记载着曾经的历史,也观望着村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的柏林庄村,商业发达,商铺摊位密集,显示着这个村庄的生机与活力。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的中顾委常委王首道、黄镇都曾来到过柏林庄视察。当时王首道还亲自为柏林庄有限总公司题词: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肯定了柏林庄村企在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

最近,联盟路北的崭新的村民住宅小区即将交工,村民们即将迁入高层居住,旧村将陆续拆迁改造。未来,这里的发展定位是:以中华北大街沿线为中心,建设省会的“二级商圈”。

这正是:

拜陵庄头古墓在,开国印钞从此来。

边区联中传佳话,电大村报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