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典章制度——典章制度包括皇帝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举制度、军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据此回答1—12题: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产生到终结,期间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说基本错误;而炀帝之所以能狂征暴敛、严刑酷法,当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有一定关系,所以说又有一定合理性。

一、选择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典章制度——典章制度包括皇帝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举制度、军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据此回答1—12题:

1.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就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滥觞于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把中央集权制向全国推广,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无法实行的

2.关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下列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符的是______

A.事实上是皇权至高无上而不是皇帝至高无上

B.始终存在着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隋炀帝残暴统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负面作用的扩大

D.封建国家分裂的辽宋夏金时期谈不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产生到终结,期间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对此问题的评说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C.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扩大了地方权力而削弱了中央集权

D.明清时期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

展到顶峰

4.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曾起过的作用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______

A.秦汉时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总体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全国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崩溃显然是一重要原因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总体上说不利于国家统一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从根本上说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东汉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相 B.丞相 C.尚书台 D.尚书省

6.以下制度或机构、官职中与户籍财政经济管理等直接有关的是______①上计制度②编户制度③户部④三司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_______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行省制 D.承宣布政使司制

8.专制帝王为实现对全国文武官吏乃至百姓的全面监视,建立起一套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监察系统。以下制度或官职中,属于地方监察性的是________

A.御史大夫 B.厂卫制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

9.唐朝是个空前强大的国家,下列制度或机构中与其军事有关的是_____①太尉②三省六部制③府兵制募兵制枢密院⑥五军都督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10.官吏选拔制度始终是古代统治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西周是贵族世袭,谈不上凭德才选拔

B.察举制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征辟制是地方官向皇帝推举人才的制度

D.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促了士族的形成与士族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11.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评说,不正确的是______

A.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B.“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是唐时科举情况

C.宋时形成乡试、省试、殿试三考,且殿试成为定制

D.明清时用“八股文”取士,严重地束缚了人们思想和聪明才智

12.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对中国古代法律的下列认识,你认为错误的是

A.早在夏朝就制定有刑法

B.战国李悝变法制定《法经》

C.秦始皇完全排斥六国律令,只把秦律推向全国

D.《大明律》极力维护皇权,但对贪污贿赂也严惩不贷

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上既诛李筠及重进。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材料二 (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晃说之:《嵩山文集》

材料三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5

材料四 真宗时,内外兵九十一万二千,宗室、吏员受禄者九千七百八十五。宝元(宋仁宗年号)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蓄衍,吏员多增。至是,兵一百二十四万九千,宗室、吏员受禄者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三,禄禀奉赐从而赠广。

——《宋史·食货志》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几问题:

①材料一主要涉及什么问题?后来如何解决的?与材料二、三、四涉及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又有何具体关系?

②对“三冗”问题,北宋中期曾有人试图解决,效果如何?你有何启示。

三、问答题

14.有人说,隋是继往开来的朝代,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有人说,隋历年短促,根本原因是其上层建筑不适应当时经济基础的需要。这些观点是否恰当?请结合史实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1-5BDCCC 6-10ABCBC 11-12CC

13.①涉及问题:防止藩镇割据历史重演,解决藩镇太重君弱臣强等弊端以强化中央集权。

解决:集中军权:用“杯酒释兵权”方式解除了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又置“三衙”与枢密使相互牵制。此外,还立更戍法、扩编禁军;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派文臣任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控制财政,派文官主持地方司法。

关系:因果关系。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因而把青壮劳力尽可能编入军队养起来由朝廷控制,这就造成“冗兵”;为了抑制武夫,用文人治国,因而通过科举、荐辟、恩荫等途径放手召官。这就造成“冗官”;注重相权、地方权的分解和相互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造成机构臃肿。这一切都造成“冗费”。

②效果:宋仁宗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宋神宗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试图解决“三冗”,摆脱统治危机,巩固北宋统治。由于保守派的反对,都先后失败。

启示:为加强中央集权而矫枉过正造成“三冗”,又因“三冗”而激化社会矛盾,危及统治;其实,走精兵简政之路,才能减轻财政负担,保证国力强盛,真正加强中央集权。

14.前一观点正确。理由:

短促:隋朝立国才37年,确实短促。

继往开来:①承继北周的国力,顺应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融合、经济恢复发展、民望统一的时代趋势,589年灭陈,实现大一统,并为唐的强大统一奠基;

②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创立三省六部制,为以后历朝所基本沿袭;

③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一直沿用到清末;

④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加以改革实行兵农合一,为唐前期所沿用;

⑤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改革其租调兵徭役制,规定农民可纳绢代役,也为唐前期所继承;

⑥在历代古运河基础上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遗泽至今。

后一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基本错误。理由:

隋制不仅为其后的朝代所沿用,且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文帝时代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和社会安定,炀帝时代能够开凿大运河就是证明。隋之所以短促,根本在于炀帝的暴政,无休止的兵徭役破坏了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以至二世而亡。所以说基本错误;而炀帝之所以能狂征暴敛、严刑酷法,当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有一定关系,所以说又有一定合理性。

(《历史学习》2003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