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分流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分流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此来说明禅宗思想的递嬗,则必定是治丝益棼,踵决肘见,很难把握禅宗思想复杂的文化渗透现象。事实上,尽管学术界对禅宗思想的演化、形成各执异说,但是,以《坛经》为禅宗的基本经典,即作为禅宗思想的本源,或者准确地说基本理论,是没有太大异议的。所以对禅宗思想的研究,无疑应当以《坛经》为标准,而不是其他。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禅宗思想的形成是一蹴而就的。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

第一编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分流

论及禅宗,必有拈花微笑、十年面壁、夜付袈裟以神其说。至于一苇渡江、只履西归以及慧可断臂,更是为了确立达摩禅宗初祖的地位。于是,便有了六代单传,以心印心的禅宗世系;向上又推出西天二十八祖。似乎禅宗真的是从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拈花的那一瞬间,密付伽叶,累代相传,并由菩提达摩传至中土,历经五代,至慧能大盛。其实,这明显都是附会之谈。所谓单传直指、一花五叶,更为这一世系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用此来说明禅宗思想的递嬗,则必定是治丝益棼,踵决肘见,很难把握禅宗思想复杂的文化渗透现象。

事实上,尽管学术界对禅宗思想的演化、形成各执异说,但是,以《坛经》为禅宗的基本经典,即作为禅宗思想的本源,或者准确地说基本理论,是没有太大异议的。所以对禅宗思想的研究,无疑应当以《坛经》为标准,而不是其他。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坛经》是禅宗思想形成的标志。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禅宗思想的形成是一蹴而就的。恰恰相反,《坛经》思想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渊源和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但这渊源和背景决不是菩提达摩和印度传来的佛教。《坛经》所说的禅,或者说中国禅宗所说的禅,与汉、魏时译用之“禅”不尽相同,与印度所传之禅(Dhyāna)和达摩“诲以禅数”、“冥心虚寂”的“壁观”(1)之禅,其内容绝相迥异。因此,又可以这样说: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译,而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

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

【注释】

(1)道宣:《续高僧传》本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