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力量要不要介入私人领域

公共力量要不要介入私人领域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力量介入私人领域在中国阻力巨大,网友的指责就是最好的说明。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公共力量,不是公权力量,像夫妻看黄碟被抓,就属于公权越界,严重违背私人领域的自由原则。

□评论员 张天潘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今年准备了20条提案和建议上“两会”,其中一条就是建议“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承认和体现女性,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2010年3月1日《华西都市报》)

这个提案一出,网上的指责声一片,有的说这种提案“太琐碎”,浪费了参政议政资源;有的直指提案内容,对于提案对家庭生活的介入感到荒唐。当然,这个提案的具体建议的确是不能让人苟同,但是抛开这个提案的文本,笔者以为,张晓梅委员这个提案的举动与关注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它点出了“公共力量要不要介入私人领域”这样一个社会命题。

很多人都知道电影《刮痧》,影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讲述了一个华人家庭在美国社会的遭遇。很多人看完都感觉这是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其实,如果仔细一想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反映了中美之间的社会法制化的差距。

在中国的传统认识中,家庭(家族)是一个纯粹的私人领域,是公共力量关注的盲区,有很强的封闭性,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旁人不能干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认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因此才有了《婚姻法》《继承法》等指向私人领域的民法。只是虽然有了这些法律的存在,国人对待私人领域,还是经常停留在惯有的思维中,觉得他人不应该掺和到里面。公共力量介入私人领域在中国阻力巨大,网友的指责就是最好的说明。

《刮痧》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可以通过棍棒来教育,而美国人把孩子当成社会财富,在误以为刮痧是虐待行为之后,果断地将孩子与父母隔离,并不断取证。邻居、社工、警察等包含社会多方力量的介入,就是公共力量成熟后合力促成的结果。而反观我们当下社会,如果有家庭暴力发生,妇女、儿童或老人等受到权益伤害,又有多少公共力量介入呢?更别说去关注一些更为隐性的如提案中涉及的女性家务劳动价值的问题。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公共力量,不是公权力量,像夫妻看黄碟被抓,就属于公权越界,严重违背私人领域的自由原则。这种力量,是应该来自于有法律依托的社会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如妇联、社工部门、儿童保护机构、媒体等。

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体的社会,而这种共同体就必须要求有强大的公共力量共同前行,否则隔离、封闭的原子化私人领域,会不断地造成社会的麻木与个体的孤立无援。因此,这个看似搞笑的提案以及引起的争议,再次启发了我们,在一旦私人领域出现问题时,公共力量应该要有所作为,并完全可以合理地对之进行关注与介入。

(原载于《华商晨报》2010年3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