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力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

大众力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

时间:2022-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大众的德性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大众,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党的领导干部和中共党员应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在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人格方面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广大群众的觉悟水平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

三、德性自觉:大众力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大众的德性自觉。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涉及大众道德品行的文化自觉。

只有有了德性自觉,才能做到“化理论为德性”,即化正确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为人们的信仰,再通过人们的身体力行,具体化为具体的人格,即依据自己笃信的理论“修身养性”,塑造理想人格。

这里所说的“德性自觉”中的“德性”,主要指人生观、道德观,指人们据以指导道德活动的、体现人内在本质的品格、品性。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德性”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塑造理想人格和确立科学信仰是德性自觉的前提。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科学性和现实性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的代表,是科学理论信仰的典型形式。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自对其科学理论的心悦诚服。无疑,这种信仰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是建立在对真理的自觉服从基础之上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现实的信仰,是与共产主义运动紧密相联的实践信仰典型形式。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化,用经济学证实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实践中不断付诸实践,日益成为人们行动的一面旗帜。它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幻的、不可企及的。

德性的自觉内含对德性与德行关系的正确处理。德性与德行的关系即理论与实际、言与行的关系。完善的人格必须是言与行的高度统一。

德性是内蕴于人的行为和活动之中的一种体现人的道德的特质、品质、品性。德性一旦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出来,就是德行。所谓德行,也就是人的道德行为,指符合一定时期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把内在的德性与客观的德行相联系,才有可能检验德性与德行,即言与行是否一致。当我们的德性自觉达到了德性与德行相统一的境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也就达到了最高水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前提之一的“德性自觉”应是面向“大众”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德性自觉,人人有责。从量上来说,应是大多数;从分布面来说,应是超越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因素造成的障碍跨越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地域等界限。就当代中国来说,只要是拥护、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都应属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围之内。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而非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思想和理论。只要这样,“德性自觉”才能成为提升全民思想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诚然,大众是分层次的,理想人格也是分层次的。要想达到整齐划一的理想境界很难。以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对于不同群体的“德性”,应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和要求。对于中共党员和先进群众,应把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作为“德性”的根本要求;而对于一般群众,则应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作为“德性”的根本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大众,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

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而言,有一个从高层次向低层次辐射,低层次促进高层次的过程。由干部带动群众,由党内带动党外;同时,群众促干部,党外促党内,这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具体途径。首先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提升广大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其次是建设好学习型政党,提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思想觉悟水平。党的领导干部和中共党员应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在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人格方面成为全国人民的表率,而广大群众的觉悟水平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坚实基础。

(作者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2]苗力田译编:《黑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