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店·报摊·图书馆

书店·报摊·图书馆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的超级市场入口处,往往设有杂志架,放着最新出版的畅销杂志。在美国,买报纸也极方便。当然,我最关注的是美国的华文书报。唯一与众不同的是纽约的东方书局,书架上简体字书和繁体字书并列,以拥有大量中国大陆书为自己的经营特色。他叹道,在美国开中文书店,生计维艰。刘老板颇有眼光,他以美国华人为读者对象,出的是《美国生活丛书》。可以说,每一本书,都是适合在美华人的需要的。
书店·报摊·图书馆_我在美国的生活

我这人,出差时最爱去的地方是书店,最怕去的地方也是书店:爱去书店,这当然是出于“秀才本色”。因为在外地书店常常会发现一些在上海买不到的书,所以每一回进去,几乎必有收获。再说,书店是一扇信息之窗,从书店可以了解最新的出版动态;可是,书是那么的沉,好书有着“挡不住的诱惑”,不能不买,而买了书自然增加了行囊的重量,这又是出差时最感不便的。

到了美国,我仍“积习难改”,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要去逛书店。

纽约曼哈顿的英文书店,如同中国的大型百货商场。各种书一律开架,任你细细选择。那里的书,精装本很有气派,但价格往往很高。畅销的小说,平装本不贵,而且在各书柜重复出现。只要你喜欢,在哪个柜台都能买到。美国的政治人物回忆录,影星、歌星、球星这“三星”的传记,也很畅销。这些畅销书,甚至在各超级市场都有供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附近,我步入一家杂志店。店堂不大,充其量不过二十来平方米。可是,四墙竟然全是杂志架,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这架子是精心设计的,每本杂志插进去,恰好露出这本杂志的刊名。我问店主他出售的杂志有多少种,他伸出两个手指道:“两千!”这么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居然能出售两千种杂志,这样的“密集型”小店,在中国尚未见到过。得到店主的允许,我在店里以那满墙的杂志为背景,拍了照片。

在美国的超级市场入口处,往往设有杂志架,放着最新出版的畅销杂志。这样,顾客们在排队等候交款时,可以顺手从架上取下杂志翻翻,如有兴趣,就放一本在手推车里,在交款时连杂志的钱也一起付掉。

在美国,买报纸也极方便。在热闹的十字路口的人行道转弯处,往往可见到一排无人售报箱。透过箱玻璃,你可以看见里面的报纸。你只消往投币口扔进足够的硬币,售报箱会自动打开,你可以取到报纸。

当然,我最关注的是美国的华文书报。

在美国华人较多的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费城,我都见到了专门的中文书店。这些中文书店,一般开设在唐人街上。

这些中文书店,大部分是中国台湾人或中国香港人开的,买的大多是台版、港版图书。我步入纽约的世界书局,那是台湾的《世界日报》办的。书店不小,凡新到的畅销书,总是放在每一大厅进口处最醒目的地方。我看了一下,畅销书大体上是以下六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政治人物传记及回忆录、英语教材、生活用书(如菜谱、时装剪裁)以及实用技术(如汽车驾驶、电脑)。在这里,我见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出版的我的很多书。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纽约的东方书局,书架上简体字书和繁体字书并列,以拥有大量中国大陆书为自己的经营特色。因此,这里成了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当然,由于这些简体字的书刊来自万里之遥,价格自然要比原价高好多倍。我问经理,光是运费还不至于这么贵吧?他答道,主要跟进书渠道有关。有些书,直接从中国大陆的出版社进货,便宜得多;但是有不少大陆书是从中国香港转销的,香港书商已经从中赚了一笔,到了这里再加价,当然就变得很贵。不过,这只是跟中国书的原价相比觉得贵,而跟这里的书价比并不贵。所以,即便比中国书的原价高了几倍,照样能卖掉。

