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为什么要写《鲁藜传论》

我为什么要写《鲁藜传论》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藜的诗作独具特色,那种自然清纯的诗风成为我国新诗中颇具光彩的一页。鲁藜的复杂经历与文学贡献令我十分感佩。鲁藜饱尝劳役之灾的苦楚,大起大落,历尽坎坷。我写这本《鲁藜传论》,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研究这位诗人的成果总汇,想要记录下他那种独异的人生道路,阐释其诗歌发生、发展的路径与成就。虽然我与鲁藜直接交往近20年,又是闽南老乡,熟悉他的为人和生活环境。

研究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会有一定的因缘,其任务就是为了“沿坡讨源”(刘勰语),逆向地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发掘文艺创作的秘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于一个作家或诗人都是很大的损失,就不可能在阅读与阐释中呈现其全部价值。汉代司马迁早就指明,为个人立传就是“述往事,思未来”。

1980年初,我调入天津社科院文学所,之前我当过部队文艺兵,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发表过一些诗文及评论。当时两位所长孙振、王昌定就指派我专门研究著名诗人鲁藜,这也是一项研究本土文化的使命。我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调干读大学时就很崇拜以胡风为首的“七月诗派”,在天津除鲁藜之外还有阿垅和芦甸。他们的诗歌历来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创作风格自然朴实而富于艺术美。鲁藜的诗作独具特色,那种自然清纯的诗风成为我国新诗中颇具光彩的一页。他对社会人生、自然物象的深悟与众不同,在热情的抒写中所激发出来的哲理诗意,都赋予很高的生命意义和美学价值,因而长期以来受到众多“鲁丝”的喜爱与赞佩。因此,我乐于接受此项特殊的研究任务,好在鉴赏中享用这份诗歌艺术的魅力,提升其诗学主张的普遍意义。

鲁藜的复杂经历与文学贡献令我十分感佩。他是一位归侨诗人,回国后在革命风浪中接受严酷的历练,由一个乡村教师、地下党员、战地记者走上领导岗位,得来实属不易,他曾自称是“命运的宠儿”。从根本上说,他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后因意外的“胡风问题”被打入社会最底层。鲁藜饱尝劳役之灾的苦楚,大起大落,历尽坎坷。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以一个赤子的灵魂为诗燃烧着,留下了辉煌的历史业绩。我写这本《鲁藜传论》,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研究这位诗人的成果总汇,想要记录下他那种独异的人生道路,阐释其诗歌发生、发展的路径与成就。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泥土诗人”,是在泥土中生存而成长起来的一棵参天大树!特别是诗人坚守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如何忠实于生活并弘扬时代正音,它的美学价值必然会有再生性。

虽然我与鲁藜直接交往近20年,又是闽南老乡,熟悉他的为人和生活环境。但是,由于编写的时间紧迫,还是遗漏了不少资料,更因为自己的功力不足,总体水平不尽人意,这是最为遗憾的地方。

此书在2014年11月由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