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9年5月以后,毛泽东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时,作了许多批注。批注中曾引用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名言,以说明哲学观点。毛泽东曾称赞说,《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毛泽东对《哲学选辑》十分重视。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毛泽东在批语中引用了《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话,说明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唯心论与唯物论是不同的,是存在着根本差别的。

延安时期,毛泽东有一阶段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1939年5月以后,毛泽东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时,作了许多批注。批注中曾引用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名言,以说明哲学观点。

艾思奇(1910—1966),著名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艾思奇为笔名。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一中,接触马克思主义。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上海《读书杂志》编辑。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等职。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书。

艾思奇是中国最早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哲学家。1927年和1930年,他曾两次赴日留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刻苦研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真理。九一八事变后,艾思奇弃学回国。在上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工作。为了适应中国革命斗争和群众的需要,他以满腔热情投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作,写了许多通俗生动的哲学文章。24岁时他把自己写的一批文章汇编成《哲学讲话》出版,后来改名为《大众哲学》再版。这部著作在中国是第一次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广大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蔡尚思曾题词称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

据马文瑞回忆说:“早在1936年,毛泽东同志就曾让大家阅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毛泽东曾称赞说,《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这部著作教育和帮助中国广大青年和人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许多青年在《大众哲学》的启蒙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不少成为优秀的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7年10月,艾思奇奉党中央调令,与周扬等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工作。毛泽东很关注和重视艾思奇从事的哲学理论工作,阅读他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等哲学著作,曾写了19页的《艾著〈哲学与生活〉摘录》,致信艾思奇称赞《哲学与生活》是他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并对差异和矛盾的问题作了略有不同意见的批注。艾思奇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后,与毛泽东有较密切的学术理论上的交往,思想境界更高更开阔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以艾思奇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新哲学”论战中,对叶青等人的唯心主义反动哲学思想进行了清算和批判。论战当初是从张东荪与叶青间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争论开始的。实际上他们是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革命力量的军事和文化的围剿,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的。叶青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加入过共产党,后来叛变投靠了国民党,当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代部长。张东荪是以新康德主义为武器,公开诋毁马克思,向马克思列宁主义进攻的。而叶青则是“披着辩证唯物论外装的另一种唯心论”。他们肆意歪曲和攻击辩证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造成严重的障碍。艾思奇发表了《论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关于内因与外因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文章,对叶青以及张东荪等人的哲学观点进行了有力地批驳。

1938年9月,在毛泽东的倡议下,成立了延安“新哲学会”,艾思奇和何思敬主持会务工作。为了帮助干部学哲学,艾思奇编写了《哲学研究提纲》,编辑了《哲学选辑》等。在整风运动中,艾思奇受毛泽东的委托,主编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作为干部必读书供干部学习。他在延安整整十年,先后在抗大、陕北公学、马列学院等学校给革命青年和干部讲了许多哲学课,对于培养革命干部起了重要作用。

《哲学选辑》是1939年5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的。该书把当时在延安所能见到的中外新哲学著作的精华部分加以选辑,荟萃于一书,使人们能够方便而集中地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该书内容分别选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李达《社会学大纲》以及米丁等人编著《新哲学大纲》。书后还有两个附录,一是斯大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一是艾思奇自己写的《研究提纲》。

毛泽东对《哲学选辑》十分重视。曾批读了三遍,分别用黑铅笔、毛笔和红蓝铅笔批画,共写有3200多字的批注。毛泽东批注的文字,多集中在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部分。

该书第四章讲《认识的过程》,第一节则是《经验的认识、感觉》,其中艾思奇写道:

“……旧唯物论把感觉当作认识的出发点,是不错的。唯心论就是‘忘却了’这个端初,所以对于‘终结’的概念虽然发表了贵重的思想(尤其是黑格尔的唯心论),但它的整个方向,却根本不正确,根本包含着错误,它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僧侣主义的泥沼里。……”

毛泽东读至此,在旁白处批曰: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54页)

唯物论认为:感觉、知觉、表象这三种形式,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作为认识的出发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称之为感性认识

毛泽东在批语中引用了《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话,说明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唯心论与唯物论是不同的,是存在着根本差别的。这种差别,刚开始时还很“简”,还只是“差之毫厘”,不尽明显;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这种差距则会变“巨”,越来越大,以至“谬之千里”。这里揭示了唯心论者与唯物论者在认识事物上距离由小到大的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