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精神是新闻事业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人生意义所在。作为生活的忠实记录着,太行山的新闻事业同样是这支气势磅礴的英雄主义乐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牢记宗旨,不辱使命,使太行根据地的广大新闻工作者无论在任何危急关头,都能保证并发扬昂扬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战斗意志。当人民的记者,办人民的报纸,就是太行根据地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诉求和行为准则。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呼唤——论太行新闻精神

韩征天 王见平

新闻精神是新闻事业的灵魂和价值所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人生意义所在。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党领导的太行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党的新闻事业以强大的作用力,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为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取代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为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为太行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同时,在伟大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彰显出了自己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扎根群众,贴近生活的精神品格。并以强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为新中国党的新闻事业和新闻队伍的建设,奠定了行为依据与作风基础。

一、太行新闻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1.党的中心工作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为太行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陈毅元帅的这首《过太行山书怀》,形象而生动地指明了太行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八路军健儿,来到这座英雄的大山上,和这里的人民一起点燃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烽火,一起筑就了我们民族不可战胜的血肉长城。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里集中了我们民族方方面面最优秀的精英。为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才基础。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也由此掀开了最辉煌的篇章。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底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根据地长达12年的历史时期内,先后有《先锋报》、《中国人报》、《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战斗报》、《黄河报》、《太南日报》、《太岳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人民日报》等近百种报刊出版发行,形成了根据地一道最为壮观的文化风景线。

2.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太行新闻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根本保障

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始终处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始终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己任。早在根据地创建之初,彭德怀在边区临参会的一次讲演中,就明确提出了根据地的文化政策是“主张抗日的,要提高民族的自尊心。要把爱护我们的民族像岳飞一样的人发扬起来,希望在华北有千百个岳飞出现。”

作为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无论是随八路军和北方局从延安来的,无论是满腔热血冲破重重封锁从大后方和敌占区来的,还是在太行山上土生土长的,都必须服从于这种民族大义。然而,新闻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范畴,其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和兼容性,决定了在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文化理念,必须经过一种激烈的撞击与激扬,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带有强烈理性思考的先进形态。这个过程,是坚持党对新闻出版事业的正确领导的过程,也是文化能动地作用和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

3.以引领先进文化为最终目标,太行根据地新闻事业在发展中质的飞跃,决定了太行新闻精神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

邓小平同志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在太行山上从事的是惊天动地的英雄的事业。作为生活的忠实记录着,太行山的新闻事业同样是这支气势磅礴的英雄主义乐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根据地长达12年的历史中,新闻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37年底八路军初上太行山到1942年1月太行区文化人座谈会。第二个时期是从在根据地文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太行区文化人座谈会至1945年4月的太行区文教群英会。第三个时期是从1945年秋的上党、平汉两大战役胜利结束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是太行区新闻事业的成熟期。

二、太行新闻精神的主要内涵

太行新闻精神作为太行精神的组成部分,除了包括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主要内涵之外,还有着自身显著的职业特征。

1.表现在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上。

党在太行山上开创和领导的新闻事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重任。牢记宗旨,不辱使命,使太行根据地的广大新闻工作者无论在任何危急关头,都能保证并发扬昂扬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战斗意志。1942年5月24日,日寇纠集数万之众,对我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进行合围,接到转移的命令后,新华日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接连出版两期铅印的战时版,及时揭露敌人的阴谋,传达总部首长反“扫荡”作战的命令,报道我军对敌战斗的战果,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就在这两期战时版出版后的第三天,何云等46位新闻战士就在料县羊角山上壮烈殉国,以生命实践了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民族事业的忠诚。

2.表现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开创一代文风的勇气上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优良作风,也同样体现在太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之中。

