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与近代诗词

毛泽东与近代诗词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邀请他到中南海勤政殿进行交谈。在《毛泽东自传》第二章的《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中,毛泽东又一次提到康有为和梁启超,把他俩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并在文章中建议让他俩担任政府要员。萧子升与毛泽东面谈时,曾谈起此事。

三十九、毛泽东与近代诗词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这一段时期,虽然中国的内乱外患十分严重,战乱迭起,但还是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而湖南在中国近代也是一块十分活跃的地方,曾出现过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叶德辉等许多有名的人物。毛泽东正是在中国近代史即将结束、五四新文化运动即将开始的环境中成长的,因此,中国近代的一些著名作家或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等,对他的思想似乎有着更直接的影响。由于这些思想家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又都是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因此这里就毛泽东与一些近代文学的接触情况,作一简要的叙述。

(一)喜引龚自珍的诗

按照中国各种文学史的普遍说法,龚自珍通常被视为中国近代第一个重要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不仅学识渊博,精通经史,而且在诗与古文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己亥杂诗》的组诗中有一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毛泽东对此诗非常喜欢,曾数次加以引用。

1957年5月,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来中国访问。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邀请他到中南海勤政殿进行交谈。

“毛泽东同志,”伏罗希洛夫带着急切而又难以掩饰的焦虑心情说,“我是带了苏联共产党的疑问到中国来的。”

“问嘛。”毛泽东笑容可掬地说。

“你们提出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马上想到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便随口说道:“‘万马齐喑究可哀’嘛。”

这下可把翻译李越然难坏了,他毕竟不是一个精通中国古典诗词的人,只得硬着头皮把这句诗在此特定情境中所包含的意思给费力地翻译了出来。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为了反映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修水利、免除旱涝灾害的事迹,特地写下了《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他在文章中又一次引用了龚自珍的这首诗。他写道:

……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城市、乡村、工厂、合作社、商店、机关、学校、部队、街道,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已经普遍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清人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大字报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冲破了。……(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擅长诗文。毛泽东对他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很感兴趣,曾抄写过其中的二首。这两首诗是: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啼。
飞阁遥车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汉风。
除是卢龙千古〔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今视这两首七律,皆雄浑壮阔,慷慨悲怆,有荒凉苍老之致,而与毛泽东的《长征》等七律的诗风比较相近,难怪他执笔抄写了起来。

(二)佩服康有为与梁启超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们两人都主张变法维新,人称“康梁”。他们不但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擅长诗文,著作颇多。特别是梁启超,他的散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在当时流传非常之广,曾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而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无论在思想和学作文章方面,都曾受到过他们两人的影响。在毛泽东口述,斯诺采写的《毛泽东自传》第一章的《一颗红星的幼年》中,毛泽东说道:

我在学校里有很大的进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教经书的,因为我古文作得不错。然而我志不在经书,我读我的老表给我的关于康有为改革运动的两本书,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而又读,一直等到我能背诵。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2)

在《毛泽东自传》第二章的《在动乱中成长起来》中,毛泽东又一次提到康有为和梁启超,把他俩视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并在文章中建议让他俩担任政府要员。他说:

这时长沙正在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异常,就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可是有点糊里糊涂。我还没有放弃对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崇拜,我不很明了他们和新领袖的区别。所以我的文章中,我主张应将孙中山由日本召回,就任新政府的总统,以康有为任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3)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不仅自己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模仿梁启超的文章风格,而且还向友人推荐他们的自修治学之道。如1915年6月25日,他在给湘生的信中说:

如言自修,吾举两人闻君。其一康有为。康尝言:吾四十岁以前,学遍中国学问;四十年以后,又吸收西国学问之精华。其一梁启超。梁固早慧,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4)

同年9月6日,他在给同学萧子升的信中又谈到自己向黎锦熙求教学问的事,并说现在“学校浊败,舍之以就深山幽泉,读古坟籍,以建其础,效康氏、梁任公之所为,然后下山而涉其新。”但黎锦熙却反对他这样做,认为如此效法康、梁是“先后倒置”,所以毛泽东才未去深山读古书。

同年冬,全国掀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均发表言论,表示不满。因为这三人都是颇有声望的人,所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将他们三人痛斥袁世凯的文章广为印发。萧子升与毛泽东面谈时,曾谈起此事。分手以后,毛泽东在第二天又给他写信,信中特意关照——“近校中印发汤康梁三先生书文,封面当签署‘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十一字,仰吾兄翰赐书为幸。”

过了一年多——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曾谈到康有为。他说: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5)

总之,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对于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是非常钦佩的。就连他学生时代的朋友萧三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也说:“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有一个时期很崇拜康、梁,作文时也常仿效梁启超的文风并曾自名‘子任’,因梁又号‘任公’。”而且,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对梁启超也很钦佩,并曾以梁启超也出自农家而名扬四海的例子来勉励毛泽东。

由于梁启超在办《新民丛报》时,曾倡导过“新民之道”,主张“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以建设中国一种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而毛泽东等讨论成立学会的名称,都感到有“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顺应新潮流,进行一番改造和革新的必要,再说,当时崇拜梁启超的又并非毛泽东一人(毛泽东是比较突出的),因此,他们最后便把学会定名为“新民学会”。这里的“新民”二字,显然曾受到梁启超《新民丛报》的启发,与梁启超的影响大有关系。

