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性转变的新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性转变的新理解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转变的实质看做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很有新意的。作者肯定了思维方式是实践活动方式的反映,但没有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转变的历史因素的分析,而在我看来,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性转变的新理解

作者把哲学理论革命看做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转变的实质就在于它创立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作者指出,以往哲学原理教科书也把实践观点看做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但仅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去理解实践观点,因而并没有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转变的实质。作者也不同意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关于“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论”的提法,认为这虽然较以往教科书前进了一步,亦即要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但这并未摆脱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而且必然陷入双重本体的理论困境之中。我们固然可以在属人世界的意义上把实践看做最高依据或本原性的东西,但实践不能作为自然世界的本体是显而易见的,那又必须设立一个自然本体。“实践唯物论”也有类似的困难。

作者认为,只有把实践观点看做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转变的实质,才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东西。从实践观点的思考角度,既可说明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分裂的根源,也可找到两个世界否定性统一的现实基础,从而也可扬弃存在观点和意识观点的抽象对立,达到更高水平的主体自我意识。

按照作者的看法,思维方式不是空洞的抽象物,归根结底,思维方式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人的实践活动方式的理论凝结,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巩固性和合理性的概念、范畴及其关系所形成的框架”[3]。这样,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哲学思考角度和出发点的转变,因为“彻底运用实践观点去观察和看待一切哲学问题,就必然会引起全部理论观点的深刻变革”[4],因而可以说,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产生就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体系的生成。作者在第四章运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统一性原理、人在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解。最近作者在《时代论评》发表的《重新评价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一文,进一步发挥了本书的一些论点,大胆提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命题。这表明作者力图运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我认为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革命转变的实质看做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很有新意的。作者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着眼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产生的必然性,也是颇为令人信服的。但我觉得正是因为作者主要致力于逻辑必然性的分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社会历史因素的分析。作者肯定了思维方式是实践活动方式的反映,但没有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转变的历史因素的分析,而在我看来,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过去经常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特点是阶级性和实践性,这曾经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化理解,造成把阶级性和人类性对立起来的极左偏见。但是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人们直观把握到的东西往往包含着很大的真理性,深刻的哲学认识常常始于对常识的分析。我认为要理解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必然性,就不能不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哲学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总是什么人的自我意识,哲学总是什么人的哲学。以往的旧哲学所以不能达到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肯定也有着历史的、阶级的根源。只有现代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显示了决定社会生活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同样开始要求成为历史主体、要求表达自己的主体意识的时候,哲学才能克服对实际的、功利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蔑视,才能有全面地无片面性弊病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年代,是西方史学家所说的狂乱的年代,是席卷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年代,也是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要求选举权、要求成为历史主体的年代。显然,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凑集到一起的。实践的水平和实践的需要,决定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产生。

按照我的理解,作者提出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是对包括无产者在内的全人类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是对人类全部创造力包括物质生产实践创造力的主体自我意识的充分肯定,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人类全部潜能的充分实现,是自然的客观世界和属人的主观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