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宗思想的依据《坛经》

禅宗思想的依据《坛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佛典中,中国祖师的开示被后人称为“经”的仅《坛经》一部而已,由此可见其崇高地位。他的思想主要记录在《坛经》里,这对中唐以后的佛教和后来儒家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佛教禅宗典籍,由禅宗六祖慧能说法,他的弟子法海集录。这个思想和《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说法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

《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唐代慧能大师(638—713)讲述、他的学生记录整理而成。在佛典中,中国祖师的开示被后人称为“经”的仅《坛经》一部而已,由此可见其崇高地位。《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它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世界文化也作出了一定贡献。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他开始建“曹溪宗”,后来“一花开五叶”,发展为禅门“五家七宗”。他的思想主要记录在《坛经》里,这对中唐以后的佛教和后来儒家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坛经》中的思想是中国本土佛教宗派的主流,后来自中国传至朝鲜、日本,近代又从日本传向欧美,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作品导读·

《六祖坛经》,又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简称为《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由禅宗六祖慧能说法,他的弟子法海集录。在《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中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记载,可以看出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

·作品概要·

《坛经》记载慧能大师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语录,内容比较丰富,而且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文献。但是因为历代辗转传抄,所以版本较多,体例不同,内容详略也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是指众生本来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以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个思想和《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说法一脉相承。

慧能大师指导弟子修行实践的核心方法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就是不管在什么境界下都不起心动念;无相为体,就是“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知一切相皆是虚妄;无住为本,就是“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

在修行的次序上,有人说慧能大师主张顿悟,其实是误解。慧能大师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是指佛和众生的差异只在迷惑醒悟之间,但同时强调:“法即无顿渐,谜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明确指出了由迷惑到醒悟有量变积累的过程,客观地分析了顿悟和渐悟的关系。

《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慧能大师还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他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坛经》的思想对禅宗乃至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经典章节·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

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慧能启曰:向甚处去?

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慧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慧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傅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