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信的历史回顾

自信的历史回顾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纪念《申报》创刊140周年、史量才接办《申报》10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史量才在新闻事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不朽功绩,弘扬他文化自觉自信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他走出寂寞。举世公认,使其成为我国新闻史上一块基石、一座丰碑永留史册,一代报业泰斗史量才功不可没。他在乱世中,把《申报》办成一份可信可查的权威历史档案。史量才深知其大义,因而,他把“办报写史记”视为重大使命。

尊敬的专家学者们:

文化自觉自信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志士仁人内心。史量才便是胸怀“天下”并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古之伟丈夫”。

西藏民族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德仓在他的《关于史量才的纪念》一文中说:“史量才1912年主政《申报》,由此,创造了《申报》的神话,近一个世纪前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文化高度和策略意义。”可是为何“他属于中国报业和文化的光荣,享誉历史和民间,却不能光耀当今政治主流,一直寂寞?”在纪念《申报》创刊140周年、史量才接办《申报》10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史量才在新闻事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不朽功绩,弘扬他文化自觉自信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他走出寂寞。我的发言着重从“中国舆论权威、文化先进”两个角度回顾。

创办文教事业——为启迪民智、提高民众素质

史量才青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改变积贫积弱国家现状”和“富国利民”的人生理想

1901年,还是学生的他,就给第二故乡创办了一所“泗泾米业养正小学”。1905年春,他创办了开我国女子学科技先河的“上海女子蚕业学校”。1921年,他出资为第一故乡江宁创办了“杨板桥小学”;“一·二八”战争善后,他被推为“上海平民教养院”理事长,他就以办学形式收容、安置难民。他还把“一·二八”流离失所的孤苦儿童送到闵行“淞沪广慈院”。作为院理事会会长,仍然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此外,他还是6所大专院校校董。

1933年间,他创办了以《申报》命名的“三校一馆”。

曾担任“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员、已故前辈夏征农生前回忆说:“史量才是个正派人,是个有思想的、爱国的资本家。他不光是‘一代报王’,他还拿自己的钱为穷人办事,《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妇女补习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都是他办的。他是穷人出生,知道穷人的难处,不要钱的。流通图书馆的书,可以借回家看,只收一块钱押金。”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在学校和好书指导下,不少优秀青年从这里走出来,成为栋梁之材。如周巍峙、方明、王辛等。

接办《申报》——为历史留档案

《申报》是我国一部近现代史、一部百科全书、一座万有宝库。举世公认,使其成为我国新闻史上一块基石、一座丰碑永留史册,一代报业泰斗史量才功不可没。1912年起,《申报》在他主持下,创造了鼎盛的黄金时代,在中国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人们称史量才办报是“史家办报”,是指他秉承“史家写史”的精神,来经营《申报》。他在乱世中,把《申报》办成一份可信可查的权威历史档案。“今日的新闻,明日的历史。”史量才深知其大义,因而,他把“办报写史记”视为重大使命。

他曾对各栏目主编说:“我办报非为私,纯以服务社会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我办报多年,非为私而是为社会国家树一较有权威之历史言论机关,孳孳为社会谋福利,尽国民之天职……”,完全发自文化的自觉自信。他走马上任后,就在《申报》刊登《征收全份旧申报》广告,历时246天,反复刊登117次。史量才的真诚感动了订阅、珍藏了40年旧《申报》的张仲照(笙香)老人,他终于和盘捐赠给申报馆。由“报业史”留住了我国近、现代史这段宝贵的史料,史量才立了第一大功德。

鉴于《申报》记载之不足,出版业就成了它缺遗补漏的最佳载体,先后出版了十余种精品力作堪称传世之作。

史量才十分重视与西方新闻界对话与交流,早在1919年,就在世界各通都大邑设立通讯站、派特约记者,还做了不少“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

《纪念申报发行六十周年宣言》宣告:“以积极之行动,努力于本报之改进,努力于应负之责任,不排徊、不推诿、不畏缩,尽我绵薄……”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不”!

与事业上高调对应的是,他做人的低调寡言。李公朴说:“史先生为国家为人类做事情,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补习学校等文化事业,处处为我们青年利益、国家前途设想……绝不是想利用它在他个人方面得什么利益,他完全是为了社会大众的福利着想。”上海市商会会长俞佐廷评价他:“史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推动的效力,其价值是不能用数字来估计的……够得上‘有大功德于民’六个字。”

史量才经常对员工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

他言出行随,身先士卒。拒绝袁世凯称帝时重金行贿、直面真言抵制蒋介石的威逼,留下了永不消逝的余音。

诚如李公朴所言:“史先生做了不少事情,这许多事情绝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所能做的……要继承史先生‘为公不为私’的遗志……要像史先生一样的纯洁,尽自己的力量……希望追悼史先生的人,能继承他这种精神……很可以养成一个高贵的人格。”

李公朴还说:“史先生的事业能永久,在中国有很好的地位,也就很够维持中国了。”

(2012年4月27日于上海市社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