太行山是相对远离中心城市、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因此,“党报为谁而办与如何办”的问题,就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的重要思想问题。1942年1月太行区文化座谈会召开之后,广大新闻工作者遵循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深入基层,深入村庄,到群众中搞调研,到一线去采访,以健康活泼,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语言,采写出了一大批优秀新闻纪实作品,并逐渐形成了朴实生动和具有浓郁时代色彩的新文风。过去充斥报纸版的“洋八股”、“学生腔”也随之一扫而光,报纸的发行量也由此而大幅上升。

3.表现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上

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太行根据地新闻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了印刷器材、纸张、油墨等方面的巨大困难。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一百多位新闻烈士血洒太行,编辑、管理与印刷出版系统的人占了大多数。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新华日报等主要党报一直坚持正常出版,报业也在逐渐扩大。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报社的变更和人员的流动也较为频繁。1934年9月,新华日报华北版停刊,部分同志调往延安工作,其余同志筹划新华日报太行版。然而不久的一次改版工作,组织上又一次从太行版抽调走30多位采编和管理方面的骨干,到其他新闻单位和岗位工作。不论留与走,升与迁,大家都表现出了一种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的精神,没有人考虑个人的得与失。

4.表现在扎根群众、面向生活的行为立场上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对报纸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体现在太行根据地的新闻实践中,敞开报社神秘的大门,让群众真正成为报纸上的主角,让来自火热斗争一线的通讯员成为报纸作者队伍中的主体,以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舆论上的强势和规模上的优势,使太行根据新闻工作者彰显出来的一种高屋建瓴的境界,也是一种扎根群众、面向生活的行为立场。

当人民的记者,办人民的报纸,就是太行根据地新闻工作者的精神诉求和行为准则。报纸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由此变得亲密无间。人民有话愿意和报纸说,有信息愿意给报纸提供。以新华日报太行版为例,1944年该报拥有通讯员1500余人,1945年增至2000多人,而到了1947年,虽然有干部南下外调等诸多因素,而通讯员总量却依旧发展迅猛,达到了1万人以上。通讯员的年来稿总量也达到了25400多件。也正是有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敌人才把新华日报视为心腹大患。在敌人对根据地几次大的“扫荡”,新华日报都被列为“必须毁灭”的第二大目标(第一目标为我党我军的首脑机关)。

三、太行新闻精神的时代意义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当年太行根据地那段辉煌的难忘的历史,澎湃于胸中的依然是火一般的热情和山一般的执著。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化作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和熔铸于我们新的新闻实践之中。它给我们的思考与启迪,也将伴随着我们在新时期的漫漫征程,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加鲜明的理论品质,更加贴近的服务意识和更加科学的发展观念,把党的新闻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正是太行新闻精神伟大的时代意义:

1.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新时期新阶段做好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当年太行根据地的宣传文化工作曾一度出现过偏差,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危害。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边区文化人座谈会上提出的那样,在“敌人的面前占了下风”,就是新闻工作放松正确的理论指导的一个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党的领导首先是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样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因此,通过进一步引深“三项教育学习活动”来提高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我们抵御各种落后文化和错误思潮腐蚀的能力,仍是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2.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太行新闻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今天作为新闻实践主体的新闻从业人员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把握这种规律的精神需求,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力量支撑。抗战胜利后,根据地党委对新闻资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并很快形成了新的品牌优势。而任何一种精神,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扬弃、不断培育和不断弘扬的过程,太行根据地新闻事业通过整合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并最终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奠基,对我们今天新闻事业的改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两个务必”

这是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的告诫,也是经太行根据地的具体实践所检验了的一条真理。“两个务必”与“三贴近”的原则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观的重要内涵,都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胜利法宝。应当承认,今天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纷繁和错综复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强大。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从我们长治日报发展近60年的历史来看,贯穿于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一种以激情为燃料的“明灯”精神(穆青同志曾将长治日报誉为“太行明灯”)。它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为力量源泉,以两个显著的效益为体现,以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追求,而在太行山放射出了璀璨的光芒,并连续受到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就是太行新闻精神特质在新时期体现的一个例证。

(作者单位:上党晚报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