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与风险

创新与风险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实际上,这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正常的、普遍性的现象。谈到风险,人们经常提到“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工作就是创造性地破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造性变革和挑战风险能力的形成,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难以生存。但是,创新的推进又不能随意付出代价或付出的代价过大。

三、创新与风险

创新既是一种自主性的探索,又是一种充满风险的抉择。创新总是对原有东西(包括知识、技术、经验、规则等)的突破和对新的目标的追求,其间必然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表现为一种风险性行为。没有风险,就很难进行创新。真正的创新总是掌握在那些敢于挑战风险的人手中。反过来,风险又往往是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强化、发展的,为了寻求创新才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没有创新,四平八稳,肯定不会出现风险。所以,创新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在发展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有无风险,或者说敢不敢于冒险。传统社会苟安、保守的生活方式,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风险;相应地,社会发展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起色和成就。与此相反,现代社会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在于不甘停滞、守旧,不断变革图新,始终与风险同行。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风险日趋强烈,以致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风险时代”。

这里需要澄清一种误解,即认为冒险或闯风险是一种迫不得已、带赌博性的行为。实际上,这是现代社会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正常的、普遍性的现象。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要在市场上取胜,谁就必须敢于面对风险,知难而进。创新者为什么甘愿冒险发起创新呢?这是因为通过冒险求得创新,可以帮助创新者在竞争中获得垄断地位。创新者可以通过新产品、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组织结构等创新获得高市场份额,从而能够有力地控制竞争的各种资源,在定价、选择供应商等方面处于控制者和操纵者的地位,获得其他竞争者无法攀比的超额利润。许多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正是由于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才敢于挑战风险,不断发起创新——赢者希望永远保持垄断者的地位,败者则希望能够扭转落后局面。

在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创新也逐渐由个体化向组织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风险企业,这些企业都冒着较大的风险,集中力量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这些企业尽管规模较小,但却是当代新技术的产房和创新的基地。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通过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以至经济发展可以“超常”的形式来进行。这是因为,如果技术先进国家的风险企业同技术落后国家进行协作,或者技术落后国家建立的风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那么,这些技术落后的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这种情况在好多国家的发展中越来越普遍。

谈到风险,人们经常提到“企业家精神”。何谓“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工作就是创造性地破坏。所谓创造性地破坏,就是不安于现状,破旧图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通常,他们自己并不发动变革。但是——这也是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它作出反应,并将它视为一种机遇加以利用。”[6]也就是说,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仅仅是潜在的创新,只有通过企业家的开拓,不断寻求应用、变革的商机,才能使之变为现实的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开拓,这是企业家特有的行为,企业家的职责就是进行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造性变革和挑战风险能力的形成,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难以生存。

创新要敢于冒险,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冒险。在创新过程中,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无法创新。但是,敢闯风险与盲目冒险、蛮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探索,后者则可能是背离规律或者对规律缺乏足够认识而盲目进行的一种行动。尽管这两种活动都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但前者毕竟要比后者所承受的代价要小。应当承认,只要进行创新,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代价的创新是很难找到的。但是,创新的推进又不能随意付出代价或付出的代价过大。这就必须注意一个合理的限度。首先,创新的目标和对象要符合国情。看一种创新是不是有益的,固然需要考虑国际性的标准,但更需要考虑本国国情。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种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对于别国可能是有益的,而对于本国则可能是弊大于利的,盲目推行的结果,可能给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损失。这里主要涉及社会的承受能力、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社会的稳定与正常运行等问题,因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准确地选定创新的目标和方略,不能用某些国家的创新模式来作为我们追求的方向。其次,创新活动必须注意创新的起点和条件。也就是说,并不是越新越好,必须注意原有的技术、产业水平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原来的产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求新,一律采用“高”、“新”的标准。要知道,盲目推行的结果,往往会影响某些产业、技术的正常发展,使其不能发挥其巨大潜力并与新兴技术得到成功的衔接,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创新不是对原有产业、技术的取代,而是用新型的技术成果对原有产业、技术的提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条重要创新之路。因此,在创新的起点上,不是越高越好,应当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以避免太大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