美国中文书店的龙头老大,是总部设在洛杉矶的长青书局(Evergreen Books)。在洛杉矶的蒙市、圣盖博、罗兰岗以及旧金山的大华商场,我都见到了“长青书局”连锁店的绿字招牌。我在洛杉矶的时候,常去长青书局,这家书店出售我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台湾版、香港版。知道我来了,书局老板刘冰先生约我一聚。从此,长青书局办的内部通讯《长青新闻》每期都寄给我,使我了解美国中文书刊的动向。

刘冰先生虽然来自中国台湾,却是上海人。他在香港当过十年编辑,所以对于出版业务是很精通的。他又有几位亲友在中国大陆出版界工作,所以信息也很灵通。当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出版之际,他迅即从中国大陆航寄五百册简体字本,又从中国香港航寄五百册繁体字本。虽说航寄的成本高,但这是一本众所关注的书,很多读者想先睹为快,这时“领先一步”就很重要。刘冰正是靠航空“领先一步”,所以这一千本书一售而空。

刘老板确实很会做生意。就拿我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书来说,同时出了香港版和台湾版。香港版印成一厚册,而台湾版则很考究,增加了很多照片,字也排得疏松,分上下两册出版。自然,尽管内容一样,台湾版比香港版要贵。刘老板光进香港版,不进台湾版。这样,他店里的香港版《毛泽东与蒋介石》卖27美元一本,而洛杉矶罗兰岗另一家中文书店进的是该书台湾版,上下册卖38美元。相形之下,他店里这书,要便宜得多,也就好销得多。

超级市场也卖书

刘冰在洛杉矶开中文书店已经多年。他叹道,在美国开中文书店,生计维艰。他算给我听,书店光是一个月的房租,就得四千多美元,加上工资,一个月的开销得上万美元。可是,华人在美国只是“少数民族”。这些华人平日忙于工作,空闲时看电视,所以看书的人,尤其是买书的人,不算多。美国的中文书店只能说是惨淡经营!

因买书不多,除了像《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样的书进一些中国大陆简体字本,他的店卖的全是中国港台书。中国大陆人通常请回国的朋友带点大陆版书,不大在这里买中国港台书。他的主要顾客是中国台湾人。台湾人买书,贵也不妨,只要感兴趣就行。越是印刷考究,越是喜欢。他告诉我,每卖一本书,书店赚的利润,大约是定价的一半。当然,这定价是指他们店的定价,而不是港台书上印的原定价。这里的定价,比原价要高得多。不这样,书店就难以维持。

除了卖书之外,他也印书,以“长青文化公司”的名义出版书籍。出书倒是赚钱的。刘老板颇有眼光,他以美国华人为读者对象,出的是《美国生活丛书》。现在已出了十五种。其中有:《简说美国历史》、《美国习俗》、《入籍自修指南》、《美国法律十八讲》、《在美生活须知》、《在美求职赚钱投资和养老须知》、《美国税务》、《美国房地产买卖投资》、《美国证券市场》等等。可以说,每一本书,都是适合在美华人的需要的。这样,像《美国法律十八讲》、《在美生活须知》等书,印数都超过了一万册——这在美国,已是很畅销的中文书了。刘冰先生出版这些书,不光是由他的长青书局出售,而且在全美发行,印了一版又一版……

不论是选书、卖书、编书、出书,刘老板处处显出他的精明。在美国,做生意不精明,就难以立足。

除了长青书局之外,《世界日报》所属世界书局,在美国各地也开设了许多连锁店,经销中文图书。

在旧金山,东方书局也是读者较多的中文书店。

我也曾经到过好多家美国英文书籍书店。这些书店规模都很大,有的甚至像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美国的英文书籍装帧、纸张普遍比中文图书好,书价也相当高,二三十美元一本的书,比比皆是。

美国的中文书店也售华文报纸杂志。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华文报纸是《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世界日报》的发行量达四十多万份,覆盖面为美国以及加拿大的华人区,平均十个华人一份。