1958年春,毛泽东在武汉时,因知吴冷西是广东新会人,与梁启超是同乡,便与他谈起了梁启超。从这次谈话中,吴冷西感到毛泽东对梁启超的生平很熟悉,对梁启超这个人也是有褒有贬的。

(三)纵谈章太炎诗文

章太炎即章炳麟,浙江余杭人。他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宣传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曾著有《訄书》、《新方言》、《文始》等书。他鼓吹革命的诗文,如《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简称《驳康有为书》)等,曾传诵一时,影响很大。毛泽东不仅读过他的诗文,还经常谈起。

章太炎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位先行者。毛泽东自学生时代起,就十分钦佩他的革命精神。1920年10月,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访华,湖南省教育会特意举办“学术讲演会”,邀请罗素、章太炎、蔡元培等学界名流来长沙讲学。章太炎等来时,毛泽东正在长沙,所以见到过他,听过他的演讲。

当时章太炎主张联邦制,主张各省迅速制定正式宪法,不能满足于临时宪法。而毛泽东则反对南北和议,与章太炎的主张有所不同。同年10月10日,他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的《反对统一》一文中说:

我是极端反对和议的,我以为和议是一个顶大的危险。我的理由,不是段祺瑞的统一论,也不是章太炎孙洪伊的法律论,我只为要建设一个将来的真中国,其手段便要打破现在的假中国。(6)

章太炎去世以后,毛泽东对他在革命和文学两方面的贡献都很肯定,并很喜欢读他的著作和传记。其中,毛泽东对章太炎的《驳康有为书》和《狱中赠邹容》一诗特别喜欢。仅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记载:毛泽东对上面的一诗一文,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50、60年代就要过四次。

1958年初春,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就提到章太炎的文章。他说:“章太炎所以坐班房,就是因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叫《驳康有为书》。这篇文章值得一看,其中有两句:‘载湉小丑,不辨菽麦’,直接骂了皇帝。这个时候章太炎年纪还不大,大概三十几岁。”

成都会议以后,毛泽东先到重庆,然后再坐船沿江东下。在船上时,毛泽东又与《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起了章太炎和他的文章。他说:“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纸,都是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章太炎当警察拿着黑名单来抓人时,挺身而出,说:‘别人都不在,要抓章太炎,我就是。’从容入狱。……”

接着,毛泽东又谈起了章太炎的文章。他说:“……章太炎活了六十多岁,前半生革命正气凛然,尤以主笔《民报》时期所写的文章锋芒锐利,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不愧为革命政论家;虽一度涉足北洋官场,但心在治经、治史,以国学家著称。鲁迅先生纵观其一生,评价甚高,但对他文笔古奥,索解尤难,颇有微词。他出版一本论文集,偏偏取名《訄书》,使人难读又难解。”

船到武汉以后,一天上午,大约是4月8日上午,毛泽东又对吴冷西说:“章太炎曾一度应张之洞之请到武昌办报,但因同张之洞的观点不同,不肯就任主笔,终于离开。”

说到这儿,毛泽东抽了几口烟,又说:“像章太炎这样激进的革命派,开始也未必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分清营垒,而是同他们一起办报。章太炎就曾给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清议报》写文章,共同主张维新,是后来才分道扬镳的。”

不仅如此,毛泽东有时教身边的警卫人员读书学习,也会提起章太炎的诗。一次,他叫卫士田云玉读邹容的《革命军》。说完后,他就吟诵起章太炎的那首《狱中赠邹容》诗。诗云: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他一边吟诵,一边叫田云玉写下来。田云玉有些字写不出,他就帮他写,直到把整首诗写完。

又据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逄先知在《古籍新解,古为今用——记毛泽东读中国文史书》一文中回忆:

毛泽东对章太炎和邹容的英勇的革命精神和笔锋犀利的文字,深为赞佩。为表示对这两位革命家的怀念,毛泽东在《革命军》一书扉页的邹容肖像旁边,挥笔书写了章太炎狱中赠邹容的那首诗:“邹容吾小友(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当(须)掺手,乾坤只两头。”(7)

有一次,毛泽东读《后汉书·光武帝纪》,不禁想起了章太炎谈读《三国志》的话,感叹地批注道:“……裴松之注三国,有极大的好处,有些近于李贤,而长篇大论搜集大量历史资料,使读者感到爱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此之谓欤?譬如积薪后来居上。章太炎说: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英雄巨眼,不其然乎?”

直到晚年,毛泽东还特意布置过对章太炎《秦献记》、《秦政记》这两篇散文的注释工作。

(四)廖仲恺与《双清词草》

廖仲恺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追随孙中山一起革命。同时也擅诗词。毛泽东也读过他的诗词。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影印出版了他写的《双清词草》一书,其妻何香凝特地寄给了毛泽东一册。毛泽东收到后在1937年6月25日给何香凝回信,其中写道:“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

【注释】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第178页。

(2)《毛泽东自传》,[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译,王铎校注,青岛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4—25,28页。

(3)《毛泽东自传》,[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汪衡译,王铎校注,青岛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4—25,28页。

(4)《毛泽东早期文稿》,第7—8,85页。

(5)《毛泽东早期文稿》,第7—8,85页。

(6)《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31页。

(7)《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7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