《世界日报》属中国台湾报系。记得,最初是中国台湾《联合报》的朋友向我约稿,可是寄往中国台湾台北《联合报》的稿子,却在美国《世界日报》登出。据云,20世纪70年代,台湾派人到纽约,创办这份中文报纸,颇为艰难,办公室里连暖气都没有,记者们要穿着大衣在屋里写稿。如今,我在纽约所去的世界书局大楼,也已是《世界日报》的产业了。《世界日报》每天出三十多版,厚厚的一大叠。另外,《世界日报》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多伦多、温哥华五地还设分社,出版地方版,刊登地方新闻。地方版也有十来版。

动物图书

旧金山也在出售作者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我很喜欢看《世界日报》的副刊,文章高雅。我曾为“世副”写过很多散文。

《世界日报》每周还出《世界周报》,附在《世界日报》中发行。我在美国,几乎天天看《世界日报》。

据刘冰先生说,他的书店报纸销量最好的是《世界日报》,差不多相当于《星岛日报》的十倍。当然,这只是就洛杉矶的情况而言。在旧金山,《星岛日报》的销量很大。在纽约,《星岛日报》也颇具影响。《星岛日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美国的中国香港和广东华裔。《星岛日报》的文字,有着很明显的“粤腔”。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美国不多,一般只是送订户。我在纽约的一、两家中文书店,见到门口的报架上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来美的中国大陆干部、访问学者家中,我见到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

此外,在美国我还见到一些中文报纸,如《侨报》、《神州日报》、《国际日报》、《金山日报》、《天天日报》、《自由日报》等。新近,中国大陆派人创办了《新大陆》报。

在旧金山唐人街的报摊上,我见到了上海《新民晚报》(美国版)和《羊城晚报》。

美国送报甚早。大清早,就能见到门外扔着一包用塑料袋裹着的当天报纸。

我在这些中国报纸上,常常见到由书店出面所登的新书广告,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由于出版社收益有限,中国的出版社通常在报上登一下新书目录,已算不错了。至于书店登所售新书的广告,更为少见,至多也不过登一份密密麻麻的可供书目而已。在美国,可能由于报纸的广告费比在中国便宜的缘故,我在报上常见新书广告。广告的“面积”不小,不仅有关于此书的内容简介,而且还登封面照片,以及在某某书店可以买到等等。这种新书广告,甚至登在报纸刊头下方那醒目的位置。

美国街头总有许多自动售报亭(摄于华盛顿)

纽约街头的报刊亭

美国书店的中文杂志不少。据刘冰先生说,好销的是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周刊》。这家杂志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三地的最新动态为主要内容,而且每周一期,周期短,消息快。另外,像中国台湾的《皇冠》、《传记文学》,中国香港的《读者文摘》,也好销。至于一些港台娱乐性杂志销量也不错。

中国港台的杂志由于是航运,所以很快,在美国能见到一、两天前在港台出版的杂志。

至于在美国本土所出版的中文杂志,也有一些。如由原在上海《文汇报》工作的赵铁峰先生主编的《中外》杂志,已在纽约出版了多期。其中的稿子,不少是北京、上海名家所撰。一份叫《知识分子》的杂志,也颇高雅。

在美国逛书店,使我对于海外的文化动向有所了解。他山之石,不论左右,都给了我以创作上的借鉴……

作为一个跟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在美国我除了喜欢逛报刊门市部与书店之外,每到一所大学,我总要访问那里的图书馆。我注意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以及夏威夷大学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中文书刊。

在旧金山东湾,离我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当地的图书馆。我“理所当然”地光顾那里。这是一家不大的很普通的图书馆。我看了一下,读者以中学生为主,也有老人在那里看书。

这家图书馆所拥有的都是英文书籍。美国规定的高中生读书目,这里差不多都有。比如《美国独立宣言》、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荷马史诗《奥德赛》、柏拉图的《理想国》、狄更斯的《双城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霍桑的《红字》、弥尔顿的《失乐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等。

我也见到了诸多关于中国的英文版图书。比如,《毛泽东与邓小平》这本书,封面上印着毛泽东像、邓小平像以及“实事求是”四个汉字。我也读关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中日战争始末》。好几本关于中国的综合性介绍图书以及游览手册,图文并茂。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我见到美国的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书阅报,我也被这种浓厚的文化气氛所陶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